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地名作诗题,分则独立成篇,合则成为一组完整的纪行诗,记行程,写山川,抒感慨。杜甫在陇右创作的两组纪行诗,别开生面,独具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立秋后,杜甫辞华州司空参军职务,携带妻儿,西行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 十月间一个星月磊落、云雾苍茫的夜晚,杜甫一家于夜半时分从秦州起程,奔向别人向他介绍的物产富饶、气候温和的“乐土”同谷县(今甘肃成县),谋求生活的出路。在《发秦州》这首序诗中,诗人交代了赴同谷的原因:“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就是要解决全家人的温饱。从秦州出发,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这些是地名,也是诗题,是杜甫在陇右  相似文献   

2.
一、“行役”不是“旅行”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为生活所迫,抱病携家远行,从秦州前往同谷。道路艰险,饥寒交迫,诗人在《赤谷》一诗中写道:“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前人论及此,尝有“苦语每为废读”之论。冯至说:“我们读  相似文献   

3.
杜甫陇右诗《山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陇右诗《山寺》: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历代注家一致认为是杜甫流寓秦州游览麦积山之作。淳厚的天水人对此深信不疑,将诗镌刻在瑞应寺前的石碑上,供游人尝读,俨然这座名山的文化陪衬。然而,每读这首无地名,无山名,无寺名的三无诗虽尽力求索,却很难从中看到矗立在人们心目中的麦积山雄姿,甚至有一种文实相左之感。存疑愈久,则愈想弄个水落石出。翻阅《杜诗镜铨》、《杜臆》等书对该诗的注释,则疑之更深。为寻根究底,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现将疑点…  相似文献   

4.
唐朝伟大诗人杜甫,于公元七五九年(乾元二年)秋天,辞去华州司功参军之职,携眷西行,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县)。诗人初到秦州,落脚在从侄杜佐的住地东柯谷。《秦州杂诗二十首》中写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可见其时该谷人烟稀少,河谷名也就是村庄名。杜甫叔侄所居东柯谷的具体地点在什么地方?元《一统志》云:东柯草堂在东柯镇,少陵弃官之秦,寓居侄佐之居,其南有白水涧,即子美泉。”清乾隆版《秦州新志》载:“由马跑泉(现在天水县东泉公社所在地,距天水市三十里)东  相似文献   

5.
一杜甫的《望岳》,脍炙人口,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对诗的要旨,人们往往能心领神会。但由于注家蜂起,人们对这首本来深刻而浅显易懂的诗反而不解了,读注本而坠入五里雾中,大有茫茫然不知所以之感。如对《望岳》之题解,《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这样解的:“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杜甫赴洛阳应进士举,落第,於是漫游齐赵一带,这诗是游泰时所作。泰山为东岳。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  相似文献   

6.
卢言考     
《卢氏杂说》的作者不是《上安禄山》诗的作者唐代较知名的文人,叫做卢言的,先后有二人。一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全唐诗》卷八八七《补遗》六有卢言《上安禄山》诗一首,作者名下注曰:“一作‘颜’,诗一首。”按此诗原载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卷下:“禄山入洛阳之日,大雪盈尺。……禄山云:‘才入  相似文献   

7.
杜诗考索     
杜诗考索丘良任《九日曲江》是入蜀后诗杜甫《九日曲江》诗,仇兆鳌于题下注云:“当是天宝十二载作。盖十三年九日有寄岑参诗,十四年九日,有杨奉先诗,此诗盖在前也。”《杜诗镜铨》、《读杜心解》均编在天宝十二载。时杜甫在长安。诗云:“百年秋已半,九日意兼悲。”...  相似文献   

8.
元好问写过一首《外家南寺》诗和一篇《外家别业上梁文》。这个“外家”在什么地方呢?《外家南寺》自注说:“在至孝社,予儿时读书处也。”郝树侯先生在《元好问诗选》《外家南寺》诗的题注中说:“清道  相似文献   

9.
杜甫并不以七绝见长,保存下来的七绝也不多,大约一百首左右。最早的一首七绝便是《赠李白》,原诗如下: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据说此诗作于公元745年(唐玄宗天宝四年),杜甫和李白再度遇于山东的时候。此诗的三、四两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王嗣奭认为“三自谓”,“四谓李”。但过去大多数注家,如仇兆鳌、钱谦益、浦起龙等,直到今天的杜甫研究者肖涤非均认定后二句系指李。不过分歧双方有一共同点,即都认为这首诗,特别是最后一句,是意在讽谕、警告或批评李白,表现了“朋友相规之义”云云。我经过反复研究,同时把这首诗和杜甫其它有关李白的诗及其酬赠之作仔细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模仿杜甫《戏为六绝句》,有戏作性质。比较认真规矩的杜甫,以“诗是吾家事”自任,也不时写些此类诗歌,数量不下数十首。在其论诗诗中,也有不少诗歌带有戏作意味,如《解闷十二首》之六即然。所谓戏作主要有自谦与讽刺两种含义,除此之外,应该还有谐趣性、随意性的意思。杜甫之后,其他诗人的论诗诗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戏作性质。如李商隐《漫成五章》之二,又如李觏《戏题玉台集》,苏轼讽刺唐代徐凝的瀑布诗,题曰《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在论诗诗中,戴复古的《论诗十绝》占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正> 关于杜甫绝句,清人黄子云誉赞曰:“少陵七绝,实从三百篇来,高驾王(昌龄)李(白)诸公多矣。”(《野鸿诗的》)而明人胡应麟则说:“五七言(绝句)俱无所解者少陵。……少陵不甚工绝句。”(《诗薮》内编。以下引语同见此书者不注)毁誉褒贬如此,实有研讨必要。  相似文献   

12.
杜诗讲稿     
一 秦州詩風格 杜甫在秦洲寫的詩,集中在五言律,給人以一种新的風格之感。这种風格,应該是关塞詩所特有的。杜甫后來到夔州后曾有著名的詩句道:“庾信生平最蕭瑟,暮年詩赋动江关。”杜甫的秦州律詩确乎就是杜甫生平最蕭瑟的詩,应該是受了庾信的影响。杜甫一生最后的一首詩又會說他“哀伤同庾信”;(“風疾伏枕书怀”)  相似文献   

13.
《秦州杂诗》是杜甫记录自己在秦州时期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的一组五律组诗。本文试图结合《秦州杂诗》及杜甫秦州时期的一些诗篇,深入探析该组诗所表现出的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及诗人在秦州时期矛盾复杂的心态展现。  相似文献   

14.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群冰从西下 ,极目高兀。”句中“兀”之“”(“危高”义 )音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 6 1页注为“c敶” ;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 4 0 7页此字“按”云 :“当依《广韵》读慈切” ,不为无据。然而查阅现行各大辞书 ,并无此音。一、《说文·山部》(中华书局 196 3年版 190页下 ) :“ ,危高也。从山 ,卒声。”二、《康熙字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 2 13页 :“《广韵》慈切 ,《集韵》《韵会》《正韵》昨律切 ,并音谇(z挷)。”三、《中文…  相似文献   

15.
《后汉书·光武帝纪》 :“八年春正月 ,中郎将来歙袭略阳。”李贤注曰 :“县名 ,属天水郡 ,故城在今秦州陇城县西北。”余按《通鉴》卷四二 :“春 ,来歙将二千余人伐山开道 ,从番须、回中径袭略阳。”胡注 :“贤曰 :略阳 ,县名 ,属天水郡 ,故城在今秦州陇城县西北。番 ,音盘。宋白曰 :略阳道在陇城县东六十里 ,即故冀城 ;魏黄初中 ,改为陇城。时隗嚣居冀。以地理考之 ,当从宋说。”《后汉书·光武帝纪》 :“夏四月 ,司隶校尉傅抗下狱死。隗嚣攻来歙 ,不能下。闰月 ,帝自征嚣 ,河西大将军窦融率五郡太守与车驾会高平。”余按 :“闰月”当为“…  相似文献   

16.
“诗无达诂”与中国古代学术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无达诂”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学术史的演进有着密切的因缘关系。透视二者的因缘,可以看出一种文学理论的产生,有赖于一定的学术气候;它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之相宜的学术思想和方法。一“诗无达诂”作为一种理论的总结,最初见于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三《精华》篇:“所闻《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诂”字,据《说文》、《段注》、《说文通训定声》诸书的释义,均指以今言释古语,侧重于语言文字的通训。今人也多以为董氏的“诗无达诂”偏重于语言文字的歧异。这固然是其中一个方面,但《春秋公羊经传》、《尔雅》、《字林》、《广雅》、《汉书·杨雄传》注、《后汉书·桓谭传》注在指出“诂”为通古言、释故言之外,也兼指通“义”,说明“诂”在实际运用中并不限于一般语辞的通释,也兼指语义的变化。因此,董仲舒的“《诗》无达诂”既指诗字面的无通释,也指一首诗语义的无定解。“诗无达诂”是汉人通行的看法,除董仲舒外,稍后刘向的《说苑·奉使》也有记载:“传曰:《诗》无通诂,《易》无通占,《春秋》无通义。”据其文所论,“《春秋》之辞,有相反者四。”刘向认为,对《春秋》中的抵牾之处,不能拘于字面语义,读  相似文献   

17.
一《白氏长庆集》卷十七,有《问刘十九》《刘十九同宿》《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和《蔷薇正开春酒初熟因招刘十九张大夫崔二十四同饮》四首诗,前两诗为五七言绝句,后两诗为七律,皆江州司马任内在庐山之作。卷二十六又有《代书》  相似文献   

18.
《初度岭过韶州灵鹫广果二寺其寺院相接故同诗一首》非刘希夷作《全唐诗补编》将《初度岭过韶州灵鹫广果二寺其寺院相接故同诗一首》收在刘希夷名下,待后注:按以上二首(另一首题为《江上羁情》)原收手刘希夷《北邙篇》之次,疑亦为其所作,姑收希夷下,俟考。此诗非刘希夷作。《初度岭》诗有“流窜同飘,登临暂杖筇。摄衣趋福地,跪膝对真容……已知容假色,犹念吉除凶。覆护如无爽,归飞庶可从”几句,说明此诗作于流窜途中。写出了作者企求通过“超福地”、跪“真容”以达到“吉除凶”而“归飞”京师的目的,这与刘希秀生平行事不合。…  相似文献   

19.
胡遂 《船山学刊》1994,(1):62-71
杜甫出生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宫”的家庭,他的十三世祖杜预,是酉晋著名的学者兼大将,曾为《左传》作过注,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文章四友”之一。父亲杜闲,曾任衮州司马、奉天县令。对这一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杜甫常常引以为自豪,他说:“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这个“未坠素业”当然也包括了读书做诗这一传统,因此,他又说“吾祖诗冠古”(《赠蜀僧闾丘》),还嘱咐儿子宗武说:“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  相似文献   

20.
“胡城”考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这是唐末诗人杜荀鹤写的题为《再经胡城县》的一首诗,诗句通俗,其意并不难解,但诗题中之“胡城”是否就在今安徽阜阳附近,是值得探索一下的。一胡城其地,近年出版的《唐诗选注》、《历代诗歌选》、《唐宋诗选讲》、《唐诗一百首》等等都注为:故城(或旧址、旧城)在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之胡城旧址,为西周胡国所在地,在《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中的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地图上,其地均作胡。秦在其地置汝阴县。《汉书·地理志》:“女(即:汝)阴,故胡国。都尉治。莽曰汝坟。”《后汉书·郡国志》:“汝阴本胡国。”梁刘昭注补《后汉书》,注作“杜预曰县西北有胡城。”这大概是注家注胡城在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的根据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