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心理自助指南—常见心理问题与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而且同时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世界卫生组织(WHO)创立之初,在其宪章的第一条第一句话便开宗明义地给健康下了如下的定义:"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心理保健作为一种手段对于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发挥着日益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健康的概念什么是健康 ?2 1世纪人的健康应该怎样定义 ,有些人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 ,而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 :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疾患 ,而且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含义应包括如下因素(一 )身体发育正常 ,功能健康 ,没有疾病。(二 )体质优良 ,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能力 ,能刻苦耐劳 ,担负各种艰巨的任务 ,经受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三 )精力充沛 ,头脑清醒 ,思想集中 ,全神贯注 ,能优质 ,高效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四 )意志坚定 ,情绪正常 ,精神快乐。(五 )心理状态良好 ,没有任何心理或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3.
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抓紧大力加强中专学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这对提高素质教育及民族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个定义说明一个人只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部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完全健康的人即身心健康,也就是身心活动正常,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不仅重视体格的健壮,躯体的健康;而且愈来愈重视心理与行为的健康,社会适应的完好;不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文明,更重视精神的文明和完美个性的塑造.心身健康的辩证统一思想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健康是不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心理健康对于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因此,心理健康标准的提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的概念 直至今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一般认为指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心理健康通常分为以下2种情况:一是最基础的心理健康状况,指心理上没有疾病.心理疾病是行为和心理的上不正常的行为和想法.二是拥有健康的心理,指能够持久保持自己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积极解决心理问题和减少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7.
健康是指自然人身体的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以及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健康权是自然人以其身体生理机能的完整性和保持持续稳定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为内容的权利。全面正确认识健康权的内涵,研究健康权的基本理论,对于保护健康权和完善健康权的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大学生,我们关心的热点大多集中在他们的学业、身体健康、考试等问题上,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校学生中的厌学、懒惰、缺乏上进心、考试舞弊、早恋等现象,很大程度上归结为缺乏良好的心理状况。如果班主任特别是辅导员对这些现象采用简单的、强制的办法,将适得其反;如果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则会达到良好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必须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能正确地和辩证地对待事物,不随意受外界客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健康是人人关心的问题。“健康第一”是新世纪合格人才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新理念。当前大学生在身体、心理、道德等健康方面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解析健康方面的问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坤乾 《西部论坛》2001,3(2):69-72
健康不仅是指在躯体上没有疾病症状,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完好状态。人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故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健康长寿是现代人的愿望。所谓健康,不仅指躯体健康,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不只是没有疾病。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1974年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健康”的新定义,认为“健康是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的康乐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指无疾病或无体弱的状态。”这不仅对“健康”下了一个新的定义,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身体能力却呈弱化态势,健康反为疾病所制。健康与疾病,虽表现为身体状况,本质上却是生命的,更与技术、环境、社会息息相关。仅前者言,健康是心灵、精神、身体合生的生命敞开状态;就后者论,健康是生命、环境、社会的共生进程。从根本上讲,身心无疾病和技术、环境、社会祛疾病化,是对健康之为德的基本定义。反之,疾病之恶,是健康向生命退场。疾病对健康的胜利,表面上源于个人的生活方式或行为习惯,实质上是技术之恶、社会之恶和环境之恶的个人化。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的社会方式,须调整技术、社会、环境方向,使之恢复人的本原性在世方式;远离疾病,保持健康的个人方式,需要新的生活启蒙,重建体力性生活观,加强身体活动,提升身心合生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西藏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入手,用现代医学模式就西藏传统医学的身心医学与心理学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在现代医学模式下社会心理因素对诊治疾病的重要作用,认为西藏传统医学的身心医学应用于现代体育领域、运动医学、保健学与心理学的综合研究与实践,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应加强对西藏传统医学身心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提高人们对疾病、人体体质和身心与心理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全科医学健康管理 全科医学健康管理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该管理模式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整个家庭及群体的健康.在全科医学健康管理模式下,从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康复和身体健康等多个方面对病患进行管理,实现病患个人健康管理和整体健康管理的有效结合,从心理、身体和社会等多个角度对病患进行全方位管理.  相似文献   

16.
元整体的身体观是中国人对身体的基本认识,它强调在身体本原性和精神衍生性的基础上,又与其他个体、社会、自然联系在一起.个体可以通过这种无所不含的身体感知和体验他人、社会甚至天地,同时也能用身体表达对人与事物的感受.元整体身体观还塑造了“形神共治”的诊疗观与“情境指向”的行为心理模式.“形神共治”的诊疗观形成了精神能跟随身体一起治愈的观点,“情境指向”强调身体的共生性与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弱化自我感受,导致心理不适只能从关系或躯体上找原因.种种原因表明躯体化是中国人正常的表达方式,不应该被看成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7.
刘梅 《理论界》2004,(3):172-173
身心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形神观”。它论述“形”与“神”的关系,也就是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身体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心理的产生与实质、身体与心理的相互关系。中国古代形神观具有整体恒动的思想。整体是指形与神二者一体,统一于人;恒动是指形与神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永远存在。所谓形神观整体恒动思想是说在形神关系中,形体与精神合为整体,统一于人,身体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心理是身体的机能;心理对身体具有制约、影响作用,二者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永恒的。此思想在形神观论述人的生长发育、人与自然关系过程…  相似文献   

18.
清初社会心理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心理是参加社会群体作为条件的人们的心理特性、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社会心理一般由两个组成部分所组成,一个是动态的不固定的情绪范围,它包括需要、利益、情绪,即普列汉诺夫所说的“情感与意识状态”;一个是较稳定的心理气质,它包括社会性格、风俗、习惯、传统、爱好。由此,社会心理变化必然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决定的,并且与历史文化相联系的中心环节。显然,这种心理变化不是指每个人在立场、观点、利益方面的个别变化,而是指大型群体特有的变化。清初,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有哪些大型群体?他们的心理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清代的历史有什么影响?这些无疑都必然是窥探清初骤变与传统文化联系的最直接的“科学隧道”。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上,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一直认为,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政治制度、政治设施等。这实际上是按照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模式来理解基础和上层建筑,使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退回到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社会结构观。在马克思那里,这两个概念是类比的概念,没有确定的所指。它们之间的区分是相对的,甚至是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调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适应能力是大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入校第一天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和健康心理,提高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学教育不仅关心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成长健康与否,还要关心他们能否无障碍的步入社会、适应社会进而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