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无论干什么,都是在追求确定性,然而,人类面时的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确定性不过是特 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种例外,不确定性才是世界的本质.有史以来,人类一向从两个交互影响的基本面--自然与社会,追求确定性.在应对来自大自然的各种不确定性中产生了科学与技术,而应对来自社会内部的不确定性过程中产生了制度及其带来的秩序.人类在追求确定性的过程中,也同时在引致新的不确定性.无论是科技还是制度,本身都在"制造"新的不确定性,带来更大的公共风险,公共危机发生的频率在加快.为何走到了事情的反面,是值得深思的,这也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自从开始的那一天起就有了对确定性的追求,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根源有着不同的认识,追求确定性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从历史上看,农业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它把陌生人看作为不确定性的根源,它是通过消灭陌生人的方式去谋求确定性的.在工业社会中,由于自我的生成而使整个社会处于自我与他人的结构性联系之中,自我是把他人视作为不确定性的根源的.在对确定性的追求中,社会契约论所提出的方案是近代以来社会建构的原则和路径,但是,它并没有消除不确定性.特别是到了20世纪,随着自我意识的强化,进一步实现了对他人的不确定性建构,并因不确定性的逐步升级而使人类陷入了风险社会.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逐渐在丧失其确定性的基础,而受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影响确立起来的社会科学亦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性绽放出了社会科学恒久的生命力,这也是文明社会进步的源泉.而文明需要对人类本性最大限度地进行社会控制.社会控制在当下主要依存于法律来维系,它是通向文明社会的必经之路,法律在社会控制中又是不确定的.传统的国家与社会二元划分已不足以涵盖文明社会控制的全部内容,国家秩序与社会秩序之间存在着不确定性.单纯依靠其中某一个因素来调节控制法律秩序都是不可能的,需要依赖于个人主动精神和组织活动之间互动的社会控制效果.因此,不确定性是调节社会科学内部关系的一种张力,根源于这样一种张力能够生成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文军 《社会工作》2023,(6):5-8+97-98
“不确定性”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整体性特征,其给社会工作教育、实务、伦理、研究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对此,必须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建设,建立面向未来发展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一是持续推进反思性社会工作教育,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不确定性应对能力;二是打造社会工作情境性服务模式,提高社会工作实务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三是构筑包容型社会工作伦理体系,提供不确定性时代的行动准则和参照;四是打破传统“确定性”思维桎梏,建构与“不确定性”共生的研究体系。社会工作教育者更是要学会在不确定性中来提升社会工作的应对能力,以推动社会工作学科体系深度融入不确定性的治理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5.
自我的解放与背谬--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深层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进行深层解读.在吉登斯看来,自我心理系统由本体性安全、实践意识和话语意识所组成.本体性安全是个体日常生活的基础,它以个体的生存环境具有确定性为条件.在这一理论前提下,他认为,启蒙运动以来的社会发展本质上是人类追求确定性的表现,它旨在以一种人为设计的方式在未来建立起确定性的社会.但是,20世纪晚期反思现代性社会现实表明,这种确定性追求反而导致了其背谬性后果,人类的解放追求不仅没有能够建立一个可以自我控制的社会,反而导致高风险社会的出现.在反思现代性的社会条件下,自我经受着一系列张力和磨难.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不同的治理结构,每个社会形态的治理都是在达成社会一致性行动的前提下实现的.农业社会一致性行动的发生机制是基于身份依附、等级秩序、自然服从强制性权力的"权治体系";工业社会一致性行动的发生机制是基于利益驱动、契约秩序、彼此相互利用的工具性协作的"法治体系".工业社会对强权治理进行了华丽的包装,给权治穿了一件契约的外衣,以遮掩"权治型"治理下的紧张形态.后工业社会一致性行动的发生机制是基于伦理自觉、协议秩序、使命一致的价值性合作的"德治体系",其目的是实现人类对完美人性的善的社会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标志着我国现代治理思维与模式的积极转变.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成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力量和载体.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以笔者对深圳市20家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经验研究为基础,指出当前我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正在经历生存、发展与可持续阶段的不同特征与现实困境,而社会体制缺陷、制度体系不健全以及社会基础缺失,是造成我国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呈现多重特征、面临多重困境的社会根源.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背景下,民办社会工作机构要在政社分工与合作机制的深化中凸显自身力量,借助社会工作行业组织与督导机制对社会工作的规范与引领作用,坚定落实机构自身的战略定位、角色定位及品牌定位,妥善应对发展的现实困境,从而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承担相应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孙秋红 《社科纵横》2012,(10):11-12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的,具有不确定性。但实际上,每一起群体性事件的背后都有必然性的因素。在不确定性中分析并把握确定性内容就是群体性事件应对的核心内容。三个"基本"就是我们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可以把握的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继 《创新》2021,15(5):62-71
进入新时代,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人民的美好生活期望值日渐提高,对乡村生活环境整洁度有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建设美丽乡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由于各方行动主体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侧重点不同,导致农村社会仍然存在一些矛盾没有解决.乡镇政府部门作为责任主体,在应对上述矛盾变化时也会依势而变,进而在落实上级指令和政策规定时往往采取理性化思维模式,呈现出多重行政样态.乡镇政府环境保护问题整改行为的行动转向和策略选择是基于政治场域、经济场域的双重情境共同形构而自觉发生的,是在理性化思维导引下的政绩判断和现实选择.同时,这种双重场域形构下的理性化思维模式对于解释基层政府其他类似行政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长福 《求是学刊》2002,29(3):19-25
文章不研究这个“主义”或那个“主义” ,而以“主义”之为“主义”作为探讨对象。凡被称为“主义”的 ,一般都是那种已具有相当影响的人文社会学说。这些学说往往既揭示某种道理 (即客观联系 ) ,又宣扬某种价值目的 ,还设计某种操作方案 ,并且将这三者构造为一套逻辑体系。对这种做法 ,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但文章认为 ,道理、价值和方案是三种在逻辑上不能相互还原的元素 ,有关道理的思维方式必须是合逻辑的 ,而有关价值和方案的思维方式则应当是非逻辑的 ,其间不存在推导关系 ,人文社会学说将它们逻辑地结为一体在思维方式上是错误的。据此 ,应对道理、价值和方案三元素加以离析 ,人文社会学说应以揭示道理为主 ,而不再包办一切 ,价值的事情应由价值主体参照各种价值资源自行决定 ,方案的问题应由方案的当事人求助工程学科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