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文为词”是中国词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词学概念。其概念导源于宋代,后来逐渐发展成熟。“以文为词”在结构上表现为音律、句法、话语特征以及叙事性特征等方面的突破;在内在核质上则表现为“以文气为词”。“以文为词”是辛弃疾乃至辛派词人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南宋乾淳词坛共有的写作特征。  相似文献   

2.
宋代科举之进士科继唐制考赋,经历了宋初殿试、元祐复赋与乾、淳隆文三度盛况,并通过归复王言、观觇才学、闱场争锋、经典重塑和科制延续,展示了一代辞赋创作的嬗变与兴衰。考察宋代文制与辞赋的关系,不仅要关注宋初、元祐与乾淳考赋兴盛期的情形,更应思考北宋"元祐"前后熙宁、绍圣朝廷两度罢赋的举措,正是在此罢、复之间,士子处经义与辞赋的矛盾、冲突,以及对两度罢赋而废赋的反思中,在南宋时代确立起"元祐体"、"乾淳体"辞赋的经典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轼继承了范仲淹、欧阳修等士大夫词人的疏隽之风,用"以诗为词"的方法对当时词坛香艳俚俗之风进行反拨.苏轼有意扩大词的题材,弱化词的音乐性,改变词的语言特色,并将诗中才有的小序引入词中.这些在客观上抬尊了词体,打开了宋词创作的新局面,并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南宋与金元词人.  相似文献   

4.
姜白石与吴梦窗是南宋词坛继辛弃疾之后的两位大家.他们创作的恋情词在整个情词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他们情词所表现出的气韵风貌、审美特征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5.
张元干诗学江西,思想上也与江西诸人相近.南渡之后他援江西诗法入词,形成了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的新风尚;时代的巨变和个人遭际使他将感慨悲凉的情绪纳入歌词;为了加大词的容量,创作中他又大量使用经史子集以及佛典中的典故,从而形成了南宋词的一大代表性特征.张元干词的这一系列新变使他开南宋词坛一大宗--辛派词人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晚清四大家推举南宋词人吴文英的努力是晚清词坛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吴文英因其特殊的风格在词学史上独树一帜,南宋末年颇受推崇,元明却默默无闻,清代前中期梦窗词逐渐显现,至晚清吴文英则被推为至尊的地位.晚清四大家长期校勘整理梦窗词集,对梦窗词的思想意义、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并有意用梦窗词的特殊风格影响、改变现实词坛的风气.  相似文献   

7.
南宋乾淳年间是理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各个学派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学理层面的充分完善和社会层面的广泛传播。理学士人的典型活动大致有三:一是重视教育活动,兴学校,立书院;二是积极为理学先贤立祠;三是重视理学书籍的刊刻与传播。以张栻为中心进行考察,我们发现理学士人热衷于修建学校和书院,因此催生了一大批宣扬理学教育思想的学记文;理学士人积极为前辈理学家立祠,伴随而生的祠堂记文成了他们构建道统谱系的一种方式;理学士人重视刊刻理学书籍,与之相关的序跋文大量出现,客观上传播了理学思想,扩大了理学阵地。总而言之,南宋乾淳时期理学士人的典型活动对学记文、祠堂记文、序跋文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不仅存在于南宋乾淳时期,也延续到了南宋后期。  相似文献   

8.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其咏物词创作自成一家,主要表现为:"花"样繁多,以梅为主;物我相融,意趣横生;风格独特,令人称道。诸种因素相互结合,使得姜白石能与辛稼轩两分南宋词坛,足见其对后世词坛之影响。  相似文献   

9.
南宋词学的东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词从它在词坛上别树一帜之后,一直是人们评论的热点,誉之非之众说纷纭。苏轼“以诗为词”从文艺抒情本质的理论层面上提出词学本体论,在词史上卓然自成一家,为词注入新的活力,并在词史上具有开派的意义。南宋词学的东坡论从东坡创作思想、审美特征及苏词在词史上的意义都作了中肯的评价与表述。  相似文献   

10.
朱彝尊所编纂的《词综》在康、乾词坛产生了很大影响,官方组织编纂的《历代诗余》和《四库全书总目》词籍部分,也对《词综》有所参考和评价。这进一步提高了《词综》的地位,壮大了浙西词派的声势,也影响了词籍整理的模式和选本传播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源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词为"诗余"之论,二是词为"倚声"之论,三是词为"诗余"与"倚声"相结合之论。在第一个维面,其主要包括三条线索:一是从总体上阐说词源于诗体,二是分论词源于风骚之体,三是分论词源于唐人近体诗;在第二个维面,其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侧重从音调渊承上论说词源于乐府之体,二是侧重从体制渊承上论说词源于乐府之体。上述几个维面,共构出了我国古典词源论的主体空间。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的使金文人中,洪皓是一位极具特色的使者。1129年洪皓出使金国,被羁留于金国达15年之久,方得遣归。15年流落北方的独特经历和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人格魅力,为他在后世赢得了极好的声名。不但如此,他留金期间为宋金文化的交流,尤其是宋代文化在金国的传播,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种贡献一方面表现为洪皓在羁留金地的15年中,以其才艺教授金人贵族子弟,提高了女真贵族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表现为其使金期间所创作的文字,成为促进金初文学生成的重要因子。洪皓留存至今的《鄱阳集》等作品生动地记录了他在金国的心路历程。而其词的创作与传播,也展示了一位使者的不屈意志与爱国、思乡情怀,奠定了处于初创时期的金代词坛的基础,为金词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词的起源”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界关于词的起源问题的解释,主要是根据词体构成的某一要素特征或词体形成的某一阶段特征而得出的大体判断,缺乏系统的历史分析。本文通过梳理前人关于词的起源问题的争论及研究思路,分析了以往对词体本质特征的认识的片面性,判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持论的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辨析了词的起源与词体起源、词体形成的异同,指出词体的起源与形成经过了词有定调、调有定格、格有定律等阶段,是词体的不同形态特征的分别来源与演变,而词的起源是指词之为词的第一种形态特征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刘宋末造,秉执相异政见的荆州武装与萧氏阵营,固然崛起于门音主尸位、寇攘相仍的板荡局势,宀是源自宋室极不健全的政制建构。以萧沈对抗为表象、事关刘宋生死存亡的军政较量及其结局,深刻地影响甚而规整了宋齐之际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5.
秦观是苏轼最中意的弟子,元丰时期他们相识、相知,元祐、绍圣、元符时期政治上同升并黜。“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文才、生活诸方面的契合。他们和而不同的相处、相交之道,对于今天的我们更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围绕政治主体(实体)、社会规范、政治秩序力这三个政治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理,儒家构建了其政治秩序的基本样式。这一基本样式的理论内容和构成要素在儒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又多有所补益和增减,在秩序构成、运作等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和强调,呈现出了原生形态(先秦样式)、次生形态(两汉样式)、再生形态(宋明样式)和衍生形态(清代样式)等不同的理论和样式形态。但其共性却是一致的,都以大同世界为理想归依,且在基本构成体系上都遵循"己—家—君(国)"为政治秩序实体,以三纲五常为政治秩序规范,以仁政和家长式权威为秩序力。  相似文献   

17.
朱棣为维护靖难合法性,诬蔑践行纲常名教典范的逊国诸臣为奸臣。出于对儒家伦理的认同和维护,文官①和逊国诸臣所属地方从一开始就不认可朝廷的做法,并通过记载逊国诸臣忠义事迹、推举逊国诸臣入祀乡贤名宦祠和疏请朝廷褒扬逊国诸臣的方式,最终促使朝廷在万历时期恢复逊国诸臣的名誉。  相似文献   

18.
韩非论臣     
韩非认为君臣之间毫无感情可言,有的只是利益的争夺。"明主"要能严格区分手下臣子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臣施之以不同的策略。他将君主手下的臣子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的类型指出了不同的控制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咸丰皇帝执政期间,一批与洋人直接交涉的大臣逐步意识到英法美等国对中国只有扩大通商和文化传播愿望,并无领土要求,中国应与之谈判让步以减少损失.一些远离海疆的强硬派大臣则认定夷情叵测,须拒绝其一切要求,以武力解决争端.咸丰本人持论与强硬派大臣相近,但力主尽量维持抚局,避免战争.然而他每次谈判均自设一个无实力保障的底线,以致谈判不决,最终造成更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格律诗词创作及以之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教学重新复兴,格律诗词要求在立意、意象、文辞等方面都必须有独特的讲究。现代格律诗词创作必须体现时代思想情感、精神风貌,注重文辞的新鲜平白,可适当放宽过严的格律限制,改良旧有韵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