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政府机关是作为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一部分,或称为非营利生产单位计算总产出的.按其理论,非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出的价值,只能按提供服务的总费用来"虚拟",包括经常支出(人员经费、办公费用等)和固定资产折旧两部分.也就是说,行政管理费用'支出越多,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出就越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也就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2.
销售与供货     
销售与供货是物资技术供应统计中两个重要指标.销售就是生产企业(下称供应者)将生产的产品出卖给消费者.即当供应者完成其生产职务以后,将产品从生产部门转移到消费部门.供货就是供应者向消费者发送生产资料.即当供应者完成其生产职务以后,将生产资料从生产部门发送给消费部门.  相似文献   

3.
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突破了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界限,把核算范围从物质生产部门扩大到了非物质生产部门.这一变化,使得在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中增添了一个新的经济指标——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总值.  相似文献   

4.
DEA方法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DEA方法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称为数据包络分析。它是按照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同类型单位(企业或部门)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新方法。从统计分析的角度看,它又是一种新的非参数的统计分析方法。从生产函数的观点看,DEA方法是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这里所说的有效生产前沿面,实际上是生产函数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由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料很少,搜集和推算各部门进出口资料难度很大.所以在劳务进出口的处理方面,有很多新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拟就劳务及运输、邮电等部门的进出口资料的搜集及处理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人力资源在应用技术部门和基础研究部门的资源配置问题,揭示了两技术和消费的增长率与生产弹性之间的正比关系.人力资源在应用技术研究部门的投资份额大于基础研究部门的投资份额.人力资源配置在基础研究部门的份额正比两要素在各个部门的生产弹性.配置在应用技术部门份额正比于应用技术各个部门的生产弹性.而在商品生产部门的配置份额与这些弹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实施,生产范围已扩大到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即不仅包括五大物质生产部门,还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社会产品的生产就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即包括货物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社会产品的分配就应该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  相似文献   

8.
温素彬 《上海统计》1998,(12):15-17
国民经济核算的首要任务是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总量,是对社会生产和使用过程进行的全面核算.所谓经济活动就是指生产具有一定效用的产品的活动.这就是说,在整个核算中遵循的是生产原则,以当期生产量作为核算的依据.在以往长时间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一直界定在物质产品和物质性服务活动.而SNA体系则将生产活动的范围扩展到了服务领域,即认定服务活动属于生产活动的范畴,那么服务领域的核算同样应坚持生产原则,反映到部门核算中,生产性收入记入该部门的产出,财产性收入不记入该部门的产出。我国正努力实现与SNA体系的全面接轨,目前许多服务部门的核算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关于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问题,我也提点不成熟的意见。如所周知,劳动生产率水平是以单位劳动时间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以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的。一般把前者称为正指标,,把后者称为逆指标。就正指标而言,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劳动生  相似文献   

10.
苏联中央统计局局务委员会,巳经批准了苏联中央统计局科学方法委员会关于如何划分物质生产部门、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提案.这个提案是科学方法委员对于如何划分物质生产部门、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之后而提出的.参加讨论的,有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影响到能源效率的提高能否实现预期的能源消费量的减少.目前文献上对回弹效应的研究大多是对生产部门回弹效应的研究,文章采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模拟研究了中国家庭部门能源使用效率提高所引起的能源回弹效应.研究表明,长期家庭部门回弹效应为83%,长期总回弹效应为58%.并对家庭部门回弹效应的福利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关于广东产业结构的均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的均衡不仅表现为内部协调-产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比例关系,同时也表现为外部协调一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内部协调,即各产业内部的各部门按比例发展,在一个均衡的产业结构中,一个部门所需的各种投入均能被满足供应;同时,它所生产的产品也能够全部被其他部门所吸收.在产业结构不均衡时,一些生产部门会开工不足,生产能力闲置;而另一些部门则超负荷生产,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难以改善.外部协调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结构关系的统一,即分配结构、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成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以来,北京第三产业已成为三次产业中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均占首位的产业.由于第三产业是个十分庞杂的部门,其内部各行业间的发展差异较大,这些差异反映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以及相对生产率等等.正是这些差异促使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得到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为便于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根据第三产业的部门结构,这里将第三产业内部划分为以下七个行业:(1)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电业合称为运输邮电业;(2)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合称为商饮业;(3)金融保险业;(4)房地产业;(5)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合称为社会服务业;(6)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合称为科教;(7)国家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合称为政府团体;(8)其它.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民经济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户部门的非市场性生产中只有部分被纳入到现行中心框架生产核算范围内并体现在GDP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准确衡量住户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消费水平.借鉴SNA2008的建议:对于现行中心框架无法解决的核算问题,可以在中心框架的基础上对某些概念加以修改并建立专门的卫星账户.文章依据住户卫星账户与中心框架下住户部门账户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通过对中心框架下住户部门账户体系中的相关经济交易项目进行调整,形成了住户卫星账户中的经济交易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了住户卫星账户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一、农业总产值包括的范围问题要确定农业总产值包括的范围,首先须明确什么叫农业,它有些什么特点.我们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它所利用的是动植物本身的特殊机能和自然力,并在人类劳动的影响下进行生产.换句说话,农业生产是人类劳动与生物的自然生畏相桔合的一种活动.具体说来,它包括了植物栽培业与动物饲养业两个基本部门.这两部门所生产的产品就是农产品.  相似文献   

16.
韩中 《统计研究》2011,28(11):27-33
 住户生产核算是SNA2008的重要补充和完善。依据SNA2008经济生产的定义,本文界定出住户部门生产核算的范围,既包括住户部门SNA生产也包括住户部门非SNA生产,在SNA住户部门账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经济交易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得到拓展后住户部门账户体系的经济交易项目,并由此构建出住户部门的卫星账户。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住户部门非SNA生产对经济总体生产水平、收入水平及其对SNA2008体系下政府部门、为住户服务的为营利机构部门相关经济交易项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一)非物质生产部门目前在实行MPS体系的国家中,对如何划分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争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我国一般认为,物质生产部门是指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和提供物质性服务的部门。在国民经济的十三个大行业中,工业,农林牧渔水利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划归物质生产部门,其余的行业则划归非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不提供物质产品(货物),它主要是向社会提供各类服务。根据提供的服务的种类,非物质生产部门又可以进一步分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玉伦 《统计研究》2009,26(6):66-71
 住户部门一直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核算相对不完善的一个部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住户生产核算的理论进行分析,并根据当前中国住户部门的生产状况,提出在中国进行住户生产核算是非常必要的。文章首先根据中国住户部门的实际情况对住户部门生产的核算主体及生产核算范围进行了界定,然后通过构建住户账户对住户生产进行核算分析。  相似文献   

19.
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一般采用平衡表形式,投入产出表则采用矩阵。矩阵是一个行和列都由若干个部门组成的矩形数字表,行代表生产部门,列代表消耗部门,行和列相交的数字,反映消费部门对生产部门的需要、生产部门对消费部门的供给。采用矩阵形式的投入产出表,人们还不熟悉。其实,投入产出  相似文献   

20.
第三产业是指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之外的其它产业,社会上又称为服务业,它为第一、第二产业的生产活动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要的服务。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和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生产活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既是新兴产业产生和发展的主要领域,又是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