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唯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等原因,迫使我国农业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稳定完善的农业政策、法规体系,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提高人口素质等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自然资源开发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条重要途径 发展中国家日趋严重的农业自然资源稀缺已经引起了农业经济学家们对未来“持续农业”的广泛关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到2000年,第三世界国家耕地增加不到10%,即增加到8.5亿万公顷,人均耕地将由80年代的0.85公顷减少到0.6公顷,土地质量和自然环境有日益恶化的趋势。另据世界资源协会(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1990)估计,现有的农业土地由于侵蚀,每年要损失600—700万公顷,另外,因淹渍、盐渍和过度碱化,每年要损失150万公顷(Vyas,1992)。由此可见,自然资源稀缺将是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自然资源是不可代替的农业自然基础。世界人口的压力迫切要求在保护和利用好在用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生产率的基础上,尽一切可能对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要,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古代的三峡地区,山高峡深,林木茂盛,物产多样,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困难,一直是贫穷落后之地。到了唐代,随着国家的统一和政局的稳定,三峡地区的政区设置不断完善,人口不断增加,农业逐渐发展,商业日益活跃,社会生活内容多样,发展情况超过唐以前的任何朝代。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资源衰竭、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诸多问题。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是必须协调发展农业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排泄资源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持续、稳定地发展生态农业。从20世纪30年代起,在西方发达国家里,出现了大型农业机械,加速发展了化学工业,不断使用农业新技术的新格局,使得这些国家的土地生产力、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它大量地消耗能源和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恶果。针对…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与恢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确中国农业生态环境面临自然资源缺乏、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等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系统结构与功能整合原理,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并从人口、资源、环境及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了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健全法制监督机制、加快绿色科技进步、推广生态农业等在发展中恢复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活动,土地等自然资源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过程中最普遍的限制性因素。因此,自然资源禀赋不能被看做是既定的因素而忽视其作用。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之一。农业自然资源匮乏对中国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都有着很强的制约作用,进而影响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和进程。在自然资源约束条件下,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策略是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实现由资源型农业向科学型农业的转变;选择合适的农业经营方式,着重扩大农户外部经营规模;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出口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换取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都是资源 ,人类一切发展都是自然资源的物质变换。资源观包括物质观、辩证观、经济观和稀缺论等 ;人口观包括人力资源论、适度人口论、人口爆炸论等。人口增长对土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压力巨大 ,不仅来自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 ,而且来自每个人资源消耗增长 ,在人均资源减少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加权效应。按照新思路探讨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前提 ,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终极因素。实现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除了提高人口素质、资源定价及建立价值体系外 ,更重要的是应从以占有和配置自然资源为主的资源经济、工业经济转向以占有和配置智力资源为主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  相似文献   

8.
苏南人口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苏南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矛盾集中在耕地、粮食和水资源等方面.强调指出,实现苏南人口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改善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都是资源 ,人类一切发展都是自然资源的物质变换。资源观包括物质观、辩证观、经济观和稀缺论等 ;人口观包括人力资源论、适度人口论、人口爆炸论等。人口增长对土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压力巨大 ,不仅来自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 ,而且来自每个人资源消耗增长 ,在人均资源减少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加权效应。按照新思路探讨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前提 ,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终极因素。实现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除了提高人口素质、资源定价及建立价值体系外 ,更重要的是应从以占有和配置自然资源为主的资源经济、工业经济转向以占有和配置智力资源为主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都是资源,人类一切发展都是自然资源的物质变换。资源观包括物质观、辩证观、经济观和稀缺论等;人口观包括人力资源论、适度人口论、人口爆炸论等。人口增长对土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压力巨大,不仅来自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而且来自每个人资源消耗增长,在人均资源减少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加权效应。按照新思路探讨可持续发展,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前提,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终极因素。实现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除了提高人口素质、资源定价及建立价值体系外,更重要的是应从以占有和配置自然资源为主的资源经济、工业经济转向以占有和配置智力资源为主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  相似文献   

11.
明清山区资源开发特点述论──以秦岭-大巴山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开发是明清时期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以秦岭-大巴山区为例:资源开发活动的大规模展开,与全国性人口急剧增长、生存压力增大以及玉米、红薯、马铃薯等新作物的引进。推广等背景、条件紧密相关,并由此表现出资源开发以外来流移为主体;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盲目过度倾向、资源开发以及以农耕为主体的经营粗放化、经济增长不稳定等明显特点,以致山区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较早出现了阶段性停滞、衰退的趋势,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绍兴地区曾是浙江省开发最早、最发达的地区,从南宋中晚期开始,因为人地矛盾突出导致了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产业结构的畸形发展,绍兴经济逐步走向衰落。绍兴传统经济的兴衰说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和人口增加三者之间的关系,开发出自己的优势产业和核心产品,否则就会落伍,甚至只能出卖劳动力和进行劳务输出。这一点,对于当代浙江以及其他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商品生产,仍然具有强烈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辽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北经济区是辽宁经济比较落后的区域,非农业人口比重高,其中一些资源型城市已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辽西北经济的发展是关系辽宁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在辽西北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中,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以人为本的技术引进及更新,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才是辽西北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大国是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和经济规模比较大的发展中国家,除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之外,还存在发展的任务更艰巨、地区平衡发展困难、贫富差距大且难消除、利益协调更困难、社会稳定更难维持、发展消耗资源绝对量大而且弥补困难、发展主要只能依靠本国力量等劣势,拥有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资金积累的优势、发展的空间优势、更突出的规模经济优势。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发挥优势,克服劣势。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后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而过多的农业人口滞留在农村则是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的症结所在。因此,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降低农业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家立足基本国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开鲁县以其自然禀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因素可定位于农业生态型限制类开发区。本文就定位的依据及发展方向、建设农业生态型限制类开发区的现实基础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并在对开鲁县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农业生态型限制类开发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安塞县选择发展棚栽业作为农业特色产业,比较符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必须解决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相对缺乏、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民主体意识不强等问题,才能实现棚栽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视域下,采用统计分析、逐步回归、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检验等计量技术,综合分析了农业生产资源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生产资源投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水资源投入、化肥使用量、农用柴油使用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呈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弹性系数依次为0.719、0.573、0.300,而土地、农药、塑料薄膜、电力、农用机械、农业劳动力、农业科技等生产资源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建议通过优化生产资源投入结构、遵循科学适量原则、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提升农业从业者科技文化素质及生态环保意识以促进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进而实现我国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耕作制度发展矛盾及对策--以黄土高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50年来,我国的耕作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革有新的起点与突破,仅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根据中国近几年耕作制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运用各种高新技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和高效的增产,使农业生产各关联部门得以协调发展的实际,阐明了耕作制度的发展趋势,探讨了耕作制度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研究了耕作技术发展的对策,可供同类地区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完善农业教育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省地处偏远,经济尚不发达,教育普及率低,人口素质尤其是农村人口素质不高,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把“黑龙江村村大学生计划”融入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将进一步完善农业教育体系。它的目的是选拔和培养农村干部,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向农村传输农业新技术,努力进行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