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已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在这种形势下,图书编辑作为出版活动的主体力量,面临着巨大的观念和能力考验。笔者认为:除了传统的基本业务能力以外,现代的一流图书编辑需要具备现代意识、全球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社会意识、精品意识和竞争意识等12种意识。  相似文献   

2.
树立精品意识 ,实施精品战略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精神产品生产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要求。当今的图书出版业已经进入崇尚精品、追求精品的时代 ,出版社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之一 ,就是实施精品战略。但是 ,“精品”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到底什么样的图书才能算得上是精品 ,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明确的标准。比较通行的说法就是所谓的“双效并重”。对此 ,图书出版业亦已认同。最近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在第二届国家音像制品颁奖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进一步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保持出版业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3.
学报编辑的精品意识是编辑主体在学报编辑出版活动中始终以提高学报的质量为中心,以取得最佳社会效益为目标的一种自觉精神。它的主要内涵包括创新意识、策划意识、特色意识和质量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作为内容产业之一的图书出版行业,面对过分强调出版的产业功能和经济功能,过分强调自然科学的重要性,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过分强调速度和效率的氛围,图书编辑必须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图书编辑应强化政治责任意识,具有不断提高民族人文素质的意识,加强协作意识,强化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图书精品论     
什么是精品 ?真正的精品应是秀外慧中 ,表里如一 ,有文化积累意义 ,有开拓创新境界 ,有收藏保存价值 ,具有个性强、生命力强、定位准、双效好的特点。图书精品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 ,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对于出版业和人类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图书市场上平庸书现象比较普遍。所谓平庸书,通俗地讲,就是粗编、粗校、粗印的图书。据报道,1995年进行的全国图书质量大检查,普查图书1407种,检查出优秀品图书153种,占被查图书总数的1087%;良好品图书189种,占被查图书总数的13...  相似文献   

7.
一个组织要生存和发展,具有良好的形象,即为公众接受和信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公共关系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为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为组织赢得最大的效益。因此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自80年代被引进我国后,立即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重视。 树立组织形象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靠少数几位专职公关人员就能完成的。只有培养起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并动员他们都来做公共关系工作,即开展全员公关活动,才能牢固、持久地树立起组织的良好形象。 出版社担负着为人类积累文化,并通过它的产品——图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任。编辑工作是出版社的中心工作,图书编辑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中枢,是出版社所担负使命的具体实现者,是出版社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图书出版业作为一种产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的图书编辑职业意识和工作方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图书编辑必须适应图书市场竞争的需要,转换职业意识,迎接挑战。新形势下图书编辑的职业意识应该包括:导向意识、服务意识、策划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9.
学报编辑的精品意识对于学报精品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学报编辑应具有精品意识的内涵,精品意识的贯彻,精品化对学报编辑的要求等三个方面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11.
论图书编辑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图书编辑的工作与目标,提出图书编辑应具备职业兴趣、政治思想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等基本素质,优秀编辑还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科技意识、商业意识和市场感觉、社交和组织能力、版权意识等更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现今时代创办精品学报,不仅是社会的需要、读者的需要,也是学报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要创办精品的学根离不开编辑的现代意识,即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等。只有具备较高的现代意识,学报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生存、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3.
策划编辑机制的建立,对现代出版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适应出版业发展的要求,策划编辑必须具备八种意识:主动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特色意识、超前意识、精品意识、全程意识和整合意识。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编辑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时期对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人员既要具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又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超前意识;既要精通业务,还要具有相应的理论水平和市场观念,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文章从编辑素质入手,着重论及了新时期编辑应具备的三种现代意识:主人翁意识、创新意识、超前意识。  相似文献   

15.
“重构”这一概念在当今文化各领域的学术研究中已属常见。但是,囿于门类的局限和各领域自身的需求,解释起来就不尽一致。大体有两种说法:一是重新构想,二是重新建构;前者词义重在思维,后者词义重在形态,二者均嫌偏颇。完整的解释应把二者结合起来,即“重构”是一种思维形式,它通过趋同和求异的思维过程,改变已知原始系统的结构形态,赋予新的内涵,以达到以旧引新、破旧立新的整体效应。也可以这样去理解:重构意  相似文献   

16.
作为编辑家的孔子,具有他的编辑意识。本文认为:孔子的编辑生涯应分为中年时代和晚年时代两个阶段;孔子的编辑意识可分为“文化积累意识”“文化传播意识”和“文化导向意识”三种类型。孔子中年时代编辑意识的主流是“文化积累意识”和“文化传播意识”,晚年时代编辑意识的主流是“文化导向意识”。孔子编辑《诗》《乐》的编辑意识的主流是“文化积累意识”;编辑《书》《礼》的编辑意识的主流是“文化传播意识”:编辑《易》《春秋》的编辑意识的主流是“文化导向意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编辑必须突破传统的单线性、被动态思维模式,从多元化、多维度、全方位的视角去认识编辑自身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的地位、作用,认识编辑活动的规律、特性,从而使编辑摆脱传统的束缚,使编辑活动由"自在"走向"自为",由"必然"走向"自由".这既是现时代编辑活动对编辑提出的要求,也是进一步搞好编辑工作、提高编辑自我修养、完善编辑学理论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论编辑的出版意识张秀英作为出版业的编辑,要想跟上历史的车轮,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变化,引导人们的生活,除了必须具备的编辑基本业务能力以外,还应具有现代出版意识,即情报信息意识、改革创新意识、选题超前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一、情报信息意识情...  相似文献   

19.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编辑主体意识是编辑活动作为一种创造性工作的本质的规定性,是对编辑劳动实践本质和规律的抽象和概括,是通过编辑活动而发展自我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意识。它包括编辑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权责意识和人格意识。  相似文献   

20.
编辑工作者以其特殊的传播方式和手段,进行和实现着信息积累、信息传播,从而形成了一个人类社会的巨大信息宝库,这些标志着人类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信息财富,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开发和利用信息,是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的潮流。做为人类文化知识的缔构者、组织者、传播者——编辑,掌握信息、利用信息、增强信息意识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