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洋  王非  李国平 《统计与决策》2008,(11):103-105
文章利用我国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影响我国能源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提高或降低的影响程度最大;技术进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源强度;能源价格的提高对能源强度的下降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我国要实现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战略目标,必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合理的以市场为主导的能源价格体系,鼓励节能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200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运用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内R&D投入、人力资本和专利授权数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积极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几乎无影响;省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影响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如何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发挥东部地区溢出效应等是解决我国能源效率发展非平衡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06—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探究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幅度与质量)对能源效率的动态效应及其异质性,并运用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实证考察了在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强度下环境规制与能源效率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能源效率二者间呈“倒U”型关系;与产业结构调整幅度相比,调整质量更有助于提升能源效率;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幅度与质量)的融合发展对提升能源效率具有更强的效果;同时,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产业结构调整门限效应,即当调整幅度与质量高于门限值时,环境规制能更加显著地增加对能源效率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4.
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使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变得复杂。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存在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进步及其分解进行测算,并利用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区)的统计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环境约束下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整体上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且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科技进步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但由于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使科技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不显著;技术效率改善推动技术进步的贡献相对较少,但能显著推动能源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能源转型两大支柱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文章扩展以资源为中心的DSGE模型,研究发现:在短期可再生能源占比和能源效率提升均对电力资源的供给、制造业投资和资本积累、制造业劳动力及产出增长产生了正向作用;同时,两者的提升均对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发电厂投资产生负面影响,促进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另外,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冲击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效果随能源效率的提升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中国能源消费现状是需求增长供求矛盾突出,资源分布不均衡和消费结构不合理;同时,能源效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基于DEA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进行实证分析。计量结果表明,第二产业是当前我国能源消耗的主体,随着各地区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即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地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然而,对外开放对各地能源效率却有负面影响。为此,建议实行差异化的能源政策,分别采取不同措施提高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同时,完善能源政策立法,强化节能减排实施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奖惩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国内外理论研究,通过定性、定量、因果以及总体与局部等不同的视角,通过建立双对数模型和关联模型,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证实: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产业结构中,如果能耗水平高的产业比重大,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消费量就高;能源消费除了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变动有关,还与各产业内部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可以促进一国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而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这一理论假设条件下,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分析,得出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并且通过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可知,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都是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格兰杰原因,增加进出口能够提高中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9.
技术进步降低能源强度的CGE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中国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MCHUGE模型,研究技术进步降低能源强度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2006~2010年间我国能源使用技术进步0.762%,那么能源强度年均下降1%,其幅度大于技术进步的幅度,在"十一五"末期将使能源强度将下降5%。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能源需求的下降和国内产出的增加,其中高能耗产业的技术进步起到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能源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李世祥  成金华 《统计研究》2008,25(10):18-25
 内容提要:文章基于生产理论框架的非参数法,应用几个不同目标情景下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从省际、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角度评价了中国的能源效率,并利用“两步法”估计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即使以国内先进水平做参照,中国的能源效率总体水平仍然很低,而且省际、区际之间差异较大,表明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从主要的能源用户来看,工业部门以及6个主要耗能行业的能源效率都不高,这是由能源密集型的工业结构以及生产技术结构所决定的,反映出中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工业行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性。我们也发现,技术进步与地区之间的技术扩散,能源价格的适当提高与价格机制的完善,对于能源效率的改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七省二市能源效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长江流域七省二市1997~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对该地区各省市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然后利用spss13.0软件比较分析了两种测算方法得出的结果,发现DEA方法和SFA方法计算的能源效率基本上是相互支持的。但由于DEA方法存在不能有效排序等自身的不足,所以利用SFA方法进行能源效率的测算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1971--2006年间28个OECD国家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再根据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性检验,确定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通过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的估计发现:碳排放与能源消费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国碳排放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存在明显的差异;从长期看,部分国家碳排放与GDP的关系呈现倒“U”形,部分国家呈“U”形。  相似文献   

13.
环境规制、产业集聚与能源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2003-2015年中国27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将环境规制、产业集聚和能源效率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创新补偿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结果显示:境规制促进了重度污染产业的集聚,不利于中度污染产业集聚程度的提升,对轻度污染产业的影响不显著.当不考虑产业集聚效应时,环境规制降低了重度污染产业的能源效率,促进了中度污染产业和轻度污染产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当加入环境规制与产业集聚的交互项后,重度污染产业的产业集聚效应抵消了环境规制带来的负效应;中度污染产业的产业集聚效应阻碍了环境规制创新补偿效应的发挥,抑制了能源效率的提升;轻度污染产业的产业集聚效应未能显著地提升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近年来能源利用效率的演进情况,从三大产业之间结构变化、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变化和高耗能产业内部产品结构变化三个层次探究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变化与用能效率关系,提出要加快结构调整,充分挖掘节能潜力,进一步推动全社会能效提高。  相似文献   

15.
于斌斌 《统计研究》2018,35(4):30-40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上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Jacobs外部性不仅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的能源效率,还对周边地区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仅利于本地区的能源效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对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提升都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而中部地区的能源效率提升仅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特大城市、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Jacobs外部性对能源效率提升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中小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对本地区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银行业的效率:一个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超效率DEA对我国商业银行2001~2006年的效率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国内已有的研究不同的是,在实证过程中,我们不但计算出了样本银行的效率,而且运用两阶段方法对影响我国商业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假设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市场竞争程度、获利能力和产权结构对银行效率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1978-2014年中国能源效率序列长期趋势和周期性波动的基础上,设计中国能源效率、经济发展速度及能源消费总量的时间序列模型,利用计量模型分析2015-202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倾向性,结果表明: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效率将提高到1.775 3万元/吨标准煤,能源消费需求总量将超过60亿吨标准煤;同时,进一步利用改进设计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能源消费需求主要构成的比重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考察全要素投入(能源、资本、劳动力)的指标体系,创新性的考察能源利用的非期望产出——环境影响。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8-2011年间黑龙江省13城市(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变动趋势。DEA模型结果显示大多数城市呈现出能源效率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原因主要是历年纯技术效率的动态变化所致;Malmquist模型结果表明,能源效率的动态变化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对其的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黑龙江省提升能源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一次能源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一次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得我们高度重视能源效率的问题。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技术改进、管理进步外,能源结构的构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定量地分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对能源效率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克服传统DEA方法的缺陷,文章采用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国2002—2016年30个省份碳排放约束下的能源效率现状,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解。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地区的能源结构、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有负向抑制作用,但不显著;其他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区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且经济发展水平的溢出效应大于产业升级,其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对本地区的能源效率产生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