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源于英国的澳大利亚戏剧本土化的嬗变过程,揭示了澳大利亚戏剧的特点及其成因,重点介绍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剧作家、作品,并指出,直到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民族戏剧才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2.
元人散曲是在宋词片面地追求典雅、进入高堂华屋之后,逐渐在民间传唱的“俗谣俚曲”中发展起来的。人们开始称这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为“街市小令”(朱权《太和正音谱》)或“市井所唱小曲”(王骥德《曲律》)。它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前者表现在“唱曲有地所”,在大名流行《鱼摸子》,在汴梁则流行《生查子》;在彰德演奏《木斛沙》,在陕西则演奏《阳关三迭》(芝庵《唱论》)。说明各地流行的曲调,都有自己的地方传统。后者表现在它大多来源于“胡曲”“胡乐”,所谓“辽金北鄙杀伐之音”,“武夫马上之歌”(徐渭《南词叙  相似文献   

3.
本文辑录未收入《全金元词》、《全元散曲》的部分无人词曲,以供学术界参考。  相似文献   

4.
侯传文 《东方论坛》2009,(6):27-31,51
泰戈尔是印度近现代重要的戏剧家,既有丰富的戏剧创作,又有深刻的理论思考。他重视戏剧的“情味”和象征意蕴,提倡戏剧冲突的内向化与戏剧审美的和谐性,强调戏剧的表演特性,关注戏剧的舞台效果。这样的重“情味”、重表演的戏剧思想是对印度传统戏剧诗学的继承和发展。泰戈尔将东西方戏剧诗学熔为一炉而又实现了双重超越,是东方戏剧诗学现代转型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1993年田本相主编的《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以下简称《现史》)被认为是运用比较方法研究中国现代戏剧(话剧)的一部富有开拓意义的力作①,那么时隔16年之后由胡星亮独立完成的《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以下简称《史论》)则是一部具  相似文献   

6.
老舍怀着对新社会和新人新事的无限热情,致力于反映现实生活,这不但在老剧作家中,而且在新中国所有剧作家中,也是率先的。所以说,建国后老舍现实题材话剧创作的经验教训,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驾驭社会主义时期现实题材,对作家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作为社会主义话剧创作先驱者,老舍还未能充分适应这些要求,换言之,他的现实题材话剧的创作存在着题材与生活积累脱节的现象。六十年代初,老舍在回顾五十年代自己的创作得失时也已意识到这一点:“我过去写新题材没有写好。这与生活有关。我从题材本身考虑是否政治性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戏剧在唐代有了雏型。中国戏剧美学史前史,主要是研究唐之前戏剧艺术产生过程中的审美要求,研究戏剧艺术独特审美属性的产生过程与具体内容,研究戏剧艺术生成中的支配性与限制性因素,以及伴随戏剧艺术萌生而萌生的审美批评情况。这里限于篇幅,仅涉及前三个方面的内容;后一方面内容,将在另一篇专文中加以探讨。一、中国戏剧产生的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公元前五世纪,希腊酒神祭典的歌舞活动中,演化、蜕变出了一个崭新的艺术种类:戏剧。当时或稍后,中国也有一些类似酒神祭典的歌舞活动(如《九歌》中迎神乐舞、周天子的《大武舞》),但是为什么迟迟地不发生演化与蜕变,直至一千  相似文献   

8.
学科建制内的传统戏剧史论囿于本质主义的论述框架,而陷入外部宏观论述与内部微观研究的二元对立,也就难以解释戏剧活动的双重属性与演进脉络.戏剧图谱的重新测绘,必须借助关系主义与建构主义视角,以三位一体戏剧仪式的公共观演作为结构中心与撰史主轴,超越主流/另类、美学/历史、舞台性/文学性等二分迷思,进而敞开戏剧交往的主体间性.缘此以“公共观演场域”来透析戏剧的传播活动,能够揭橥狂欢化的民间草根话语、寓教于乐的主流官方话语,启蒙为旨归的知识分子精英话语,商业取向的资本话语之间的“场域”争夺,呈现出杂语共生的多重对话结构.  相似文献   

9.
郝经(1223—1275),是元初北方诗坛在文学理论和诗歌实践两方面都极为活跃的大儒家、大诗人。郝经遗留下来的诗有14卷近600首。体裁有七言、五言古诗,杂言歌行,七言、五百律绝。从诗歌风格来看,可把他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期,以他使宋、被羁真州为界。他的前期诗歌,多究理、咏史、记实之作,颇具理性;他的后期诗歌,即被羁诗,多感怀、寄寓之作,抒情色彩浓郁。拙文《元人郝经文学主张渊源及其内涵》①和《风凋庭树静归根──论元人郝经的被羁诗》②已对他的文学主张和后期诗歌作了探析,本文仅就他的前期诗歌作品的内蕴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宋徽宗赵佶始创画面题诗以后,这种风气,在南来并没有盛行起来,直到元代,其风大昌。有的画家,甚至每画一幅必题诗其上。王士说过:“倪云林每作画,必题一诗。”(《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三)所以,元代题画诗比较多,顾嗣立《元诗选》、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较为集中地收录了这类作品,各家别集中亦可检得。元代画面题诗蔚然成风,这与元代画学鼎盛密不可分。董其昌在《画掸室随笔》中说过:“元时画道最盛。”张丑《清河书画航》也说:“近世谈画,例推元人为第一流。”元代画家于绘事毕工时,兴到神来,每每挥毫儒墨,题诗于画上一…  相似文献   

11.
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的现象,性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一个知识体系。它的发生、发展是有自身的固定轨道,还是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就是由内力驱驶,还是由外力推动,这个问题始终受到大多数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关注。到了20世纪30年代,关于这  相似文献   

12.
四川的戏剧,其最早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周秦时期反映李冰治水的《斗牛》之戏。紧接着两汉时期又出现了《谤讟忿争》等角抵戏。到了隋唐五代,又有了空前的发展,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演出之活跃,皆为京城和全国所少有。有人认为这一时期的蜀戏“冠天下”,窃以为也并非夸张之词。  相似文献   

13.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人们常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因此,从戏剧冲突的角度来研究戏剧作品无疑非常重要。通过对戏剧作品的矛盾冲突以及与之相关的戏剧情节、人物性格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直达作品的底蕴。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元代戏剧中最经常出现的、最主要的是戏剧冲突,即伦理冲突。所谓伦理冲突,是指含有伦理性质的戏剧冲突。纵观元代戏剧,包含伦理冲突的作品很多,但概括起来说,其中  相似文献   

14.
对古希腊至德国古典美学中的戏剧人物理论作了系统考察,着重对其中关于人物在戏剧诸要素中的地位、人物的创作原则和人物塑造的心理规律三个问题以及对今日戏剧创作的借鉴意义作了述评。认为欧洲古代戏剧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情节第一向性格第一转变的发展历程;在人物塑造原则上,也经历了一个由神到人,由帝王贵族到平民百姓的发展过程,这表现了戏剧理论的进步与革新。在欧洲古代戏剧理论中已有不少内容涉及了人物塑造的心理规律,其中关于角色体验的论述尤其值得重视,对我们今天的戏剧创作也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修辞方面的对偶,或者是诗律词律方面的对仗,研讨的人都多。然而对于元曲的对仗,几百年来,古人谈论很少,今人谈论也不多。至于元曲中元人小令的对仗,就更难得到人们青睐了。 对仗,在唐宋诗词中,就已达到相当高度;到了元人小令中,又被元人推到一个更新的高度,其特性也因此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元人滇事诗论略陈友康元人定鼎中原,精心经略云南,使云南和内地的各方面关系比过去历朝空前密切,在文学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值得治云南地方文学史者重视。但向来对云南文学的研究,多集中于南诏时期和明清两季,元代成了一个有待补苴的薄弱环节。有鉴于此,本文依据方...  相似文献   

17.
元代散曲的代言体作品情感意蕴丰富,表现了女性千姿百态的相思离愁,表达了作者对真挚爱情的赞美、追求和向往,并从中获得心灵慰藉,寄寓了文人现实中的失意情怀,流露出士人对年光易逝、青春难驻的伤叹。这类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将文人意趣与民歌风味相融合,雅俗共赏,崇尚含蕴不尽的情致,显示出较强的叙事功能,构思新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金、南宋之后的一个统一的朝代 ,元代的诗学思想显示出新的特色 :其一 ,主张吟咏性情 ,跟宋代大异其趣 ,现出复归唐音的色彩 ;其二 ,提出诗乐相合的观点 ,为兴起的“今乐府”寻得《诗经》以来的诗学传统 ;其三 ,以是否合乐作为标准 ,将诗歌分为“古诗”、“近体”两大类 ,较仅从格律上作区别更具理论色彩 ;其四 ,提出了“诗学”的观念 ,把诗歌作为一种“学”来探讨。由此四点可以得出结论 :元人的诗学思想较前人更显系统和深入。它既是对前此诗学思想的总结 ,同时又开创了诗学思想的新局面 ,为古代诗学思想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元人杂剧的繁荣时期,有一批作家经常以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为题材写作剧本,以至于在元人杂剧中形成一个门类——水浒杂剧。据《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等书籍记载,元人杂剧曾经产生过二十五种水浒杂剧。这些剧本大多佚失了,保存下来的只有高文秀的《双献功》、李文蔚的《燕青博鱼》、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和李致远的《风雨还牢末》等四种。另有无名氏的《三虎下山》和《大闹黄花峪》两种,是否是元人所作一直有争论;但由于它们的艺术风格和词语习惯与元人杂剧十分相似,学术界许多人论定它们也应属于元人之作。元人杂剧同宋元话本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杂剧从话本中吸收了相当多的故事情节。这种情况说明,元人水浒杂剧也可能较多地受到了宋元话本中水浒故事的影响。龚开《宋江三十  相似文献   

20.
元人“乐府”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学 《南都学坛》2000,20(4):34-36
元人“乐府”一词的内涵似较复杂 ,但概而言之其含义只有两种 :一指“有辞有声”的作品 ,具体指“词体作品”与“曲体作品”即所谓“词曲” ;另一专指“曲体作品”中那些符合特定要求的作品。元人对“曲体”“乐府”的论述涉及诸多方面 ,而语词必有文采 ,遵守一定格式 ,切忌有伤音律并讲究结构安排 ,则是元人对“曲体”“乐府”的最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