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央民族学院李瑛副教授的新著《解放以前鄂伦春族教育史稿》,最近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用汉文出版的系统叙述一个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史的专著,引起了学术界、教育界的广泛注意。该书根据库玛尔路鄂  相似文献   

2.
《鄂伦春族游猎·定居·发展》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都永浩先生撰著的《鄂伦春族游猎·定居·发展》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单个民族实体从形成到发展全过程的专著,特别是在鄂伦春族文化系统转换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对鄂伦春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以...  相似文献   

3.
一部填补鄂伦春族说唱文学空白的书──为《英雄格帕欠》作序隋书今《英雄格帕欠》是孟淑珍同志整理发表的鄂伦春民族民间文学摩苏昆专集。摩苏昆,毕拉尔路鄂伦春语,翻译成汉语即说唱故事之意(有人猜测是史诗,它不是史诗,也不能译为史诗)。毕拉尔路鄂伦春族人,过去...  相似文献   

4.
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著名羌族史诗《羌戈大战》,描述的是羌族祖先与魔抗争、与戈人抗争的历史,史诗中歌颂了羌族祖先的勇敢和智慧,传达着羌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于祖先的崇拜敬仰。作为羌族民族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羌戈大战》这部史诗中体现的语言和思想更是对于羌族民间文化传统的宣扬,羌族自古宗教色彩浓厚,神权思想影响深远。本文首先介绍了《羌戈大战》这部史诗著作,其次分析其中体现的宗教权力话语与文学权利话语的关系,并探究羌族民间文学中的权力话语机制。  相似文献   

5.
6.
7.
民族科纪片《鄂伦春族》的民族学特色满都尔图1962年夏,由民族学工作者和民族影视工作者共同筹划,于1963年摄制完成的民族科纪片《鄂伦春族》,是从1957年至1963年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组织摄制的近10部反映中国少数民族社会风貌和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8.
9.
《中国民间文学通史》打破传统文学史单纯依据历史文献的方法与模式,大胆求索民间文学历史发展的多种脉络与线索。对于民间文学史实,一方面在字里行间勾陈、疏证、辨析,一方面采用各种考古、文物材料,一方面结合作者所作的社会调查与理论研究,提出"语域"、"神话群"等概念和许多新说,着力宣扬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应和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召唤。作者更多地强调了民间文学口头文化环境的述说系统,强调民间文学在生活实物中体现的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阐释外国文学教学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基于对人物评价环节在教学中作用的论述,分析目前的授课方式、教学内容等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基于教学方式与理念转变,引导学生从个性化的视角,基于对相关文学理论与社会历史背景的了解,在对作品中的人物做出客观、理性和人性化评价的同时感知作品表象下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促使学生对相关国家历史和人文知识产生探究兴趣,自觉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阐释外国文学教学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基于对人物评价环节在教学中作用的论述,分析目前的授课方式、教学内容等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基于教学方式与理念转变,引导学生从个性化的视角,基于对相关文学理论与社会历史背景的了解,在对作品中的人物做出客观、理性和人性化评价的同时感知作品表象下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促使学生对相关国家历史和人文知识产生探究兴趣,自觉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2.
小说<爱玛>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她们各有特点,各自在小说中占有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作用.奥斯丁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处理生动感人、细致入微,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从对次要人物简·菲尔费克斯的性格及写作方式的分析来感受<爱玛>这部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互见法”是《史记》常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兼具史学与文学层面的功用。在人物塑造上,互见法一方面有利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又能通过补充和映衬展示人物的性格复杂多样性。因此,“互见法”对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探讨《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的互见艺术。  相似文献   

14.
15.
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及时总结了中国民间文艺学学科在20世纪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给世人展示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学科"家谱",该书对整个人文学科,特别对中国文学学科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对不同历史阶段学术格局的理解,显示出其慧眼与卓识.  相似文献   

16.
<毛依罕研究>一书是第一部较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毛依罕及其作品的学术著作,从此书出版的意义、所用资料、涵盖的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等方面对此书进行了较详细的评介.  相似文献   

17.
《西北民族研究》是西北不同民族各个研究领域的重要园地和窗口。民俗学在欧美国家得以存在发展最初是与为殖民主义侵略服务分不开的。在我国。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研究于新时代取得了巨大成就,民间文学已成为一门崭新而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8.
吴双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206-207
小说通常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水浒传》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小说中重点描写了一百零八名英雄人物,作者通过其鲜明的人物性格特点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人民的生活现状.本文通过对《水浒传》与同期的小说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其人物塑造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建国50年<史记>人物研究三个阶段的基本情况及人物研究的几个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20.
小说通常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水浒传》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小说中重点描写了一百零八名英雄人物,作者通过其鲜明的人物性格特点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人民的生活现状。本文通过对《水浒传》与同期的小说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其人物塑造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