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生豪是莎士比亚戏剧最重要的译者之一,朱生豪译本在中国莎学史、中国翻译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伟大
工程。本文以译者生态理论(对译者之所以成为译者、之所以被称为翻译家的动态研究和静态描述相结合的理论)为
视角,深入追溯朱生豪的生平,从译者生成论、译者角色论、译者翻译论和译者接受论四方面探讨朱生豪的翻译活动,
既研究了其自幼天资聪颖、受过良好教育和兴趣爱好广泛、热爱莎剧、翻译态度严谨认真等个性特点,也探讨了其在事
关中华民族文化尊严的特定社会环境(抗日战争时期)下翻译莎剧行为的深刻社会背景。朱生豪的翻译生涯表明,翻
译不仅仅是翻译家的个人事业,也不仅仅是译者个人的孤立行动,而是由译者自身、社会及家庭环境、文化氛围以及译
文读者、观众接受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高旭国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20-125
新时期生态文学创作的背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现实生态问题的严峻,二是外来生态思潮的影响,三是本土生态传统的承续。创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基本特征是“隐性”,即作家没有明确的生态主义创作意图,但创作中却潜隐着生态主义的思想元素或情感符号;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的基本特征是“显性”,即作家目睹生态危机的恶果,或者是因为接受了生态主义思潮的影响,有意识地从事生态创作。其创作包括“现实批判”和“理想诉求”两大基本主题,关涉到自然、社会、文化和人性四方面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西方作家论源流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克利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6)
通过对作家与世界、作品与读者的关系的考察,以及对各种作家论之间的渊源关系和流变轨迹的追溯,可以将西方作家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即作家中心地位的确立、作家边缘角色的位移和作家被消解的踪迹。西方作家论的发展贯穿着作家由文学世界的中心到边缘以至消解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岑雪苇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62-66
本文提出了“作家形象学”的学科分支概念,从内涵、系统构成、特点、理论意义等方面,对作家形象这一文化符号现象作了初步论述,认为:作家形象就是社会公众以作家某些个性特征为核心,通过对其思想方面的某些要素加以概括,而在公共话语空间建构起来的,具有独特精神面貌的定型化形象;作家形象由理性评判系统和感性印象系统有机构成;它的特征是客观性与主观性、动态性与稳定性、集体性与寓言性等;作家形象在文学领域内具有重要的形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1):56-60
作为一种批评范式,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作家论其实是在晚清与"五四"两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确立的,王国维与梁启超就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先驱者。首先,从历史语境来看,他们的文学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其次,他们都融合了中西思想观念,确立专门角度,讲究科学方法,已经具备了现代批评的质素;最后,他们的作家论既是对中国古代作家论的继承与超越,也对"五四"时代的作家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公民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通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3):13-19
生态公民理论是20世纪末环境政治学、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研究的一个新兴话题。笔者首先简要介绍了斯廷博根和多布森的生态公民理论,继而从生态文明视野的角度阐述了生态公民的四个重要特征:生态公民是具有环境人权意识的公民;生态公民是具有良好美德和责任意识的公民;生态公民是具有世界主义意识的世界公民;生态公民是具有生态意识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生态管理学建设论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永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3,(4):13-17
全人类性的生态危机不仅把人类生态系统管理的问题提上了紧迫的议事日程,而且要求把生态意识贯彻到管理和管理学中,将现代管理和管理学提升到生态化的新境界。由于管理在现代人类生活中的普遍性和深入性,管理和管理学的生态化必然有助于生态意识及其实践真正深入切实地普及和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此,有必要建设生态管理学。本在阐明其现实的必要性和边缘综合优势的同时,还初步勾划了生态管理学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刘立明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2)
法治生态是法治建设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主体等要素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良性抑或非良性的状态,其关系范围可以分为法治体系内生态、法治体系与社会环境生态两个层级。研究法治生态的意义,就在于研究如何建立健全各种促进法治生成的良性因素,研究如何消除各种有碍法治建设的非良性因素,为建立良性的法治生态寻求出路。法治生态理论是从生态学的视角去研究法治现象及其环境关系,力图对法治现象作出系统的解释。法治生态理论强调以人为本的立场,具有多样而统一、和谐、交互主体等特性。和谐的法治状态正是法治生态理论内在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肖国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6)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全面系统地构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体系应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研究粮食安全基础理论与国际粮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加强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体系、粮食生产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粮食安全动态预警应急体系、粮食安全的国际化战略体系、重大农业自然灾害防御体系、特殊群体粮食安全援助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程丽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40-44,52
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体精神创造的意义,通过报刊、书籍等大众传媒,不可或免地被纳入团体、政治和商业等制度的控制之下。这些制度与大众传播网络的合谋,造就了现代作家创作的特殊生态。 相似文献
11.
彭松乔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8(4):57-61
作为一位从网络上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苏瓷瓷的创作道路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凸显了新一代作家成长的特色。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为她提供了适宜的创作平台,可遏不可求的生活经历使她较早地直面了人性的荒谬与荒诞,与生俱来的敏感、忠实于内心的秉赋和天生的语言表现能力使她具备了成长为优秀作家的条件,善于把握机遇、执着的艺术追求和淡泊的情怀更让她能够在艺术的道路上愈行愈远。苏瓷瓷是一位很有潜力的青年作家。 相似文献
12.
裘士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25(2):24-25
近代作家许啸天已被人们所淡忘。他早年在绍兴大通学堂与秋瑾共事,参加光复会和反清革命。190 7年“秋案”发生后逃亡上海,积极从事新剧(话剧)运动,作出重大贡献。中晚年,他又热衷于宫闱小说创作,成绩卓著。与另一位绍兴籍通俗演义创作大家蔡东藩一样,许啸天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王四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9-21
玛尔简是新时期裕固族重要的女性诗人。她以一个深受游牧文化影响的女性的独特感知去书写自己的家园、爱情以及本民族文化。她的诗歌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她继承了先民直抒胸臆的民歌思维,撷取了众多富含地域色彩的意象,把内地诗人笔下荒凉、贫瘠的戈壁草原书写成了生命的绿洲和精神的源头。 相似文献
14.
徐文海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6):10-13
鲁迅精神之火,照亮了科尔沁满族作家江浩的人生之路、创作之路。在身上带有“尼采气”、坚持民间立场和边民立场、“原生态”与“现代性”结合等诸方面,江浩都受到了鲁迅的强烈影响。与其说是他被动地接受了鲁迅的影响,毋宁说他是在鲁迅思想文化资源中找到了自我。 相似文献
15.
贾昊昱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369-371
玄学作为魏晋南北朝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思潮,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诸多方面,使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态势。通过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家的审美取向、创作思想和创作倾向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揭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思潮与文学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化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3):112-114
在现代编辑活动中 ,编辑要树立正确的作者意识。编辑的作者意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编辑要加强与作者的联系 ,与作者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 ;编辑要善于当“伯乐” ,发现和扶持新作者 ;编辑在退修稿件中努力提高作者素质 ;编辑部要建立作者库 ,广泛地组织作者 相似文献
18.
周斌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4):16-20
由于史料的缺乏和记载的歧异,《长短经》作者赵蕤的生平、赵蕤撰写《长短经》的年代、以及赵蕤的生卒年等等问题,大都扑朔迷离。为此,本文对以上诸点进行了考订,并编出赵蕤行年简谱。 相似文献
19.
徐其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6):107-114
藏族当代著名作家意西泽仁以"文化混血"优势,走多元融合的创新道路,形成了富于游牧民族人道主义精神、现实主义融入浪漫主义、叙事诗化抒情化的小说创作风格,代表着少数民族文学作家成功的共同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