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这本书使用了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u)关于科学知识发展的理论来研究凯恩斯革命。争辩说与凯恩斯《货币论》发表的同时发生了一次经济理论基本内容的变换。考察了古典经济学家的主要内容,讨论了二十年代经济理论中关于危机的重要方面,以及“《货币论》看来对三十年代的经济学家来说是个新范例,”而“《通论》不过是把早期的著作中所包含的允诺具体化而已。”这是一篇经  相似文献   

2.
凯恩斯是从哲学开始其经济学研究的,在1921年出版哲学著作《论概率》中他拒斥了功利主义并提出了“主观概率”和“不确定性”观点。凯恩斯实现了对基于功利主义的新古典经济学的革命,并依据“不确定性”构建了新的宏观经济学体系。本研究通过整理过往百年关于凯恩斯哲学的研究,从经济学本体论、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认识论、经济社会的辩证法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凯恩斯经济学核心概念进行透视,搭建一个哲学视角下的凯恩斯经济学体系,以作为对凯恩斯唯一哲学著作的百年纪念。  相似文献   

3.
自七十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胀”困境以来,西方经济学面临着“第二次危机”,人们纷纷把“滞胀”的原因归结为凯恩斯主义财政金融政策的破产。它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国内已经失灵,已为大多数人所承认。但近年来,国际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十分流行,甚至一些非凯恩斯主义者对其政策主张也不同程度地予以承认。在我国,对其“理论”尚无系统的介绍和评论,本人拟对其主张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4.
新凯恩斯主义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凯恩斯主义是西方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均衡分析”等新方法,综合或改进了西方当代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其现实和合理性方面,值得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一般着重于对凯恩斯国内理论及其政策影响的批判研究,但却忽略了对其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关系理论的分析。而且,将他的贸易思想简单归结为一种超保护贸易理论,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作为凯恩斯贸易思想发展的唯一结果,这些都是不够全面的。我认为,凯恩斯国际贸易理论是其整  相似文献   

6.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ho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他以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而闻名于世。该书发表已整整五十年了。正如现代西方经济学以凯恩斯的经济学说为其开端一样,现代西方人口经济学也始于凯恩斯的人口经济理论。我们在了解和研究现代西方人口经济学时,首先分析和探讨凯恩斯的人口经济理论是不无益处的。  相似文献   

7.
从介绍后凯恩斯经济学起源与发展历程开始,通过探讨后凯恩斯经济学基本的方法论,对凯恩斯经济学范式进行了恢复和拓展。由于后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下建立起来的,其背景状况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并不完全适应。由此就更需要研究出相应的经济政策来解决我国实际的经济问题,为经济学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M·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自1936年问世迄今刚好半个世纪。它的出现,给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划出一个“凯恩斯时代”。当时经济学界一般仍然一成不变遵循“萨伊定律”去观察、分析问题,他却竭力证明“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仅能作为一个“特例而已”,他力求使其“通化”并得以与资本主义存在深刻经济危机、庞大失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六年十月下旬,北京大学青年经济学会、青年教师科学协会和研究生会,为纪念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五十周年,联合举办了凯恩斯经济学专题讨论会,经济管理系主任厉以宁教授主持了讨论会并作了总结发言。与会同志认为,“凯恩斯革命”是西方经济学中国家干预主义思潮与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思潮激烈斗争的产物;代表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凯恩斯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得以应运而生,并为避免经济危机过份尖锐化提供了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和了经济中的矛盾。与会同志认为凯恩斯经济学在理论上承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及心理因素的作用必然导致经常性的失业和生产过剩,在政策上确认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防止和应付危机进行必要的和合理的财政干预,在方法上采用以国民收入均衡分析为主的宏观分析,这正是与传统经济学的不同之处。无疑,凯恩斯经济学批判了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但是,并不是取而代之,而是否定了其中一部分观点,主要是传统西方经济学中宏观分析部分,把微观分析部分作为前提接受下来。与会同志认为,即使没有凯恩斯经济学,战后西方经济仍会有较快的增长,这是由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技术进步、由于战争抑制的居民需求的迅速恢复和增长、城市重建及世界各地局部战争的存在等内在因素决定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只是暂时的,如果把战后西方经济增长简单归功于凯恩斯经济学,则夸大了它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战后西方没有发生象1929—1933年那样的大萧条。这与凯恩斯经济学的抑制或减缓萧条的作用不无关系,当然凯恩斯经济学这  相似文献   

10.
前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于1936年出版后,他的追随者们纷纷对他的就业理论进行注释和补充,企图加以发展。后凯恩斯学派发展到今天,大致分为两大分支:一是以美国萨缪尔逊、J·托宾和R·索罗等为代表的“后凯恩斯学派主流经济学”;一是以英国琼·罗宾逊、卡尔多等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它们在就业的内容、生产资源的配置、经济增长问题等方面有不少争论。“有效需求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实体。萨缪尔逊把他自已的理论定名为“收入决定的现代理论”[Modern Theory of Income Determination](以下简称“理论”)。后一理论及其相应的政策基本上继承了凯恩斯的“原理”;同时却作了不少相当重大的修改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把马尔萨斯说成是凯恩斯先驱者的论点是可以商榷的。凯恩斯与古典派的重要差别之一在于对储蓄—投资机构有不同假定。从根本上来说,古典派和新古典派经济学是“储蓄必被花用”理论,而这显然是与凯恩斯理论尖锐对立的。作者说,马尔萨斯的主要论点是“过度的”资本积累将导致利润率的下降。不幸的是,在经典的古典派理论结构中,下降的利润率并不一定是一个扰乱均衡的因素。利率(现实表明它主要决定于利润率)使储蓄与投资趋于平衡,从而利率的变化仅仅改变总支出在消费与投资间的分配比例。作者在考察马尔萨斯关于政策的观点时,指出马尔萨斯与凯恩斯相同之处远较一般人所设想者为少。在凯恩斯《通论》的结构中,削减工资对增加就业量的直接效果是零;反之,马尔萨斯认为,通过削减工资可以最后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一个不加控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就业仅是偶然现象,因此以生产出最大值的产品为目的,政府控制总储蓄和总投资是必需的。马尔萨斯则不然,自由放任是他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2.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调控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实质和核心。它强调只有依靠政府力量干预经济、调节经济,资本主义才可以“渐臻完善”。他的宏观调控论在过去和现在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影响。因而,客观地认识、评价其基本理论、从中借鉴有益的东西,对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定的启示。(一)凯恩斯主义是在30年代资产阶级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失灵的背景下产生的。它自诞生后就迅速地传播,并发展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最大的流派。  相似文献   

13.
将布阿吉尔贝尔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进行了比较,认为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起点并不是马尔萨斯或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理论,而他们100年前的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理论才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得4000多万工人失业,许多西方国家经济几乎陷于瘫痪。面对恶性经济危机和恶性失业的残酷现实,传统西方经济学希望依靠市场自主达到均衡和充分就业的理想成为了泡影。在这种背景下,凯恩斯带着他不同于传统西方经济学的新学说,给了当时的现实一种新的解释和帮助。他主张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来摆脱失业带来的萧条。本文就凯恩斯关于经济危机的就业理论作了详述,并引入进出口贸易,结合国际经济学相关知识,将凯恩斯著名的乘数理论扩展到了开放经济,并将凯恩斯理论与当今社会经济的联系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凯恩斯经济学的危机》一书,是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经济学家重新探讨凯恩斯《通论》中提出的概念的初步尝试。希克斯讨论了凯恩斯这一著作的三个主要方面:(1) 投资率对收入的影响——乘数理论;(2) 利息对投资率的作用——资本的边际效率理论;(3) 货币政策对利率的作用——灵活偏好理论。本文依次逐一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16.
前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于1936年出版后,他的追随者们纷纷对他的就业理论进行注释和补充,企图加以发展。后凯恩斯学派发展到今天,大致分为两大分支:一是以美国萨缪尔逊、J·托宾和 R·索罗等为代表的“后凯恩斯学派主流经济学”;一是以英国琼·罗宾逊、卡尔多等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它们在就业的内容、生产资源的配置、经济增长问题等方面有不少争论。  相似文献   

17.
名闻遐迩的经济学家为数不多,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一次“革命”的经济学家为数更少。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兼有这两点。不过他的“革命”是为了维护现存秩序而非推翻它。现在他既受到神化,又遭到中伤。他的追随者和批评者在主要报纸上继续提到他。他的著作、别人对其著作的阐述和不断的重新评价,在图书馆里比比皆是。虽然凯恩斯作为战后在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8.
新凯恩斯主义是八十年代出现的主张国家干预的新学派 ,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它的新颖之处在于 ,用“粘性”理论取代了其他凯恩斯学派的“刚性”理论 ,并从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化和理性预期的角度对这种粘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进一步用价格粘性理论和工资粘性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波动和非自愿失业现象 ,从而弥补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微观基础 ,促进了国家干预主义的复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概括西方经济学中“自由经营论”和“国家干预论”两大思潮兴衰交替的基础上,论述了当前凯恩斯主义复兴的原因和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内容,论述了克林顿经济学的出现与凯恩斯主义复兴的关系。文章着重阐明了克林顿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政策主张及其前景,认为凯恩斯主义复兴与克林顿经济学的产生,在美国是顺乎潮流的,但并不能根本解决美国经济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浅析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王继青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固有矛盾决定了经济危机和失业始终与其伴随。以救治经济衰退与失业病症为己任,凯恩斯撰写并发表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由此引发了西方经济学史上的一场革命──“凯恩斯革命”。在《通论》中,凯恩斯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