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拟声不仅是世界各民族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修辞手段.英语拟声词的拟声方式有基本拟声和次要拟声.本文主要分析英语拟声词语音与词义结合的自然客观性和丰富复杂性,希望能增强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言、思维的认识,提高词汇习得与阅读赏析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英汉语言中音韵的异同,两种语言在头韵、尾韵、叠词和拟声方面是相同的,而腹韵是英语特有的音韵现象。本文分别介绍了头韵、腹韵、尾韵、叠词和拟声的定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阐述了这五种要素在音韵审美中所起的作用。了解英汉语言中音韵的异同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素质教育,同时对翻译教学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对英语拟声法进行了全面考察 ,发现、描写、分析了五种拟声法 ,即 :固有词拟声法 ,假造词拟声法 ,声音协同拟声法 ,旋律重构法和综合拟声法。认为五种拟声法的修辞艺术价值依次递升  相似文献   

4.
英语拟声辞格有基本拟声和次要拟声两种形式,能够产生声情并茂的修辞效果。拟声词在英语品牌、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各种文体中得到广泛运用,汉译时应根据英汉民族思维习惯,尽量再现原文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5.
英语拟声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声(onomatopoeia)是英语中的重要修辞手段。本文把拟声分为基本拟声、次要拟声和语音象征三类,并从理论上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拟声造词是比较简单、原始的构词法,世界各族语言都有大量的拟声词。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在英语和汉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拟声造词法曾不断丰富了词汇,并在继续发挥这种作用,尤其在英汉翻译中,拟声不仅是一种构词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7.
英语音段音位的文体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英语音位的发声修辞,音韵修辞,拟声修辞三方面阐述了英语音段的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8.
浅谈拟声词     
英语词汇是构成英语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它不仅数量多,而且最为活跃,研究英语词汇是研究英语语言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英语好多词是通过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而构成的,语言学家们把这种构词法形式统称为拟声法,把用拟声法构成的词统称拟声词,本文旨从拟声词的类别、构成特点和修辞作用三方面谈一些关于拟声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试论英语中的拟声及语音联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拟声及语音联觉的角度,对英语中的音与义关系作出分析,从而得出:即使是拟声和联觉,词的音与义的关系也具有任意性。另外,从修辞作用看,它们被广泛地应用于诗歌中,有着较强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英汉拟声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每一种语言里,我们都可以找到一些专门用来描述或模拟各种自然声音的词或词组,它们被称为象声词或拟声词。它的词形或发音就与其意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比如英语中 cuckoo(杜鹃、布谷鸟)一词即是由模拟布谷鸟的鸣叫声而造出来的。语言学家Stephen Ullmann把英语的拟声词分为次要拟声和基本拟声两种。基本拟声指音与义相似,引起音与义之间的联想,如crack(噼啪声、爆烈声)、plop(扑通声)、whizz(呼啸声)等。  相似文献   

11.
拟声词是模拟事物动作、变化等声音的词,即拟声词表达的意义就是表示某种声音。但是不同语言中的拟声词不是对客观声音的简单模仿,而是对客观声音的概括模拟,因此概括程度的不同,拟声词所负荷的意义也有区别,不同语言的拟声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也不同。本文试图从汉韩语拟声词的语音形式,即拟声词音节中的辅音和元音两方面入手,对比分析汉韩语拟声词的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汉韩语拟声词的意义特征。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汉语象声词的研究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象声词的性质问题;象声词的归属及词性问题;象声词的语音规律;象声词的汉外对比研究;古汉语象声词的专书研究;现代汉语象声词研究。总体来讲,相对于汉语的其他词类,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象声词的研究是远远落在后面的。要给象声词定性,还给象声词应有的地位,就必须对象声词的发展与演变进行系统深入的考察,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上对汉语象声词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语法功能看,象声词有成句功能,但主要是充当状语,此外还可以充当定语、谓语、补语、宾语,或充当独立语;从表达功用上看,它或以其声塑造音响形象,或借其声描绘情态,或以有声写无声,为语言表达增添了形象性。  相似文献   

14.
汉语、英语拟声词异同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拟声词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词汇和语言现象。拟声词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汉语和英语词汇,增强了它们的表述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文字音响的渲染起到了理想的修辞作用。拟声词用声音反映知觉与意识,形成声音与知觉之间的呼应与共鸣,使很平凡的句子变得生动、鲜明、逼真,从而增强了其艺术感染力。因此,人们研究探讨英、汉语拟声词,分析比较它们的共性与个性,通过对比加深对它们的了解,将对英语和汉语的教学与翻译工作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象声词以传统的双音结构为主,多音节象声词较之早期有所增加,但尚不多见。从语义来看,以描摹器物声音、描摹自然现象和动物昆虫类的象声词为多,"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从语法来看,能在句中充当主语以外的各种成分,其中以充当谓语为最多,占到此期象声词总量的43%。  相似文献   

16.
日语具有丰富的拟声拟态词。拟声拟态词用于生动地描摹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弥补了日语形容词数量较少的缺陷,在日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数量上也远远高于汉语的拟声词。由于这个特点,在对它们进行汉译时,就会产生无法与汉语一一对应的问题。本文以高慧勤和叶渭渠的《伊豆的舞女》的中译本为例,探讨拟声拟态词汉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有些叠音的拟声词,其构词单字即已可表达重叠时的词面意义。以往研究多从修辞、语法(含词汇学)的角度入手,语法方面也多注重构词问题,少有论及这类词作为onomatopee的特性,利用日语学界关于onomatopee 的研究成果,对《诗经》中拟音向拟态转变的词语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诗经》中部分单字或叠词常常使用于某一类情境时并不用来拟声,其固定地与另一组不视为拟声的单字或该字所构成的叠词对举,为了共同营造某种意思,此类单字或叠词的拟声性格已弱。比如“肃”与“雍”常配套使用,前者未见有拟声之说,后者常被解作拟声词;然而在配套使用的情况下,“雍”字又并非都能够解为拟声。又据这类词拟声与非拟声时的语义关联,可知这些词其实有拟音、表意两种功效,且该两种功效互相有所关联。分析可知这种词的表意或拟态出于拟音,这种由拟音而拟态的情况在现代汉语中也可见到,不少理应是拟声词者,实际使用中由此可逆推某些通常不视为拟声的词,其源头或许也是拟声。前人关于这种nomatopee 的注释分歧,有些即出自对拟音或拟态的关注侧重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英汉拟声词对比的角度,以详尽的数字对比分析了汉语拟声词的三大民族特点:即乐音化、响度高;以双音节为主,多重叠;形音义结合。前两个特点使汉语拟声词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相似文献   

19.
论美学形态     
美学形态是美学思想的基调,受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在某种美学形态下形成的美学观点是很难说明其他美学形态下类似的美学现象的.因此,要研究各种美学现象首先必须考察其所属的美学形态.中国历史上迄今共存在五种美学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