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唱的指挥对整个合唱的质量和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应处理好音乐作品的横向层次与作品结构、旋律音调两个层面的关系;同时,要发挥出旋律所表现的艺术形式,还要以具体的音乐形象为依据,明确处理和安排旋律音调上的层次,达到最佳的合唱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合唱作品《大漠之夜》为对象,通过对和声调性布局、主题材料安排以及长度比例设计等方面的分析,对作品的意境表现和结构形态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在合唱中,指挥是指导合唱队员进行歌唱的组织者、领导者。指挥对技术与艺术手段的驾驭是实现完美艺术表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足球之夜》是中国电视体育专栏节目的先驱,带动了一大批体育专题节目的发展,这档栏目的报道有着很独特的风格,从报道形式到节目策划,从一个镜头的运用到每句解说词的使用都有独特之处,我们对此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为我们的工作实践提供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在进行创作时既要确保艺术创作真实反映历史事实,又要防止与《东方红》重复,需要创作人员精心设计框架,选择材料进行加工改编,具有一定的难度。创作者和表演者通过艺术框架的搭建、艺术素材的加工、艺术演出的处理,使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既具有政治内容又具有极高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6.
高师的《合唱与指挥》课程不同于艺术院校的合唱指挥专业,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教学的模式,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师范性和实用性无疑应当是这一课题的主题,而重视教材改革、强调基础教学、更新教学模式则是体现这一主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宫泽贤治独白式说教童话文本中,日莲宗的法华思想一家独大,他者言语因其文本的封闭性而被湮灭.但在其未完成的遗作《银河铁道之夜》中,法华思想不过是众声调之一,在复调结构的世界中被降格并与其他声音处于平等地位.正是多声调的演奏让《银河铁道之夜》关于幸福的主题充满了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鲍里斯·叶基莫夫是俄罗斯文坛从事农村题材创作的著名作家之一,是农村题材文学的继承者和开拓者。以叶基莫夫小说《治疗之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论证了在农村题材作品中,作家善于以小见大,借助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表现核心主题的创作方法。同时,剖析了作家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对社会生活中道德问题的个人思考。  相似文献   

9.
戴金泉编创的合唱《阳关曲》是根据古曲《阳关三叠》改编的,基本保留了古曲的旋律原貌,但混声合唱的形式是源自西方的,和声、复调技法的处理重色彩淡功能。合唱《阳关曲》指挥既需要尊重作品自身所蕴含的各种信息和风格风貌,又要结合表演者自身的情感表达和技术能力,更要发挥指挥的调配和引导的功能,还要顾及欣赏者的情感需求和接受能力,将作品的一度、二度和三度创作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使作品的内在美得以完美地呈现出来;合唱《阳关曲》排练应注意韵律与咬字吐字、音色的处理以及力度的层次安排;指挥应注意把握重点与难点、做好预示与控制、分清线条与结构、讲究语言与修辞;手势动作上更要注意动静结合、大小结合、气场结合、点线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马戏团之夜》中,安吉拉·卡特有意识地把她的小说设置在封闭的空间内,以映射现代人逼仄的表现空间。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事件及其空间关系,把人的残忍和一本正经糅合在一起,把梦幻、荒诞和现实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虚虚实实、可笑又可悲的世界。书中充满了讥讽和嘲弄,揭露了人性的丑陋、残暴、无奈与迷失,从而对西方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批判。文章从空间体验的表征、权力空间的解构和空间叙事的并置关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阐释《马戏团之夜》带来的省思。   相似文献   

11.
美籍犹太作家埃利·威塞尔的小说《夜》描写了一个男孩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讲述了纳粹对犹太人所进行的残忍的种族屠杀与迫害。作者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帮助读者了解犹太人所经历的巨大的历史创伤。  相似文献   

12.
“衰老”是路易丝·格吕克后期诗作的一大主题,在评论《忠贞之夜》时诗人称其承担了一次宏大的关乎“衰退”的冒险之旅。该文通过文本细读探究诗人如何展现“衰老”主题以及该主题如何折射诗人老年时期的内心世界。结合形式诗学和文化诗学分析,文章认为诗人通过聚焦“旅行”隐喻、重复使用相同意象并融入自身晚年经历,来展现“人”所面对的身体机能衰退、灵感枯竭等内在和外在困境。诗人对衰老或刻意或隐喻的书写,是对人生与艺术的不懈思考。  相似文献   

13.
合唱艺术为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高师《合唱与指挥》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合唱与指挥》是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师《合唱与指挥》的发展现状表明该方面的教学应该进行改革创新.因此,这里就课程认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五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歌曲演唱是艺术再创造。一首声乐作品需要演唱者将它变成有声、有情、有字、有形的演唱艺术,也就是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二度创作”离不开演唱者对作品的分析、风格的把握、情感的处理等等方面。试从风格情感、咬字吐字、速度力度等方面阐述演唱中的艺术处理,旨在追求声乐作品的演唱更加动人,更加贴切,更加扣人心弦,更加完美;达到声以情发,情依声传,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艺术之宫》是张恨水创作中期一部较有特色的作品,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为人提及。本文从探讨《艺术之宫》的主题出发,剖析了张恨水对特定时代的金钱、艺术及“现代”问题的深刻思考,试图发现其独特的问题视角,以期进一步发现张恨水在现代文学中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舒曼作为德国著名的诗人和音乐艺术家,在其传奇一生当中创作了数量众多并且十分受听众欢迎的作品。在舒曼的诸多作品当中,《诗人之恋》是一部在作者恋爱时期创作的经典。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曲风和创作意境,在世界音乐史上竖立起来不可撼动的地位。同时在整个时代不断变化的背景之下,作者的这些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反映时代变化大趋势的作品也帮助了一批批爱好音乐的青年树立起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民族文化和时代使命的全新观点。这些重大的历史意义不仅仅通过这位诗人的优美词句展现在世人面前,也通过整部作品的独特声乐风格,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加深刻印象。本文将根据《诗人之恋》当中的曲风和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分析其中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对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马戏团之夜》和德国剧作家格奥尔格.毕希纳的《沃伊采克》进行了互文性研究。这两部作品的互文性主要表现在《马戏团之夜》中蜜侬父母的故事和《沃伊采克》这一短剧的情节和风格上。然而卡特作为新时代的女性主义作家,她比毕希纳在社会关怀上走得更远。为了给予女性话语权和颠覆传统男权社会,卡特在小说中创作出小人物蜜侬。通过角色的延伸与再塑造,赋予其新的内涵。卡特所要呈现的是对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对家庭暴力及社会偏见的反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染血之室》是安吉拉·卡特重述童话的巅峰之作.论文从细读文本入手,分析了《染血之室》的改写艺术——奇谲的比喻以及与传统经典童话的互文效果,从而阐释卡特对传统童话的颠覆意义.  相似文献   

19.
声乐教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不但要重视声音技巧的训练,同时还应重视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声乐教学要从分析音乐、分析歌词、歌唱技法、歌唱情感四个方面掌握对歌曲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在其代表作《马戏团之夜》中融合了多种叙事技巧。从叙事学中有关叙事声音和叙事聚焦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安吉拉·卡特如何通过叙事者声音和聚焦分离与重合这两种情况来书写女性主义主题。《马戏团之夜》表达了女性因父权压迫而承受痛苦,女性意识亟待唤醒并需要联合女性间的姐妹情谊来反抗父权压迫,从而获得公平的生存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