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产业集群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强大竞争优势。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的优势及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群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业集群理论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湘鄂渝黔边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经济优势、规模经济优势、信用经济优势、创新经济优势等,在旅游产业集群环境下,边区旅游企业间要加强合作,在旅游产业集群内要促使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同时要大力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旅游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陕西特色产业群战略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区域发展的成功在于它的个性化与特色,区域经济的特色就是产业集群化的显现。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陕西"一线两带"建设的核心在于培育具有关中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群,利用产业群战略带动全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发展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聚集经济成本优势的集群将难以摆脱衰退的宿命,而技术创新是延长集群生命周期、提升集群长期竞争优势、促进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政府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应更多地关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对区域品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在论述产业集群对区域品牌经济发展作用的基础上,剖析百色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并根据百色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提出百色打造产业集群的思路和建议,以促进百色品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及其延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适应世界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逐步兴起的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生产网络组织,由于它能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好处、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具有学习效应和网络效应,因而具有极强的产业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产业竞争优势的延续问题。  相似文献   

7.
温州产业实践表明:温州是利用产业集群优势获得竞争地位,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使得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温州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这种温州产业经验对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具有借鉴与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5,(4):97-101
随着市场化机制和全球化机制的逐步完善,农民创业面临越来越强的资本、制度和机会方面的约束,需要建构一条新型的农民创业路径来缓解。"合作组织+产业集群"的创业模式,扩大了农民创业的协作范围,提高了集群和组织内部的分工程度,具备更大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具体地说,建构"合作组织+产业集群"的新型农民创业组织化路径,主要是通过合作组织内部协作和合作组织、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创业来提高农民创业规模和水平;创业农民在集体创业基础上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组织内部的集体创业协作来获得竞争优势;具有创业精神组织之间的协作创业形成产业集群网络,通过产业集群组织来获得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通过集体创业和协作创业获得更大的创业租金。集体协作视角下农民创业组织化路径的建构应当从以下四方面努力:建立具有创业理念的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创新绩效;建立基于产业集群组织的内部协作精神和信任关系;系统优化农民创业的产业环境和制度环境;完善农民协作创业的网络环境,从而推动区域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模块化对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和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源能够给出更具普遍理论意义的说明.模块化理论不仅从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在某一区域的地理集聚现象,而且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一个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源,模块化研究的很多案例虽然取材于高科技领域,但模块化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态,却具有广泛的普适性.浙江的产业集群虽然有其独特的形成原因,但其竞争优势的根源与美国硅谷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意大利的皮鞋和皮革时装产业集群是相同的,都是因为形成了模块化的产业组织.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竞争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义落脚到竞争优势,是因为竞争优势能概括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结构”和“能力”三个属性。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一种自组织力、耦合力和协作力。政府作为引导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特色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产业群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建立产业集群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培育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文化;培植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配合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和完善地方专业市场;制定区域品牌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区域品牌的建设;推进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等等。   相似文献   

11.
发展产业集群,形成由外部经济性、联合行动与制度效应所构成的集群效应,能够在经济竞争中产生较强的竞争优势。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建设制造业基地是国内外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成功的经济发展战略方式。以青岛、烟台、威海为龙头的胶东半岛已经具备了发展产业集群、建设制造业基地的基础条件。遵循产业集群发展的一般规律,选择具有较好基础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实行相关的扶持政策,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可以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高本地区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研究进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存在生命周期规律;用规范方法解析集群的竞争优势和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是国外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两个主要视角;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主要来自于其空间经济效应、对地方工业化的影响、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等方面;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政策指导,同时集群也是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协作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我国东北地区区域经济的协作发展,在分析其协作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开展重点城市经济协作、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和构筑强势经济带,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等途径与方法,以促进东北地区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福建省的三大优势,即对台优势、港口优势和生态优势,着眼于福建未来发展,提出了福建在经济建设领域的战略重点:(1)进一步推动闽台经贸合作,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2)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建设海峡西岸港口群;(3)壮大中心城市,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4)培育产业集群,建设海峡西岸产业群;(5)发挥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福建生态省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专业镇经济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组织现象,它使我国农村经济走上专业化集聚生产的道路,摆脱了过去乡镇企业与城市经济争夺资源与市场的格局.但是,我国专业镇经济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如何提升竞争力和实现产业的升级改造,是今后面对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烟台市城市经济发展优势因素和瓶颈因素,根据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后发优势和空间结构理论,提出了"扬长补短,结构跨越,集群布局,产业融合"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并具体指明了市区主要产业发展的方向,确定出"一核、二轴、三副"的烟台城市空间结构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广州市花都区以汽车、空港经济、皮革皮具等支柱产业为龙头,打造"人才强区"战略,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花都区实施产业集群化战略,抓住"北优"发展、白云机场扩建、汽车产业基地建设等带来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人才优惠政策,以人为本,继续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实现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开发区所具有的作用,如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提升产业结构层次、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等使许多地方政府热衷于从事开发区的建设。文章从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水平、经济发展潜力、经济发展活力和宏观经济效益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经济效益。从时间变化来看,其综合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从空间比较来看,其综合经济效益也大大高于长春市、吉林省和全国。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研究了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对长春市经济发展的总量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是一种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新经济。国家通过区域经济带动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要科学地制定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立有利于产业集群成长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发展;共同打造核心区域品牌,树立产业集群整体优势与价值;重视中小企业对产业集群的作用,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加强平台建设,提高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水资源利用的北京市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北京市经济的高速增长,第三产业比重将会由70%提高到80%~85%,作为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优化第三产业的用水结构。基于万元GDP水耗和第三产业相关系数的聚类分析,本文认为北京地区应根据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及水资源投入产出比制定产业调整策略;发挥首都优势,构建水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出台相应政策,加强产业用水的相关管理,以促进北京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平衡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