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序言鉴于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鉴于对人权的无视和海蔑已发展为野蛮暴行,这些暴行玷污了人类的良心,而一个人人享有言论和信仰自由并免予恐惧和匮乏的世界的来临,已被宣布为普通人民的最高愿望,鉴于为使人类不致迫不得已挺而走险对暴政和压迫进行反叛,有必要使人权受法治的保护,鉴于有必要促进各国间友好关系的发展,鉴于各联合国家的人民已在联合国宪章中重申他们对基本人权、人格尊严和价值以及男女平等权利的信念,并决心促成较大自由中的社会进步和生活水…  相似文献   

2.
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裁决,将中国在"断续线"内的主张定性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历史性权利,认为该权利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仲裁庭的裁决存在诸多瑕疵:仲裁庭混淆了历史性权利与海洋自由的关系,将海洋自由与公海自由等同,对中国海洋立法作片面理解;夸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海洋法中的地位,没有全面解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甚至对该公约的一些理解是错误的;仲裁庭故意夸大"缅因湾案"的作用,削弱对中国有利的案例的适用。仲裁庭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其作出的裁决不具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3.
论刑讯逼供的产生原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刑讯逼供现象,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法律的尊严。究其原因,刑讯逼供是我国几千年法文化的“遗产”,是国家主动追诉犯罪制度滋生的毒瘤,是办案人员的有罪推定和多方追求口供的结果。我国已签署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要保证公约确认的权利得以实现,必须构建与现代诉讼制度相适应的以正当程序为核心的诉讼理念,重构实体真实与正当程序是现代刑事诉讼追求的双重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全民教育”(EFA)和“盛世发展目标”(MDGS)这两项运动都将发展中国家男女儿童入学作为首要目标。艾滋病的流行影响了撒哈拉南部非洲地区的数百万人,也损耗了教学队伍。因而,在艾滋病中等和严重流行的国家,全民教育、盛世发展目标更加遥不可及。不过,HAART(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疗法)为发展中国家中成千上万得不到治疗的人带来了希望。人权委员会在2001年和2002年都确认了享有艾滋病治疗是享有最高健康标准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权利在《世界人权宣言》、《国际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公约》和《儿童权利公约》中都有规定。本文探讨的是扩大对教师的HAART如何使“全民教育”和盛世发展目标变得可行。针对教师的HAART计划———即使在艾滋病高度流行的情况下———能够节省大量用于病休薪金、培训新教师和丧葬费用的资金。  相似文献   

5.
虽然《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条约并未明文提及学前教育,但是,依据条约解释规则,仍然可以证明这些国际条约确立了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国际法上的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在本质上具有多重属性,包括接受教育的权利、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自由的权利以及免受不人道惩戒的权利等内容。依据国际法的规定,我国有义务将相关国际法原则与规则纳入即将制定的《学前教育法》,促进和保护学前儿童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6.
岛屿在现代国际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海洋法地位.虽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对于岛屿概念作出了界定,但是却在岛屿的自然形成、岩礁的法律属性以及其他一些基本概念上存在诸多局限性.上述局限性的成因既与国际社会关于岛屿定义确立过程的历史状况密不可分,又是各国严重分歧的妥协产物;上述局限性既给各国留下了广阔的解释空间,也为各国岛屿持续争议埋下了“祸根”,从而严重损害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于中国来说,第一,应该积极推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岛屿定义的完善,逐步构建中国在海洋法发展中的话语权;第二,应该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为依据,作出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目的与宗旨的解释,为解决中曰冲之鸟纠纷提供法律依据;第三,以维护历史性权利为出发点,正确运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从而为解决黄岩岛问题提供法理支持.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在学校应该享有下列权利,这些权利是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宪法、未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民法等相关法规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在这些权利面前,一些看似合理,或者已经被教育机构实施了多年的规章和制度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世界人权宣言》的巨大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要求尊重每个人的自由与尊严的道德纲领,二是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工程,它要求各个层次持续不断地努力,使人权在道德、政治和法律诸领域真正为人人普遍享有。人权概念合乎规范的发展在17、18世纪就出现了,导致最初的自由主义的立宪尝试;但其后日益遭到保守的反动势力或反自由主义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的抵制。《世界人权宣言》恢复和巩固了上述合乎规范的发展过程。精言》还扩大了自由与平等这一对孪生概念的含义,进一步充实其内容和相互关系。与传统的概念相比,《宣言》把18世纪的公民权概念、19世纪的政治权利以及本世纪的经济和社会权利三者结合起来,从而充实了人权的内容。《宣言》要求这些权利不分地域普遍得到尊重,使世界上人人得以享有;《宣言》启动了国际法的革命,使对遵守人权状况的监督成为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宣言》本来是《联合国宪章》设想的国际法律体系的一部分,由于它的启示,在全球和地区两个层次上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制订国际标准的工作。全球化日益强大的影响可能改变这一秩序的体系结构,因为民族国家正在失去原有的一部分重要职能。在演变中的全球社会的规范体制中人权将发挥不可缺少的整合作用,《世界  相似文献   

9.
残疾人"独立生活和融入社区"的权利是由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首次提出的一项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在欧洲议会和联合国框架文件中均有规定。这一权利起源于几个最基本的人权准则,并和其他一系列如平等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等基本权利密切相关,然而由于该权利主体的特殊性,这一权利涉及的内容比上述这些权利的总和还要大。本文通过对联合国CRPD公约和对欧盟2012年出版的《残疾人独立生活和融入社区的权利》欧洲人权专员调查报告以及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发布的《世界残疾人报告》等国际相关文献的梳理,以期对此一权利的概念进一步界定,并对公约执行的第一个五年监督期内欧盟各国和我国对《公约》项下权利保障的现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所提出的“正义”观念,是一种普遍主义的正义观,即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所有人都享有同样的平等自由权,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去追求幸福、尊严和福利,每个人都享有基本的自由权利。罗尔斯认为正义就是在社会中建立一种最基本的自由体系,而社会自由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解决自由的优先性问题。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提出了对自由优先性三个方面的辩护论证,即自尊论、良心平等自由论和利益层次论,不过罗尔斯的三层论证并没有赋予基本自由以词典式优先。康德式自律观念的利益层次论重建,为正义原则提供了一种建构主义的解释。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对正义原则进一步展开论证,政治自由主义的论证方式明显已经受到黑格尔影响而逐渐偏离了康德,黑格尔哲学为罗尔斯构思正义理论提供了体系框架。不容置疑的是,罗尔斯的现代自由理论已经成为一种完全超越了康德主义和黑格尔主义,为民主立宪社会稳定提供一定合理解释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ICESCR)对于保护妇女的人权有着至关重大的作用。公约加以保障的实体性权利以及从反歧视角度着眼而特别加以强调的程序,把这一重要性体现得十分清楚。本公约现在共有151个签约国,相形之下,《消除对妇女的各种形式歧视公约》(CEDAW)则已获得180个国家正式批准。如果说后者乃是一枚避雷针,用以应对促进女权所遭遇的阻力,前者却不是这样。为了反对歧视妇女,尤其是在CEDAW遭遇保守势力强烈阻击的穆斯林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有可能成为一种特别有效的工具。尽管如此,有论者声称,负责监测《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实施情况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委员会有必要进一步明细规定它对妇女问题的管辖权力。本文从这一复杂的背景出发,探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反对妇女歧视方面的功能,就中特别考察了于1989年成为本公约签约国的阿尔及利亚这个个案。  相似文献   

12.
一经济和社会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联合国的宗旨之一就是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这是实现各国间和平友好关系的必要条件。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5条的规定,联合国有责任促进:较高的生活程度、全民就业、经济与社会进展;国际间经济、社会、卫生等问题的解决;国际间文化及教育合作;以及对全体人类的人权及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与遵守。联合国负责处理经济及社会问题的主要机构是联合国大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和秘书处,此外,还有若干主要机构权力下的联合、附属机构以及业已同联…  相似文献   

13.
论健康权的国家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权的发展经历了从私权到宪法基本权利和国际人权三种形态。作为人权,1966年联合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明确要求国家对健康权有尊重、保护和实现的义务。与公约的要求相比,我国公民健康权国家义务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保护,体现在立法、司法、执法的全过程,体现了国际法原则。世界各国一体遵行的《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即1985年通过的《北京规则》)、《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即1990年通过的《利雅得准则》)、《联合国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和1989年第44届联大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被公认为具有普遍意义和共同约束力的法律文献和国际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和儿童人权的大宪章。这些规则和公约,多是我国同意的,而“公约”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已正式加入。同国际上这些带有公理性、基石性的法律规范相比,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保护情况是良好的,运行是比较到位的。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尤其是修改后的刑法,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刑罚适用等都做了有利于未成年特点的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15.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届缔约方大会概述什么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届缔约方大会(COP26,又称“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译者注)即“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近30年来,联合国几乎召集了所有国家参加全球气候峰会(简称COP),也就是“缔约方大会”。  相似文献   

16.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缔约国报告制度是该公约的基础性并且是唯一的强制性制度,既具有所有人权条约缔约国报告制度共性,又具有自身的内容和特点。自1978年以来,该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对监督缔约国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义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系列缺陷,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包括缔约国报告制度在内的人权条约机构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我国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已经四年多了。显然,这个公约存在着不少缺陷,但是它的签订仍不失为反海洋霸权斗争的一大胜利。而且,在国际法典的编纂工作中,对于国际法的发展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符合《联合国宪章》第13条第1项(子款)的精神。有人称它为人类历史上一场意义深远的“海洋革命”,或称为“海洋大宪章”,洵非虚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人都是有尊严的。人的尊严来自于人是人而非物。自从天地造化出了人类,人便拥有了与生俱来的天赋人权;人际关系一旦形成了社会,人也就同时被赋予了人赋人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人有生存和劳动的权利、人有自由迁徙的权利、人有财产和生命的权利、人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这些权利使人成为人而获得了人自身的尊严。人的权利和尊严,生而俱来、平而等之。西方有民间谚语说:“自己的陋室,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随便进。”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并不会因为社会地位的差异而有什么不同的原则。就是说,不因你是强势集团而可以为所欲为、为非作歹…  相似文献   

19.
“法典化”是战后国际法发展的一个显明趋势。短短四十年期间,在联合国倡导下,各国已经签订了四部重要的国际公约:《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1961年4月18日);《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1963年4月24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1969年5月23日)和《海洋法公约》(1982年12月10日签署),此外,还有不少其他次要的国际公约这里尚未提及。  相似文献   

20.
“区域”沉船文物被打捞上岸后的处置问题不太明朗.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表明如果“区域”沉船文物存在来源国、文化上的发源国或历史和考古上的来源国,应当优先考虑这些国家保存或处置沉船文物的权利;如果存在可辨认的物主,那么物主对该沉船文物仍享有所有权.实践中,如果由美国法院来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国家船舶和财产,中国应主张国家财产扣押豁免以排除美国法院的管辖权以及打捞物对中国有主权利益以促使法院将打捞物交由中国政府保管;对于私人船舶和财产,中国可通过支付打捞报酬以恢复对沉船文物的处置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