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周恒  林峰 《统计研究》2016,33(7):64-70
本文将国内资本市场摩擦和国际资本流动摩擦引入RBC模型,并采用贝叶斯方法校准模拟了中国经常项目的波动轨迹。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资本市场摩擦和国际资本流动摩擦是形成中国经常项目波动的重要传导机制,两类资本市场摩擦机制的引入有助于准确拟合中国经常项目波动的波动性、协动性和持续性等各项特征;(2)贝叶斯估计得到的中国的资本调整成本和利率风险利差的参数值反映了中国资本配置效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程度介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水平之间;(3)中国经常项目波动主要由利率变动冲击和偏好冲击等两类结构性外生冲击通过国内资本市场摩擦机制和国际资本流动摩擦机制传导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构建了Copula-FITSGARCH模型;然后运用此模型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示了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波动规律及沪市和深市之间存在的联动规律;最后,运用这一模型在中国资本市场风险价值领域进行了VaR识别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多层资本市场实际运行状况出发,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了我国多层资本市场各自的风险特征,分析了市场间收益与风险的替代关系,并依据不同市场的层级关系,在探讨我国多层资本市场对称性交易机制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运行非对称效应的经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多层资本市场体系的非对称交易机制设计,提出了一套完善我国多层资本市场体系涨跌幅限价交易制度的系统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术界关于资本市场财富效应传导机制的研究已基本成熟,然而对于财富效应强度的影响因素以及缘何中国财富效应长期以来呈微弱性特征尚缺乏深入探讨。为打开以往研究中资本市场这一"黑盒"并进一步明晰该问题,在界定资本市场稳定性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其对财富效应强度的影响机理;选取1999—2008年季度数据对中国股市财富效应进行再检验,实证分析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强度的影响因素;同时,基于扩大消费视角而提出稳定中国资本市场的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宋潇  柳明 《统计研究》2016,33(10):46-56
通过增加企业的海外融资和金融加速器机制,本文建立了一个可以改变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用于分析自贸区模式和全开放模式下海外资本市场冲击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当海外资本市场波动较小时资本项目开放更有利于经济体的稳定;而当海外资本市场波动较大时,盲目开放则会加剧经济波动。短期来说,无论海外资本市场是否稳定,资本项目的开放都会增加经济体遭受海外冲击的风险。相比于全开放,自贸区所设定的局部开放模式能够有效地缓解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对于本国投资和产出的短期负向冲击。  相似文献   

6.
于治国 《统计与决策》2008,(11):145-147
探讨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率,改变养老金回报结构,允许养老金投资资本市场是很好的办法。利率风险的存在使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不能够满足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需要,文章将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抚养率提高与隐含的养老金负债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将养老金投入资本市场的建议并指出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利率汇率市场化、中国股市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在贝叶斯框架下建立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对中国股市、利率、汇率和原油价格之间的动态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四者相互传导过程中,利率渠道相对最不通畅,这可能是由于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仍未完成,利率的价格机制作用较为有限。此外,利率对股市的长期调控是行之有效的;股市对汇市冲击的反应伴有"隔夜回调"现象;汇率对利率的传导效应长期有效且稳定,但与非平抛利率曲线相驳,这或许与中国资本账户管制与国际资本外流有关。2018年之前原油市场与中国股市有脆弱的"共热"现象,此后原油价格的溢出效应呈现不断增强之势,因此原油价格风险应成为股票定价的重要因素。为避免股市的风险溢出至其他市场,建议继续深化"两率"市场化改革。要引导股价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或者为风险在不同市场间的溢出构建相对应的缓冲机制,还需注意不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同联动效应从而增强货币市场的内外均衡性。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发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由中央银行信号变化而产生的脉冲所引起的经济过程中各中介变量的连锁反映,并最终引起实质经济变化的途径。1998年取消贷款规模控制后,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控宏观经济。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共同成为我同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同时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产权交易、风险定价和行使公司治理等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和其他经济变量起着很大的作用,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另一条重要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  相似文献   

9.
以次贷危机前后的中美股票市场为研究对象,以小波多尺度相关系数为研究工具,分析中美股市间的市场同步现象,检验两种不同渠道的风险传染模式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中美资本市场之间存在市场同步现象,但变化幅度较大,牛市期间同步性强于熊市期间同步性;美国次贷危机并未通过纯变化传染和基于基本面的变化传染这两种途径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率变动对股价指数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景 《上海统计》2001,(8):28-32
利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证券市场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变动能否有效地影响证券市场,进而把货币政策传导给资本市场以至整个经济,发挥货币政策的效用?  相似文献   

11.
国际资本外撤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经济现象,对东道国的经济、社会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本文在分析各种国际资本外撤模式及其对东道国的影响的基础上,研究跨国公司撤资模式的选择方法和影响因素,并由此得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测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的关键是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测度模型.文章评价了已有内部资本市场测度模型的优缺点,并用指标逐步替代及模型逐步构建的方法,构建了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测度新模型,该模型有三个因子,上期分部相对现金流回报能力、本期资本流向及下期相对资产报酬率,如果三因子符号相同,则内部资本市场有效;该模型还可测度企业集团"掏空"分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AIG为例,揭示了银行业风险向保险业传递的途径,主要有:风险由银行业传递至资本市场,再由资本市场回流至银行业,最后由银行业传递至保险业.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我国保险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江振龙 《统计研究》2023,(2):101-116
房地产市场波动对经济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家庭购房按揭贷款和房地产开发商抵押贷款嵌入带有金融中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分析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传导机制,讨论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性并评估双支柱调控效果。研究发现:住房偏好冲击驱动房价上涨,拉升银行杠杆,扩张信贷,积累金融风险;一旦风险显现,来自银行内部的金融冲击通过恶化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紧信贷约束,造成经济波动。本文选取两类住房金融监管工具进行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实验,结果表明:最优贷款价值比政策和最优资本充足率政策对房价均可积极调控,但对信贷调控力度存在差异;宏观审慎政策对不同家庭福利存在取舍,社会福利通过卡尔多-希克斯效率增进。基于拓展的政策前沿曲线分析可知,宏观审慎政策通过降低顺周期信贷波动减轻了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并与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提高了经济和金融稳定性。本文为厘清房地产市场波动的传导机制、研判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性以及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以五年窗口期的盈余标准差衡量公司的经营风险,运用2001~2005年集团控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集团化经营模式下成员企业公司风险的分散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集团成员企业较独立经营企业面临的公司风险较低,集团内部资本配置与成员企业盈余波动关系不明显,但两权偏离发生时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可能异化为资金转移隧道,增加成员企业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6.
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的现代资本市场理论被越来越多证明与经验证据相矛盾,说明线性分析方法在资本市场分析中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介绍的分形市场假说和协同市场假说两种非线性分析方法,较好的说明了资本市场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分析欧洲债务危机通过贸易途径、FDI途径、资本市场途径和债权人途径四条途径影响中国经济,然后使用结构VAR(S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欧盟财政赤字会对中国GDP产生反方向冲击,而且冲击是长久持续性的;文章提出的四个传导途径都是有效的,欧盟财政赤字冲击对资本市场途径指标变动贡献率最大,贸易途径在欧债危机向中国经济变量传导过程中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8.
宋杰 《统计与决策》2008,(10):136-137
文章通过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证券市场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到证券市场的传导机制是顺畅的。在从资本市场到货币政策目标的传导机制中,股票市值的变化通过财富效应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和投资渠道影响消费和投资的传导机制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国上海资本市场交易数据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适用性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检验:资产的风险和收益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系统风险是否是资产风险的唯一度量;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是否正相关。结果发现:2003年8月1日至2006年7月31日期间,上海资本市场股票组合的平均超额收益率与其系统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非系统风险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基本符合标准形式的CAPM。这与国内许多学者对2001年以前中国资本市场CAPM的实证检验结果不太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银行业是风险管理的行业,风险控制是银行业务运营的核心内容.在现代金融环境下,银行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大类别.随着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操作风险已逐步上升为银行业所面临的首要风险,引起了国际金融界的广泛重视,因此,操作风险防范成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