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元好问的论诗绝句在清代受到极大的重视,出现了大规模的群体效仿。这些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仿效之作,丰富了论诗绝句的内容,巩固和发展了其形式,拓展了其生存空间,推动了清人对元好问论诗绝句的接受,促进了元好问论诗绝句的经典化。  相似文献   

2.
“切切秋虫万古情”辨胡传志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十六曰:“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鉴湖春好无人赋,夹岸桃花锦浪生。”该诗并未明言所评对象,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断言它“当指长吉”,郭绍虞《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小笺》也认为宗氏所说“近是”,但用语谨...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诗论的审美观张国荣元好问的诗论,集中地体现在他于金宣宗贞五年(1208)年作的《论诗绝句三十首》(以下简称(论诗》)中,在这组诗中他对自建安以来到宋代的重要诗人都作了比较系统的品评,体现出他独特的诗学观.本文拟就元好问诗论的审美观作些粗浅的阐析...  相似文献   

4.
论《戏为六绝句》与《论诗三十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最近把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和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加以整理注释,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取集解形式。对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则以翁方纲、宗廷辅二家之说为主,而加以笺释。论诗绝句,毕竟是文学批评中一种特殊体裁,它的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是韵语,不可能象散文这般的曲折达意,于是常因比较晦涩而引起误解,此其一。又由于篇  相似文献   

5.
奠定元好问在中国文论史上地位的是他在河南居留期间的论著。元好问主要的文论著作可以说都是这一时期写成的。这些论著体现了元好问文艺思想的主要内涵,研读这些作品对于理解把握元好问的文艺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 元好问在河南居留近20年,创作了大量诗文,也写下了不朽的文论著作。 继杜甫论诗诗《戏为六绝句》后,中国文论史上最著名的论诗诗是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写作时年二十八岁,在三乡(今河南宜阳县)。当时,他结识了不少文友,也有机会研讨创作。  相似文献   

6.
诗至晚唐,几无大家,李商隐仿佛是一枝独秀。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想象丰富,设彩繁艳,构思缜密,音韵铿锵,历来以诗风的绮丽香艳著称。李商隐的艳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评议时政的托古讽今之作,又有感伤自己平生不遇的咏怀之作。元好问《论诗绝句》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  相似文献   

7.
对于杜甫《戏为六绝句》与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向来歧说纷纭.郭绍虞先生本着"烛微照隅,会通观衢"的研究方法,对二家论诗绝句悉心笺释,认为"清新"与"老成"是理解杜氏论诗的关键而疏凿标准则是得元氏论诗意旨的管钥.以"清新"与"老成"为出发点,则杜甫论诗诗可得而解;以元氏论诗疏凿标准为路径,则遗山论诗30首亦可贯通.  相似文献   

8.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模仿杜甫《戏为六绝句》,有戏作性质。比较认真规矩的杜甫,以“诗是吾家事”自任,也不时写些此类诗歌,数量不下数十首。在其论诗诗中,也有不少诗歌带有戏作意味,如《解闷十二首》之六即然。所谓戏作主要有自谦与讽刺两种含义,除此之外,应该还有谐趣性、随意性的意思。杜甫之后,其他诗人的论诗诗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戏作性质。如李商隐《漫成五章》之二,又如李觏《戏题玉台集》,苏轼讽刺唐代徐凝的瀑布诗,题曰《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在论诗诗中,戴复古的《论诗十绝》占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金代诗人元好问《论诗绝句》之二云: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角两雄”,时人每误解其义。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认为:“两雄,谓曹、刘也。”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历代论诗绝句选》也说:“两雄,指曹植和刘桢。”据这些意见,“角两雄”,就是“跟这两位雄杰相斗”了。按,“角两雄”,意谓“两雄相角”。“四海无人角两雄”,就是说,四海之内,没有人能跟曹刘一决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诗学对苏黄的批评与继承张进元好问是金元之际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批评家。他曾在论诗绝句中批评过苏轼、黄庭坚以及江西诗派,这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很大。但关于元遗山对苏黄的态度问题,却因论者对其论诗绝句的解释不同而一直存有分歧。在苏轼似乎问题不大,而...  相似文献   

11.
元遗山《论诗三十首》可谓人人皆知,堪为少陵《戏为六绝句》以来之嗣响,像“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等,都是大家熟悉的名句。但遗山以诗论诗,非仅此三十首之作,馀外以绝句论诗,还有《论诗三首》、《自题〈中州集〉后五首》、《答俊书记学诗》等,另还有五古《与张仲杰郎中论文》等亦堪称切中肯綮之作。其馀衡文品诗,随时发挥,还散见于他的其他诗文。《杜诗学引》、《杨叔能小亨集引》等,更是诗歌专论。《中州集》以诗存史,于当代金源各家之前附以小传,品评得失,不乏精辟之见。  相似文献   

12.
陈俊杰 《理论界》2023,(8):83-89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以及严羽《沧浪诗话》是宋金之际的重要诗歌评论之作。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发现,元、严的论诗观存在高度的相似之处。就艺术风格而言,二人重视以“建安风骨”为代表的“刚健”之气,注重以东晋陶渊明为代表的“自然”之风,反对“柔弱”“新奇”之弊。就写作技巧而言,二人均推崇简练、平易之笔,反对隐晦、难解之作,主张“自然声律”。就创作内容而言,二人都推崇真实之情,反对矫揉造作的“次韵”之体,指出诗歌应该具有抒情言志、反映社会现实等“兴寄”内容,反对以“骂詈”之言入诗。  相似文献   

13.
论作家的双重人格王守雪双重人格作为许多作家在心理、行为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早已有人提出,逐渐成为被人们公认的事实。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评潘岳:“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识安仁拜路尘?”恩格斯说歌德:“歌德有时非常伟...  相似文献   

14.
近年一些出版物关于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介绍中,存在不少错讹,有属因袭前人之误,有属编著者的粗心。这里仅就所见,作一些订正。一、元好问登第年代。《金史·文艺志》与郝经《遗山先生墓铭》都称:登“兴定五年”(1221)进士第。这在元好问  相似文献   

15.
在十三世纪的中国大地上,继南宋陆游、辛弃疾之后崛起为大诗人的,毫无疑义应推生活于金、元之际的元好问为第一;但如果就文学理论(主要是诗歌理论)而言,则他和南京的严羽大致同时,其建树虽各有不同,而成就差可比肩,宛似双峰竞秀,并峙于南、北。元好问的诗论主要表述在他的代表性著作《论诗三十首》中。它写于三乡(今河南宜阳县西),时在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如果我们对照一下西方文学理论的历史,就可发现它的写成竟早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先驱者但丁的《论俗语》近一个世纪;这便足够表明:我国文学理论的历史确乎是源远流长的。元好问著作中涉及到诗歌理论的还有诗、文多篇。这里不一一列举。它和《论诗三十首》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元好问诗歌理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论诗三十首》理所当然地居于首要地位。因此,我们将以《论诗三十首》为主要部件,适当添用些其它材料,从中勾勒出元好问诗论的大致轮廓来。  相似文献   

16.
元遗山生处金季,感慨社稷苍桑之变,写出了忧悲愁思,离黍麦秀的一代史诗,其创作成就,实属“苏、辛以降,殆罕匹俦”。他二十八岁寓居三乡时所作的论诗绝句三十首,以北方人独有的禀质清刚之气,陈吉览今,气魄恢宏,“疏凿”百代,影响甚远。元好问的诗歌理论,继承了我国古典诗论的民族传统,并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创新,使之成为金末诗歌创作的理论依据,对形成金末特有的慷慨悲凉、长歌代哭的诗风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正如元代方回所言:“尚有文才与班马,诗律规随元好问”。但是,我们  相似文献   

17.
元好问外家在阳曲补证刘泽,狄宝心元好问诗文中多次提到其外家。外家在何处,清施国祁《元遗山诗集笺注》曾云遗山之母张夫人或即唐时祁县张道源后裔,系推测之辞,不足为据。元好问《外家南寺》诗题下自注:“在至孝社,予儿时读书处也。”郝树侯《元好问诗选》引《阳曲...  相似文献   

18.
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自晚唐以来一向被称为“诗史”,永远闪烁着瑰丽夺目的光彩,流传万代。其中有一部分论诗绝句(如《戏为六绝句》、《解闷十二首》等),尽管为数不多,但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遗产的宝库中则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今天,我们深入研究这些凝结着诗人艺术经验结晶的论诗绝句,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诗歌创作的思想基础,明确他的文学思想与创作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我们深入研究古代文学理论遗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元好问诞辰八百周年之际,由姚奠中教授主编的《元好问全集》出版发行。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元之际成就最高的诗人、词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史学家。历代评论家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山西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的《元好问全集》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元好问全集》点校之失误除因形近、音近而讹及衍、脱、倒等外,主要体现在对原文的理解和校勘目标、措施等方面,尤其是只列异文,不根究是非,遂导致偏离元著原貌之失。今将前40卷之失误作穷尽性网罗订正,这对《元好问全集》及《全元文》《全辽金文》之元好问文将来修订时力求为学界提供最接近元著原貌的文本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