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理论内容体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理论、结构环境理论和操作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价值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元思想政治教育学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元理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前提的反思性和批判性考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围绕着"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元问题来展开,以此构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可能"这个实践问题,系统回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合作教育有其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产学合作教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终身教育思想是产学合作教育的教育学基础,而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是产学合作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加强产学合作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等方面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培养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也是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的角度,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揭示体育教育的本质和规律.针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健康第一"是今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不能动摇;"三基"教学是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能否定;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是方向,不应排斥;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是引导转化.以学校体育教育思想观念的新突破,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范寿康是中国倡导教育哲学的第一人。其教育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一,主张以教育与哲学互相隶属的方式来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教育理论必须具有深刻的哲学观点,而哲学理论要靠教育去灌输。其二,认为教育学思想应该极富哲学意蕴,科学的教育学依赖于哲学,学科设置、教育方法和教育训练同样需要教育哲学。其三,提出对教育作哲学的理解是对教育的深化,也是教育哲学思想提升的展现。范寿康的教育哲学思想,为中国学者初步创建教育哲学学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经历了萌芽期、客观化自然教育思想、主观化自然教育思想、心理化自然教育思想、生长论自然教育思想的演变。每个阶段的教育家都为西方教育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客观化自然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贡献是:建构了教育科学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为近代教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超越古典人文主义教育,树立了一种新的广义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对教育规律进行了科学化的探索;在教育研究方法上,他创立了自然类比法;确立了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史上第一个研究范式——客观化自然教育思想范式。主观化自然教育家卢梭的贡献是:确立了"把小孩子当作小孩子"的儿童观;提出了尊重儿童自然本性,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观,奠定了"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建构了具有儿童视野的教育学;创立了主观化自然教育思想范式。心理化自然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第斯多惠等的贡献是:倡导教育心理学化,开启了教育科学探索之先河;彰显了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建立了比以往教育家的教育学更为完善的、令后人竞相效仿的教育学体系;形成了心理化自然教育家的教育研究旨趣:教育目的、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的心理化;创设了心理化自然教育思想范式。生长论自然教育家杜威的贡献是:提出并论述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三个命题,丰富和深化了"教育"概念的内涵和视野;提出并论述了兼顾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生成性教育目的——培养生长的人,深化了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和视野;丰富和深化了儿童中心观的认识和视野,开启了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的先河;创立了生长论自然教育思想范式。研究这些自然教育家的历史贡献,对进一步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推动和促进着环境教育的发展。学科教育学视域下的环境教育已具备了完整的学科形态,创立环境教育学已成必然。通过对环境教育学概念、要义、理论基础等分析,旨在建构环境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中被抽象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功能的"生命线"原理,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在宏观社会结构和微观个体发展中所具有的"首位"地位、"引领""凝聚"作用和"保证"功能.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等理论是它的哲学依据.新时代它在以创新理论强化"引领",以核心价值强化"凝聚",以制度创新强化"保证"3方面得到了创新性发展,伴随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不懈实践探索和理论升华,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创新的渊薮和契机.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经典的滋养,需要不断学习经典的教育情怀与建构教育学的方式.笔者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出发,重读柏拉图与卢梭的教育思想,对教育学的建构有三重意义:从自然正义到自然权利——教育思想价值取向的转换;从“统一”到“公意”——教育理论思维的传统与创新;从“隐微”到“直白”——教育思想叙述范式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教育学在谈及教育过程小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时,一直借用列宁和毛泽东对人类总体认识发展一般过程的论述作为其哲学基础。但因两种认识间毕竞有所区别,因此有关过程的确切哲学基础问题实际一直未能解决。其实,早在列宁之前恩格斯就曾对个体认识有过独到的研究。本文认为,既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主要是一种个体认识,那么,其哲学基础就理应建立在恩格斯关于个体认识发展的历史研究和理论建树上。为此,本文从人类总体认识发展的一般过程入手,着重论述了恩格断关于个体认识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的伟大思想,最后由此而逻辑地推演出教育过程“三为主”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环境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人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后用环境代价换来的。当代环境道德的核心,是建立真正平等的、公正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共存共荣。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现阶段,环境道德建设应从环境道德教育、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增强科学精神、合理利用科技力量、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家政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起源于18世纪西方国家,是工业革命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产物。然而,现代家政学无论是其外延还是其内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当今日本高等教育机构中,其学科名称为:生活科学、生活环境学、人间环境科学、人间科学等或仍然沿用家政学这一名称。其研究对象已由当初单纯研究“家政”,发展为研究人与人、人与物质、人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层面上。其研究目的在于: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社会,为人类福祉做出贡献。现代家政学以“国民的衣食住行生活”、“国民健康”、“国民生存环境”、“人类社会福祉”等为其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应用科学、管理科学、生活哲学、生活艺术等于一体,已形成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型科学。并展示出崭新的学科内涵和生活哲学理念。在发达国家中,现代家政学被公认为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生活科学。  相似文献   

13.
环境正义与环境安全——二论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正义表示环境资源法应该合乎自然,即合乎自然生态规律、社会经济规律和环境规律.环境正义既是将环境资源法学与整个法学联系起来的基本理念,也是将环境安全、环境公平、环境秩序、环境民主、环境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等各种环境资源法学理念有机联系起来的基本理念.从环境正义理念可以推导出环境安全、环境公平、环境秩序、环境民主、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环境资源法学理念.其中,维护生态安全、环境安全是对环境正义和环境秩序的起码要求.在影响我国安全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安全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是其他一切安全的基础条件.环境安全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观点.生态安全作为一项基本理念,贯穿在环境资源法整个体系之中,其中一个重要体现是有关环境安全或生态安全的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在环境法上具有丰富的内涵。在环境法调整范围方面,重新解读了生命共同体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环境法价值观方面,提倡整体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在环境主体性方面,承认自然的主体地位。应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上升为我国环境法的理念,甚至作为我国环境法的立法原则。“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把人类的道德关怀扩展到整个自然界,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最高价值目标。“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要求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也为我国环境法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在环境法上具有丰富的内涵。在环境法调整范围方面,重新解读了生命共同体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环境法价值观方面,提倡整体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在环境主体性方面,承认自然的主体地位。应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上升为我国环境法的理念,甚至作为我国环境法的立法原则。“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把人类的道德关怀扩展到整个自然界,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最高价值目标。“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要求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也为我国环境法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理工科高校管理观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管理创新是高校教育创新中的子系统,管理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先导。理工科高校管理观念创新要以人为本,树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全面发展教育观,树立"大工程"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环境史学的历史批判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史学是对20世纪西方史学的继承与发展,其研究内容主要是考察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社会与之存在于其中的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演变及其后果.明确的批判态度是其显著征候,尤其对西方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的批判最为集中和猛烈.目前的环境史学正突破始初的道德诉求和伦理色彩,深入到文明发展和环境变迁的动态过程之中,全面探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人类拯救地球家园并自救的探索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综合了新社会学与生态学取向并立足于具体研究的环境史学批判,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和教育先行,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这一思想不仅深刻揭示了科技和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和支柱性地位,也为新时期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和作用的新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随着韩国工业的加速发展,带来了农村人的空壳化,滞留农村的剩余农民被迫放弃传统生产方式,在“绿色革命”的旗帜下,套用西方集约农业模式,大力推广化肥农药,由此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和农村社区的解体。针对日愈严重的农业生态蜕变,韩国著名生态人类学家全京秀博士提出了“亲环境农业”理念,立足于高丽民族传统和哲学中的“身土不贰”观,倡导尊重本土知识的农牧经营模式,力求使人的生产生活与周围环境保持亲和关系。为此主张引进技术应注意“适当”,即技术应该沟通人与环境,而不是凭技术是否贴上了“科学”标签去决定取舍。本文从生态农业的视角,对全京秀博士的“新环境农业”的理念及其生态学思想进行简评,以期对我国当前建构环境友好型农业能发挥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主化时代给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关注学生权利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实践中深化“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坚持“以学生权利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尊重和回归学生权利。树立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理念是协调教育与学生权利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