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10月18日至21日,江西省中国农村社会研究会与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经济电研究所、江西省人民政府农办、江西省社联联合发起的“世纪之交的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研讨会”在南昌召开。来自国内外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这次会议围绕当前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研讨。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律文化建设北京大学法律系副主任、教授武树臣世纪之交是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经济生活的商品化、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我国现代法律文化建设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这种时代的光荣将以法津制度的完善化和法律观念的科学化为其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范围看来,文化发展呈现着一些已有文化要素形式化、各种文化一体化和整体观念变革等趋势。一、宗教文化宗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史。目前世界上各种宗教信徒有数十亿,宗教文化影响之深之广是其他许多文化要素无法比拟的,因此,宗教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变化令人注目。可以说,宗教文化是人类山少年向青年转化时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在形成和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雅林十几年来,中国社会学从“补课”、“搭台”、“五脏渐全”到“唱戏”、发挥社会效益,已经显示了它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存在价值和强大的学科生命力。但仍不容否认,中国让会学的稚嫩同它担负的时代任务相比存在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1.世界经济重心东移致使国际矛盾向亚太地区集结,这对中国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2.当代世界有四大基本矛盾,其中南北矛盾是主要矛盾,发展问题是其主要方面。我们的外交方略应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遇,借亚太崛起之“水”来横渡中国之“船”。3.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抓住所有制改革、工衣业协调发展,海外市场和西部开发达四大关键,国防建设应向太空和信息战方向转轨,解决台湾问题有待于在中美日三角关系中抓住利我契机。4.第三世界根本利益与社会主义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亚太崛起与社会主义运动复兴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的中国农业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纪之交的中国农业改革陈吉元解决农业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克服制约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都要求深化农业改革。本文认为,继续坚持改革之路,必须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通过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国...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 1 0 0年给美国农村带来了重大变化。农村人口曾在人口中占多数 ,现在却成为少数。矿山被开采又被关闭 ,从而创造了社区又消灭了社区。森林被采伐又被重新种植。制造业的浪潮席卷了某些农村地区 ,随后又造成这些社区的大量消失。在世纪之交 ,农村地区显然将不会回到它们过去的形态。如果农村人和农村地区想要从正在发生的变化中受益 ,农村的辩护士们必须建立联盟 ,取得城市的支持 ,并促使形成有力的政策。导致农村地区变化的原因很多 ,以下列出的只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因素 :1 资源枯竭在矿区的生活中 ,资源枯竭是一个事实。矿区储藏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非但从中国史学发展趋势和主要规律,以及几点基本估计的视角和层面,对20世纪中国史学演进的历程与本质,以及20世纪中国史学面貌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理性回顾与阐释,而且亦从唯物史观和史学创新,以及人才和学风等角度,对21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及其走向作了前瞻性的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历史叙述陷入了一种迷惘状态。对“革命历史小说”的逆反情绪 ,使史诗追求并没有根本性地突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人物塑造形成了新的审美定式 ;历史循环论和相对主义对历史决定论和机械进步论的解构 ,最终走向了虚无主义的深渊 ;工具化倾向使历史叙述在摆脱了图解政治的命运后 ,再度沦为商业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李小娟 《求是学刊》2005,32(6):23-26
以现代化为背景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是20世纪80-90年代文化哲学研究领域中相对具有独特性和新意的文化哲学理论,它的主题或者宗旨是人自身的现代化,即完成由自在自发的生存方式向自由自觉的生存方式的文化转型。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创新性在于,它从传统日常生活的结构和内在图式中揭示传统文化的根基,从而在生活世界的根基上揭示人自身现代化的具体途径。这样一来,日常生活批判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启蒙,它没有停留于以思想呼吁和观念更新为内涵的表层文化启蒙,而是一种在人的生活世界中发生的深层文化启蒙。应当说,迄今为止,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的乡镇企业如何走出困境,重振雄风,实现第二次飞跃,已成为政府部门、乡镇企业以及理论工作者的关注焦点。因此,了解导致目前乡镇企业经营低效的具体成因,成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作者在对浦东新区百家乡镇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在我国乡镇企业中几个具有共性的问题:亏损与资金匮乏导致发展滞缓;技术落后导致产品老化;行业竞争导致步履艰难;体制与机制的老化、退化导致效益滑坡。文章认为,乡镇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生长点,就是通过改制,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以真正实现政企分离、产权明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桁林 《浙江学刊》2001,(1):28-35
本文分析了1997以来所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取得的效果,一方面使得通货紧缩向经济复苏转化,另一方面,由于工资收入分配等政策扩大了城乡差距,加之原油价格上涨外部因素的冲击,使得货币政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本文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物价上涨类型,提出坚持适度扩张政策,同时相应采取减税和收入政策的主张,以刺激供给因素增长,促进经济尽快复苏.  相似文献   

13.
<正> 资本主义社会是充满着经济、政治,文化矛盾和危机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为我们揭示了潜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矛盾和危机之中的客观规律,以及这种矛盾和危机的新的发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集中到一点,就是自50年代中期始,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逐渐进入一个以经济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和各种合作  相似文献   

14.
农村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农村文化的发展具有新的动向: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冲突;文化需求呈多样化发展态势;科技推动了新的文化形式产生。现有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能满足新农村文化建设需求。建议抓好特色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6,(12):54-56
十二五时期,是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稳健增长期,文化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十三五时期,是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持续增长期,文化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明确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预测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对于科学制定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是世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世纪。据联合国人居中心的预测,2000年,全球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2010年达到55%,2025年达到65%,发达国家将达83%,发展中国家达到61%。①中国是一个具有12.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它的...  相似文献   

17.
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在世界各国都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慈善事业对于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提升公民福祉,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进步与繁荣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中国,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不断上升,已经成为社会财富分配和社会资源重组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高的支柱产业之一。黑龙江省的旅游业也为中国乃至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未来经济发展和旅游文化繁荣的战略角度来看 ,黑龙江旅游资源占据独特优势。因此 ,深入开发黑龙江旅游资源 ,制定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措施 ,建设黑龙江旅游大省 ,则是黑土地人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中国对东盟的外交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中国对东盟的外交战略陆建人中国在下个世纪面临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建成真正的世界强国。为此,中国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21世纪中国对外政策的长远目标就是努力创建这样一个环境。东盟即是中国的近邻,又是正在迅速崛起的亚太一极...  相似文献   

20.
值此世纪之交及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中国哲学事业的现状、命运和出路何在?这个问题,是近几年来国内哲学界普遍关切和思考的热点问题。一、严峻的挑战及其成因根据我们所做的大量调查统计结果和以往已刊发的资料提供的例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哲学事业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概而言之,挑战表现在三个基本方面。一是哲学及哲学工作在社会地位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哲学从业人员地位日下,经济地位降低,在社会生活中不被重视,受到冷落;哲学专业毕业生分配困难;哲学市场萎缩,无论在大学课堂上,还是在社会上,哲学课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