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黑格尔认为,历史意识与国家同源同时发生。本文指出,黑格尔这一论断所说的国家,是指那些具有客观、积极的伦理意义的国家。本文从逻辑和历史两方面阐明,如果一个民族进入国家阶段时建立的国家具有客观、积极的伦理意义,该民族必然会同时产生历史意识,反之则否,这就是黑格尔对历史意识起源之谜的解答所真正蕴涵的。本文进而阐明,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客观、积极的伦理意义,这是由该民族进入国家阶段时所形成的民族精神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是思辨的历史哲学大师.他构筑了一个哲学的世界史体系.这是一个"精神"的世界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他以"人是否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在什么程度上人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为主线,探讨了世界史的发展历程.他的历史哲学的意义不在于所构筑的世界体系本身,而在于他强调人的认识主体的作用,强调人的认识能力是可以随着变化了的形势而不断提升的.他的这一思想对以后的历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头足倒置”的。他把世界历史的形成看作是“绝对精神”基于自身的自由本性并通过自我运动而实现的过程。马克思在继承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基础上,扭转了被黑格尔颠倒了的精神与物质(自然与现实的人)、自我意识与人的劳动关系,以现实的人及其现实的活动为前提和出发点,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其中既坚持了唯物史观所强调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主张,又彰显着历史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社会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科学结晶,但要实现它,则要通过革命和建设的诸多手段来完成。邓小平理论为科学理想向社会现实的转变与推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阐释建构的唯心主义的世界历史的整体性、发展动力和规律性问题,渗透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对其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与批判,并继承了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合理内核。但同时,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从需要的前提性批判、历史本质的自我生成、现实的自由、历史发展动因等方面赋予了世界历史理论以新的内容,使世界历史理论真正成为科学。  相似文献   

6.
人类解放理论在马克思的整体学说体系中具有统摄意义。黑格尔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世界历史观对作为马克思理论主题的人类解放理论形成具有真实意义,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黑格尔哲学遗产在现代的真正继承者是马克思,马克思创立科学的人类解放理论也得益于黑格尔思想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是阿瑟等学者提出的“新辩证法”,但是对该流派的源头德国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奠基人赫尔穆特·莱希尔特的思想关注较少。莱希尔特用社会行动、反馈、反思判断激活价值的有效性问题,直达《资本论》辩证法的根基性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从行动到体系的“自我持存”的近黑格尔式辩证法。但是,从马克思的文本来看,有效性理论推演过程中的“反思判断”和“内在关系”等环节显示莱希尔特的思想陷入了内在意识,导致自我持存的辩证运动带有极强的目的论色彩,忽视了低阶范畴表现为高阶范畴必然在历史对象中存有“剩余”。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则可穿透有效性理论的内在意识陷阱,重新诠释出历史辩证法内蕴的“表现”和“剩余”。对莱希尔特批判的教益是,历史辩证法是表现中有剩余、同质走向异质、决定和偶因相结合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余锐 《云梦学刊》2007,28(2):114-117
黑格尔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音乐显现绝对精神的方式无论从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因此音乐属于浪漫型艺术的一种,这是音乐的一般性质;第二,音乐作为一个特殊概念在逻辑上在先,自然的声响在时间上在先,旋律在精神目标上在先,这“三个在先”共同构成了音乐显现绝对精神的具体过程,这是音乐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马捷莎 《学术研究》2005,23(3):68-71
黑格尔建立了世界历史的理论。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合理内核, 并对其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在科学性上,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实现了从黑格尔唯心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越迁。在实践性上,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实现了从理论向实践的越迁。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历史感的基本原则是历史和逻辑统一。黑格尔历史感的重大成就是:他为这个原则提供了历史研究的具体案例,这就是《精神现象学》第六章对以贵族衰落、启蒙运动和法国革命为核心事件的现代性发生史的深刻反思。在哲学史上,除了黑格尔,没有谁提供过这种历史过程和哲学逻辑臻于完美统一的历史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1.
马拥军 《东岳论丛》2020,(11):164-174
黑格尔把世界历史视为精神自由实现的历史——从"知道"一个人的自由到"知道"部分人的自由再到"知道"所有人都是自由的,精神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自我塑造、自我实现。他批判了那种把自由视为纵情任性即"我想怎样就怎样"的观点,认为那纯粹是幻想,即使是动物也不能纵情任性,而必须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人类除了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还要受到社会规律包括道德、法律等等文化精神的制约。只有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生活的人才谈得上"自由"。马克思把黑格尔所批判过的自由历史称为"野猪的自由历史",认为它只有在原始森林中才会存在;把黑格尔所赞成的自由历史称为想象的自由历史,认为它把人变成了唯灵论的存在物。真正的自由是整个人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实现,而不仅仅是人的精神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实现。与此相应,真正的自由历史只能是为个性自由奠定基础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实现史。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认为民族精神构成一个民族文化的一般原则,也是推动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精神原则。黑格尔从民族精神与世界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宗教、民族国家的相互关系等不同角度,对民族精神进行了比较系统与全面的阐释,为我们从国家与宗教等角度探讨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建构问题,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人们对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理性的狡计""逻辑与历史统一"等命题耳熟能详,但对其内涵及更深层次的理论根源缺少挖掘,这源于学界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核心"目的论思想"重视不够.分析黑格尔历史哲学和他的哲学史中关于目的论思想的重要论述,梳理出他的目的论思想梗概,阐明其历史哲学目的论思想中的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普遍目的与特殊目的的关系"和"普遍目的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中的进展",以期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目的论思想有个总体性地把握.  相似文献   

14.
历史发展是“精神”潜在内容的展现,即自在到自为的过程,它是个有规律的、不断进步的必然过程,也是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进步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理性”和“热情”的交互作用,历史发展的目的是实现自由。这些就是黑格尔历史发展观的主要之点,其中所包含的矛盾既是黑格尔哲学内在矛盾的具体体现,也是德国资产阶级当时的现实状况的理论反映。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四五十年代,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结合资本全球化和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对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英国侵略与亚洲社会的关系,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辩证分析。那种指责马克思是西方文明优越论的鼓吹者、英国侵略的辩护者和欧洲中心主义者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到了晚年时期,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出发,重新分析了落后国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路径,改变了前期的一些看法。不过,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仍然认为,落后国家要以西方无产阶级革命作为支撑,才有可能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或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和苏联道路的形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然而,由于苏东模式的内在缺陷,以及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的错误,苏东道路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中国道路不仅证明了社会形态跨越论的科学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论;而且也超越了苏东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提供了一种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可能方案,实现了对马克思历史道路理论和落后国家发展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黑格尔首次从哲学反思的高度,揭示了人类历史是一个在绝对观念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由分散的民族历史走向整体世界历史过程的思想。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概念,但是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演进基础、核心内容、思维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超越了黑格尔,使世界历史的思想第一次真正变成了科学。  相似文献   

18.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历史科学的理解是与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在《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从三个方面批判了黑格尔历史哲学及其辩证法原则:其一,阿尔都塞以外在性的实在论观点批判了黑格尔的内在性的实在论观点;其二,阿尔都塞以统一性的"整体"结构批判了黑格尔的同一性的"总体"结构;其三,阿尔都塞以复杂性的辩证法模式批判了黑格尔的简单性的辩证法模式。由此,阿尔都塞在批判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同时,完成了对马克思历史科学的结构主义解释。这是与他明确的政治意识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立足历史的特殊与现实,着眼历史的转化与联结,强调历史的内在必然性与人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这就是黑格尔历史过程论思想的方法论原则.虽然其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但其方法论原则是有其合理性的,尤其是今天,对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从本质上讲。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并没有给艺术宣判死刑,而只是宣布了艺术作为人类最高旨趣和绝对真理之崇高地位的终结。在理论层面上,艺术终结论先验地预设于黑格尔思辨的哲学体系中;就现实意义而言。艺术终结论是黑格尔对现代文明下的艺术危机的敏锐反思和深刻洞见。“终结”之后的艺术将何去何从尚难预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艺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真理和意义的神圣维度,但作为人之依附物,它将始终会在审美(超越)与生活(功利)的二律背反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