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中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特征及情感表现等都有着密切关系。它既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气质与精神风貌,也体现了他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总观民族音乐的审美价值功能,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感应功能 民族音乐是通过民族的特有形式演、唱(奏)方法进行的,具有民族的特性和风格。它除了一般音乐能满足人的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民族思想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兄弟民族。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同时,对民族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今天,我们重新了解李大钊同志的民族思想,对于我们全面掌握李大钊的整个思想,了解他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平等、团结、自治、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民族问题的四大基本原则,也是党和国家的四大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最基本的原则。列于指出:“谁不承认和不维护民族平署和语言平导,不同一切民族压迫和不平等现象作义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青,县至也不是民主主义者”。中国共产党领首吕族人民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消灭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民族一律平等。”正如那小平同志指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没自民族歧视”,“我们的民族…  相似文献   

4.
《民族论坛》2003,(12):5-6
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党和政府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根本保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就民族工作来说,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各项民族政策。只有全面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才能不断推动…  相似文献   

5.
余翔  关锋 《民族学刊》2018,9(4):1-8, 90-93
关于民族问题的分析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最基本的要把握以下三点,其一,它为什么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具体说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当下性的深刻把握;其二,它在民族问题上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具体说就是“四个根本”即根本道路、根本目的、根本方式、根本保障;其三,它分析民族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即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四大思维方式”。搞清楚这三个最基本的内容,我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问题就有了基本的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接着前边三篇的文理,与“川”字两侧各家就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基本实事展开争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并非是沿着“历来如此”的直线“永远不变”的僵硬教条,而是一个知行统一、螺旋发展、生生不息、推陈出新的活性体系.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民族思维,经列宁斯大林的苏维埃联邦民族理论,到初始中国化形成的毛泽东民族政策思想,通过层层嵌套自相似的环形演进,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生命螺线,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转换生成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接着前文,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螺旋轨迹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转换生成轨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遭遇阶级斗争扩大化劫难之后,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跳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窠臼,恢复了被“文革”破坏的民族政策,形成了民族法治思维导向;继而沿着螺旋轨迹与时俱进,克服了将民族问题定义在“民族之间矛盾”的偏见,通过“两个包括”和“五个共同特性”拓宽了视野,在国务视角上形成了民族发展理念;终于在2005年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历史成果之大成,推出了从民族原理、民族问题的国务事理到民族工作主题和具体方针政策一气贯通的“中央十二条”,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业已转换生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点是以民族和民族问题为考察对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来科学地揭示和说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变化规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一门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并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学说。它产生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修正和  相似文献   

9.
赵刚  李恩惠 《民族学刊》2021,12(10):16-22, 117
2021年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简称“十二条”),“十二条”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深入分析“十二条”所具有的理论价值能够更好地领悟党的民族工作所处于的历史方位、承担的重要任务、坚持的工作主线、坚守的制度保障和工作实现方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十二条”在认识多民族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和创新民族工作实践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十二条”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基本原理看待中国民族问题,在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方针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实现了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十二条”的重要理论价值是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体系,它所系统阐发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路径和现实意义问题,能够有力地拓展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前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条对巩固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曾讲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民族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关系的经典表述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也决定包括民族关系在内的全部社会关系。基于这一原理 ,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根本之点在于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既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的性质 ,也是我国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同志,曾在一九一三年发表的不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对民族这一基本概念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定义,他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4页)这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阐述民族这一人们共同体的几个基本特征。这篇光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列宁曾对这篇著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社会发展总问题"涵义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这一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基本思想和重要原则.我国部分学者对社会发展总问题的涵义解释为社会所发生的各种问题的总和,笔者认为应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社会发展全部进程中的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问题、中心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3.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21,12(3):29-36, 97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范畴,立足于哲学人类学思维范式的应用,重视日常生活化“接地气”的交往功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的落脚点在“交”,即“相互交汇,有所接触”的“交往”。这样通过“民族群体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日常生活的应用理解,阐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概念的核心要义及其逻辑起点。风俗习惯在人们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产生与传承,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交往活动。重庆国家级民俗类非遗的秀山花灯,当代以来舞台化精品打造历史经验收获不少,但我们可能更应注意的是其民间交往功能存在的问题,政府主导的秀山花灯春节“跳花灯”习俗活动,成为本地“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间文化交往功能重要载体,有助于美丽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愿景的达成。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理论研究中,现时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说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关系“是和德国古典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或英国古典经济学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关系一样”,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主要来源。”果真是这样吗? 一列宁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特别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阐述的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学说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指出:“马  相似文献   

15.
“民族高等教育的文化责任”是民族高等教育主体性文化功能释放、民族高等教育与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的理性诉求.关于民族高等教育的文化责任研究的直接相关文献鲜有,集中表现为:从文化人类学视角探讨民族高等教育问题;聚焦于民族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与文化建设问题.而与此话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主要为教育、大学与文化的关系研究,包括三个层面:以文化为取向的文化教育人类学研究;以关系性思维为导向的教育与文化之关系研究;大学与文化的关系研究.在社会转型期,要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继续对民族高等教育的文化责任研究空间进行拓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关于民族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民族的定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民族主义、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释与论述。作者结合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有:介绍“民族”概念的演变过程和不同见解,指出中国在识别民族时灵活运用斯大林民族定义所取得的成功;总结我国在民族问题实质上的争论,并阐明自己的观点,认为阶级社会中,有一些民族问题并不属于阶级问题的范畴;对民族主义的概念及其作用进行分析;对“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一重要理论进行论述和澄清,认为“不平衡”不能代替“事实上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内容丰富,意义重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进人新世纪的政治宣言。“讲话”集中阐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每一个方面,都与民族宗教工作紧密相连,是民族宗教工作开拓创新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身体力行“三个代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民族工作中去,进一步做好我省的民族工作。 我省是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8.
陈建樾 《民族研究》2022,(6):15-29+138-139
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性起点,也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传播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探索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持续译介和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提供了助力。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不仅完成了对中华民族内涵的界定,而且通过《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定位中华民族国家的完整论述并进而指导了“西工委”关于民族政策的规划。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使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得以初步成型,“中华民族的新社会与新国家”建设由此也得以付诸实践。《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发表后先后经过3次重大的修改,而毛泽东关于“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的论述在1940年提出,至1952年公开刊布,但至今仍关注不够。基于相关历史文献,本文梳理和分析了这一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处理好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从云南省的民族工作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三条基本经验: 一、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讲各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团结、统一、稳定”这三面旗帜要高举,要在群众中理直气壮地讲,反复地讲。最近,江总书记指出,要在各族人民中反复地讲“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讲“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这是对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最明确的指示。总结云南省的经验,我认为,处理好民族关系,除了要做好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外,实质的问题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促进各民族共同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中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形成,是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结合中国多民族构成的实际,不断探索与实践的结果,并且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民族问题.龚永辉教授《从马恩列斯民族思维螺线到毛泽东民族政策思想》一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作了梳理,认为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民族思维,经列宁斯大林的苏维埃联邦民族理论,到初始中国化形成的毛泽东民族政策思想,通过环形演进,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生命螺线,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转换生成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