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了企业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各阶段存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概念,并从企业选址,厂房厂区设计同时满足技术、建厂、环保要求,建设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企业终止后的工作及政府应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的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2.
清洁生产的概念正风行全球,而作为企业管理两大先进方式的精益生产和全面质量管理早已在 中国的不少企业中实施开来。本文从介绍清洁生产的背景出发,结合清洁生产的核心理念以及精益生产和全 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精髓,讨论了清洁生产与精益生产和全面质量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指出清洁生产是精 益生产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形式和载体。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造纸企业应大力实施清洁生产以及清洁生产审核.文章在总结清洁生产审核的目的和基本思路的基础之上,以吉林省白城市某造纸企业为例,深入研究造纸企业如何具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以期为同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清洁生产的理论与方法引入旅游景区 ,分析了旅游景区清洁生产的意义 ,并借九寨沟景区成功经验 ,从实践角度对旅游景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把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基本原则。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做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循环经济理论不仅是矿业发展的有效指导,而且是实现经济腾飞、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助推剂和倍增器。树立科学的循环经济的矿产新资源观,分阶段、分层、系统推进矿产资源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循环经济政策法规,构建高效运作的协调管理体制,是建设美丽中国、矿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第三产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消耗日趋严重。在大力推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在第三产业推行清洁生产。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资源日趋耗竭、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应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第三产业清洁生产的实施范围;尽快制定第三产业清洁生产标准;制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资源消耗标准;认真立法,严格执法;改善管理、清洁服务。  相似文献   

7.
旨在实现从源头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清洁生产,离不开政府、企业、公众的认同、支持和参与。重庆尚处在清洁生产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企业、公众没有认识到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政府替代企业成为推行清洁生产的主体。为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实现“低悬阶段”的跨越,需要完善现有制度,进行制度创新,一方面激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并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保障,降低实施风险,同时需要加快研究、试点环境成本核算,最终实现企业环境破坏的外部性内部化;一方面要破除企业和公众的观念、认识障碍,为清洁生产实施扫除观念障碍;其次企业也必须进行管理制度创新,提高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感,提高清洁生产实施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8.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有三个层次,即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企业间共生形成的生态工业链以及产品消费后的资源回收再生。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必须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理念、经营目标、设计技术、管理体系、营销策略的绿色变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洁生产法的利益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清洁生产法制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利益机制是制定和实施它的重要基础和理论前提,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可能存在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法;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清洁生产以及相应的法律调控才成为可能。市场机制既有转嫁企业环境成本的固有倾向,同时又与清洁生产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兼容、和谐的一面,使得政府依法通过经济刺激、信息公开、行政合同和行政控制等综合性手段调控企业清洁生产活动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三元模式下的市民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公众知情权与参与权应当得到清洁生产法的确认。  相似文献   

10.
清洁生产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二是资源日趋耗竭。清洁生产思想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而清洁生产实践则首先开始于美国.最先提出“清洁生产”四个字概念定义的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89年.清洁生产理念和方法开始引入中国。并于1992年开始正式推行。实施清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清洁生产作为新的发展模式,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已经呈现出向纵深发展的良好趋势,但在实践中还存在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障碍。应将政府、企业、社会公众这三股力量结合起来,协调一致.推动清洁生产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小煤矿发展问题及政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描述了自1990年以来我国小煤矿发展的趋势,并重点从煤矿生产安全、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三个方面论述了小煤矿在当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针对小煤矿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成效以及小煤矿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论证了我国小煤矿需要长期存在的基本观点,并提出一些对当前处理小煤矿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煤矿史的基本脉络和煤炭开发利用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煤矿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煤矿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先秦时期是煤炭的发现与早期开发利用阶段;西汉至南北朝是煤炭开发利用走向成熟阶段;隋唐至元是煤炭开发利用的普遍发展与长足进步阶段;明清时期是古代煤炭开发利用的鼎盛阶段。这是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利用的基本脉络。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民生日用燃料需求、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政府的监管制度与措施、古代煤业工人付出的重大牺牲和做出的贡献等,都成为影响中国古代煤炭业发展和进步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此外,军队办窑、寺院开矿,煤炭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以及后期煤窑业商品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也是研究古代煤业发展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煤炭是国家的重要能源,煤炭生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后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分析煤炭安全生产的现状以及存在的法律问题,剖析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的具体缺陷,构建整合后崭新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建立并完善煤炭安全生产的立法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管的法律机制,为山西省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绿色大学是高校为适应全球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发展方向,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发展清洁生产。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创建绿色大学的必要性、现状和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法制因素与近代开滦煤矿矿难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开滦煤矿在其生产经营繁荣的背后,却是矿难频发、难以遏止,矿难造成的惨重伤亡更是让人触目惊心。矿业法律和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但中国近代的法律体系很不健全,法制环境也很不规范,所以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矿业法规系统。这表现为:一方面,缺少关于矿业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即使制定了一些矿业法规,也不能全面严格地去执行。因此,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是近代煤矿存在重大隐患的首因,也成为导致近代开滦煤矿矿难发生的法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淮南地区煤炭质优量大,历史开采悠久。从明朝起,该地区煤炭就开始受到明清两朝中央政府重视,清末民初开矿之风在舜耕山再度兴起,出现了淮南地区第一座近代煤矿——大通煤矿。商办煤矿的发展演变折射出近代淮南煤业的艰难,同时也有助于理解1930年后官办淮南煤矿崛起的背景和经营管理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煤炭是人类实现其自身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料之一,而文明的发展又始终贯穿着矿业的演进。因此,以煤矿工人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出现和发展,引发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和政治力量对比的重要变动。20多年来,中国煤炭史志的编纂工作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十分可喜的成绩,但与中国煤矿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内容相比,与铁路、纺织等行业相比,煤炭历史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要加强煤炭史志资料的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对已有的煤炭史志著作,要加强宣传和评论;要开展较大项目的专题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产生一批标志性的中国煤炭史志成果。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地方矿业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方矿业开发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矿山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指出 ,地方经济腾飞后 ,应将支柱产业从资源开发转移到其他行业中去 ,为此 ,应实施限制性开发政策 ,建立资源耗减与补偿宏观调控机制 ,生态破坏与恢复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文化的支持。可持续发展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生态文化,具有整体和谐、系统有序和创新性三大特点。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进行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的十大对策:树立人均意识、控制人口增长,确立大教育观、提高人口素质,强化参与意识、推动公众参与,改变资源观念、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变革能源观念、实施清洁能源方案,提高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生产观念、推广清洁生产,革新消费观念、推行可持续消费模式,坚持大开放观、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调整传统人地观念、促进人地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