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族天文历法研究李晓岑一、白族天文历法的产生与发展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文化水平较高的少数民族之一,共有100多万人,80%以上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地区的古文化遗址,包括天文历法遗迹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应和白族先民有或多或少的...  相似文献   

2.
白族服饰是白族的文化传承,白族没有文字,他们通过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方式表达本民族的文化。凤羽地域环境闭塞,与外界交流少,与洱海白族相比,思想传统,因而服饰风格较为素雅。白族服饰元素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其民族性格、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审美观等息息相关。凤羽白族服饰所呈现出的不仅是凤羽的历史文化,更体现着凤羽祖先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3.
白族服饰是白族的文化传承,白族没有文字,他们通过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方式表达本民族的文化。凤羽地域环境闭塞,与外界交流少,与洱海白族相比,思想传统,因而服饰风格较为素雅。白族服饰元素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其民族性格、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审美观等息息相关。凤羽白族服饰所呈现出的不仅是凤羽的历史文化,更体现着凤羽祖先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4.
苍山、洱海是云南省的名山圣湖,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更是白族形成与发展的摇篮。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无序开发和生态保护意识淡漠,给苍山、洱海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这种情况如果延续下去,白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理白族自治州采用立法手段保护苍山洱海,为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洱海的悼念     
中国文坛殒落了一颗巨星!我国现代文学巨匠、我们敬爱的沈老——茅盾同志和我们永别了! 噩耗传来,我们白族的文艺工作者和白族人民,无不感到深切的悲痛。我像看见苍山也在为之肃立,洱海也在为之默哀。沈老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热情的文学导师和辛勤的文艺园丁,使我国失去了一位伟大  相似文献   

6.
白族节日“绕三灵”,相传始于南诏时期,原是白族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白族青壮年郊游的一种活动,故又名“绕山林”。 每年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各村寨的白族男女青壮年,穿上新衣,带着乐器,成群赶来参加这一活动,十分热闹有趣。其形式是这样的:每个自然村寨来的人为一队,有两个年长的歌手,他们手执柳树、蚊帚走在前面开路,其余的人胸佩麦杆编织成的小菱、小螺及红布条等物跟在后面。他们口吹木叶,弹着三弦,敲着八角鼓,打着“霸王鞭”,载歌  相似文献   

7.
“五朵金花”是一部歌頌白族人民新的生活的彩色故事片,我看后很受感动。一开头,影片就讓我們看到了白族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圖景。在詩意盎然的蒼山脚下,洱海之濱,一对对白族青年男女在彩蝶紛飞的蝴蝶泉边漫歌对舞,无限欢乐。而“三月街”“繞三灵”場面的相繼出現,更是五彩繽紛,匯集成了花的海洋,把幸福生活的写照提到了更高峰。接着,許多愉快、热烈的劳动、生活場景,随着白族青年爱情故事的展开在銀幕上展現了出来:在水庫工地,在煉鉄爐边,我們看到到处是热情地劳动着的人群。而一些年青的姑娘們,她們鑽进深山老林  相似文献   

8.
大理白族水神信仰体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嬗变。随着不同宗教的融合,明清之际,龙王头衔被移用到白族英雄段赤城的身上,段赤城因此成为兼具各种宗教信仰元素的龙王、龙神、本主和水神,其最突出的身份是大理白族本土的水神——"洱水之神"。本文在对大理洱海流域塑有段赤城神像且一直都有明确祭祀活动的11处庙宇进行了多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形成此考察报告,介绍这些庙宇的概况、部分传说等,呈现"洱水之神"在洱海流域的概貌。  相似文献   

9.
居住在云南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农民,栽培水稻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水稻生产的丰富经验。大米是白族人民喜爱的主要食粮之一。在白族聚居的坝区,一些农村长期保留着“栽秧节”、“栽秧赛”等美好的传统习俗。每当栽秧大忙季节,一丘丘水田里,白族农民随着插秧的节奏,即兴唱起优美动听的白族调,还有人专门弹起龙头三弦,为唱调子的人们起引和伴奏,这时,满田满坝呈现出一片欢悦而繁忙的景象。解放以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十分重视水稻生产。全州水稻产量每年都占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提供的商品稻谷也比较多,水稻生产在粮食生产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  相似文献   

10.
我的民族白族是一个有着4000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自古以来就居住在以洱海为中心的滇西高原湖泊群边的土著居民之一。我们民族崇尚白色,自称“白”、“白人”、“白子”。白族不仅是洱海地区的土著居民,而且是这一带种植水稻的古老民族。我们的先民居住地区虽然地处横断山脉,但雨量充沛,草木茂盛,还有多种金属矿藏供人冶炼、制作工具。这有利的地理环境成为古人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生息繁衍之地。但人类日渐发展,进入文明社会以后,  相似文献   

11.
五月的洱海,湛蓝湛蓝,蓝得晶莹,蓝得灿闪。可是,她的心田是绿的,绿得像玉一般闪着光泽。生活在这美丽湖畔的白族儿女,不知由于挚爱这碧波漫漫的水,还是由于绿浪淘淘的湖泊赋予他们非凡的诗情,使他们创造了一个那么动人的神话:在深沉的洱海心底上,由于沃土绿浪的滋育,生长出  相似文献   

12.
白族种植水稻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的学者称白族为历史上的“水稻农耕民族”。因此,白族人民的习俗,特别是节日,多与水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绕三炅白族话叫“观上览”,意即逛三个园子。实际上,这是繁忙的水稻农事之前的游春活动,也是栽插水稻前祈祝丰收的仪式。从农历4月23起,一连举行三天。头一天,盛装的男女老少排成长蛇阵,边唱边舞,从苍山五台峰下的喜州圣源寺出发。第二天到洱海边的村庄河涘城。第三天沿洱海边到大理三塔附近的马久邑。三天内晓行夜宿,吹吹打打,边歌边舞。“绕  相似文献   

13.
白族自古以来就是以云南洱海为中心的土著居民,早在两汉时期,王朝设置叶榆(大理)、邪龙(巍山)、比苏(云龙)、云南(祥云)四县,隶属益州郡,这是将洱海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统辖之始。唐代建立了南诏国、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宋代建立了大理国五个长达515年的地方政权。白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最悠久、经济最发达、文化教育最繁荣、文人志士辈出的少数民族之一。白族聚居的中心——大理,被史学家誉为“文献  相似文献   

14.
大理传统白族民居,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如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大理古城及其周边等白族聚居区。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不管是其院落布局、结构形式还是构造工艺等均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质。尤其是在照壁的建筑处理上最为突出。照壁作为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白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还凝聚着白族文化的深厚底蕴。经过时间的洗礼和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当传统的院落建筑逐渐被现代的高楼大厦所替代时,照壁并没有因此退下历史的舞台,它与时俱进逐渐演变为新的艺术形式——玄关。玄关传承着照壁的内涵,不仅蕴藏着丰厚的传统元素,还兼具了现代气息,它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也是二者相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白族门楼     
云南省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白族,在民居建筑艺术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这里的住宅多采取“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形式,十分重视门楼  相似文献   

16.
知识荟萃     
炖梅与雕梅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多产梅,从洱海东岸一直向北延伸百里的半山半坝地区,到处是浓荫蔽日的梅林。白族俗谚“吃杏遭病,吃梅接命”。这一带所产的梅有“苦梅”和“盐梅”两种,在白族民间有自己传统的加工方法,分别制成“炖梅”和“雕梅”。炖梅,又称“煮梅”或“黑梅”。它是一种酸调味品,选用梅作原料,浸在陶罐内用微火持续加温一至二日即成。炖梅颜色黝黑,酸香异常,可加糖净吃,也可作为佐料煮酸辣鱼、拌凉菜、作渍水等等,味道香醇。它又能搁置数年而不“走味”,因此,白族人常把它作为探亲访友时的相赠之物。雕梅,形状宛若一朵朵盛开的菊花,色泽金黄,清香四溢。在白  相似文献   

17.
洱源乳扇香     
“邓川弓鱼美,洱源乳扇香”.这是流传在云南民间的一句俗话.人们将洱源的乳扇同名闻遐迩的洱海弓鱼相媲美,足见乳扇是多么美好的食品了. 奶制品乳扇,是白族人民的风味佳馔,素以洱源所产,最为地道.洱源,顾名思义——洱海之源的意思.它青山环绕,清泉汨流,气候温和,水草丰盛.境内富有三江(弥苴河、永安江、罗莳江)、三湖(茈碧湖、西湖、  相似文献   

18.
藏传密教与剑川石钟山石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公元8世纪中叶以后,西藏前弘期所奉的密教,逐渐流播手洱海区域,公元9至13世纪,洱海区域的密教趋于极盛。其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洱海文化,影响颇为深远,是无庸讳言的。本文限于篇幅,不能全面论述藏传密教对洱海文化的影响,仅就剑川石钟山石窟所受密教文化的影响,略加探讨,以就正平方家、读者。一、藏传密教在洱海区域之兴衰密教之传入洱海区域,其时代汉路线,每为前贤所论述,只是所见纷歧,莫衷一是。对此,我们以为洱海区域所奉的密教,主要是米自西藏前弘期的密教,故其传入时代稍晚于松赞干布执政时期(详见拙著《论白族神…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白族聚居的大理地区,很多人家中都珍藏着家谱、族谱。在这些文化遗存中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史、人物传说、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宝贵材料。考古发掘的文物资料表明,白族的先民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在云贵高原的苍山洱海地区,几千年来开拓了祖国西南边疆。从各姓氏的家谱来看,早在汉晋时期,白族就有文字可考的家族史。据《鹤庆张氏族谱》记载,其家庭为唐代南诏蒙氏时张乐进求之裔,张乐进求为蜀汉时白王张仁果的32代孙,这个家族有文字可查的历史有85代,是至今白族家谱最长的。如每代平均以25年计算,那么共有2125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汉武帝六年。可见张氏在  相似文献   

20.
杨跃雄 《民族学刊》2020,11(2):110-117, 147-148
洱海流域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其历史文化的发祥地,该区域的水神世界因受到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传播、朝代更替和宗教兴衰等背景的影响,历经了一系列的嬗变过程。若以现有史料记载之先后为依据,结合田野调查所得,厘清其逻辑关系后取影响范围之广大者,大致可以将白族水神分为道教水神之水官,巫教水神之金鱼、金螺及赤蛇,佛教水神之白那陀、莎竭等龙王,以及本土水神龙王段赤城四类。历史上洱海流域的主位水神呈现出阶段性流动的特点,但是各阶段的水神元素却在白族人的宗教实践中迭代并存,相互融合,最终在现实中构建出一个多元的水神信仰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