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差异一直是掣肘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关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对于欠发达区域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科学跨越,这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新疆为例,指出在路径选择方面应走制度变革创新、技术引进创新、结构优化升级、资本汇集流动、人才引进集聚的后发赶超之路。在动力机制方面,从外生动力和内生动力两个方面梳理了新疆发挥后发优势的动力机制,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新疆发展实际的发展之路,为欠发达地区实现后发赶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邓勇 《咨询与决策》2014,(4):117-118
大悟正处于后发优势释放期。如果说沿海城市享受了先发优势,那么大悟现在具有别人不可比的后发优势。一是劳力优势。如今有劳力的地方就是产业集聚区,剩余劳力达15万人左右。二是土地优势。有土地的地方就是后发优势,大悟基本农田只占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绝大部分是山地,开发利用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电企业的竞争优势--格兰仕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企业的高速成长轨迹、基于比较优势的低成本竞争战略、严密的现场管理、市场导向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对格兰仕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文章研究并认为,格兰仕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实行成本领先战略,而该战略得以在格兰仕成功实施的主要原因是:后发优势与模仿的创新、基于比较优势的低成本—价格—市场—资源整合的一体化策略、管理方式的学习与革新。  相似文献   

4.
《经理人》2007,(7):122-122
挑战才能超越自我 从珠江到青啤,1999年在青啤带领团队开拓华南,2003年华南公司的二次创业都是一次次挑战,所以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坚持用创业的心态与激情开始每天的工作,以竞争的行为贯彻每项经营。  相似文献   

5.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熊彼特教授于1912年第一次把创新引入了经济领域,从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创新概念,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从未有过的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从民营企业的角度看,自主创新可以依靠自己研究开发工艺技术和产品,但也不排斥技术引进、学习模仿和再创新。  相似文献   

6.
日本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引进基础上进行创新是日本战后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本文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日本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并分析了日本式创新模式的社会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7.
先进技术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必备要素,主要的获取途径为技术引进,或者自主创新。如何在网络经济的条件下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将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本文在回顾我国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企业在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工作时应注意的事项,最后就网络经济对企业在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动态学习与企业的核心能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论述的是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织学习的动态性.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周期,即所谓的"二次创新"一道,从两方面对中国主要制造企业的组织学习的动态性本质进行了研究:主要是在利用与开发上的线性动态性和非线性动态性.研究表明,如果制造企业将组织学习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那么企业就应该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竞争环境,在不同的层面上以不同的方式实施动态的组织学习.我们采用一种发展的观点来说明组织学习的动态性,尤其是当企业处于从一个二次创新周期到下一个的转换所产生的脱节、混乱和危机等非线性动态变化中时.相应地本文将充分联系许多企业的实战策略.  相似文献   

9.
国家创新系统体现一国竞争实力。只有立足自身,并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国家创新系统,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推动了武汉光谷的“二次创业”,而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光谷“二次创业”中的主要力量,本文通过分析武汉光谷创新创业型人才“孵化”现状,分别从创新系统和创业平台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了武汉光谷创新创业型人才“孵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为推进信息化条件下的院校教育,近年许多高校来大力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然而后发优势虽然缩短了建设周期,使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却也带来了发展后劲不足,对创新成果的选择不够系统等诸多问题。本文从管理、数据、软硬件三个方面梳理了高校在信息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浅析其产生原因并在对策上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一类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均衡问题,供给方的生产特征用线性规划模型进行刻划,市场需求函数源于一般经济意义下的模型,它是一系列相互独立的价格变量的函数.我们将此问题归结为线性互补问题,并依此讨论了均衡点的存在性.本文还讨论了一种用二次规划进行刻划的经济问题,并指出此二次规划的K-K-T条件等价于所讨论的线性互补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发达资本国家的传统工业化而言的,该文重点探讨了新型工业化道路下的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用后发优势作为指导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在不同阶段,采取跟随、追赶、赶超、超越战略,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核心技术与辅助技术匹配的二次创新及其演化模型,详细归纳了后发企业创新演化路径,以解释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成功。通过对中兴通讯案例的编码和归类,本文界定了后发企业核心技术与辅助技术的学习与相关创新。通过对纵向分析,后发企业的创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狭义二次创新阶段,后发企业进行核心技术引进模仿和本地辅助技术的利用型创新,为核心技术适配本地的辅助技术;在后二次创新阶段,后发企业进行辅助技术探索和核心技术利用,跟踪国外新兴核心技术,进行基于辅助技术研发的价值创造型创新;在一次创新阶段,后发企业进行核心技术探索,并进行辅助技术利用以推动核心技术创新。本文归纳了两个理论命题:第一,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的创新是一个核心技术从模仿引进、利用创新到探索创新的演化过程,辅助技术常常先于核心技术进入探索阶段;第二,后发企业核心技术的利用创新驱动了辅助技术探索,核心技术探索创新驱动了辅助技术利用。  相似文献   

15.
叶蕾 《管理科学文摘》2009,(30):126-127
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从竞争主体内在发展的观点分析自己和市场,揭示出竞争优势的持久源泉在于其核心能力的构建。要构建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要塑造良好的民办高校形象,二要提高管理效率,三要依靠创新,促进民办高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发挥潜在优势和后发优势,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为此,试验区迫切需要建立符合自身特点、实际发展情况的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本文结合试验区科技人才总体概况,从创造条件吸引关键人才,创新机制用好人才,紧扣需求培养实用人才等方面提出科技人才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全省县域经济百舸争流的竞争格局下,沙洋县响亮地提出“小县要有大县抱负、穷县要有富县抱负、弱县要有强县抱负”的理念和“缩差赶超、跨越崛起”的目标.充分运用撤区设县的政策机遇和县城建设起步晚的后发优势,高举中国农谷旗帜,推进“四化同步”,走出了一条“产城并进”之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优化技术创新模式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展  陈宏民 《管理工程学报》2009,23(3):35-39,79
本文通过比较产品引进创新策略和自力更生创新策略中技术落后国最优技术创新策略,指出原来产品质量差距、自力更生创新投资强度、技术溢出强度等因素是影响技术落后国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当自力更生创新投资强度较高时,产品引进创新策略比自力更生创新策略能够更加有效提高技术落后国新产品质量.迫于进口高质量产品的竞争,产品引进创新策略中技术落后国企业的优化新产品质量始终高于进口产品质量.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建议我国政府应在部分自力更生创新投资强度较大且与国际产品质量差距较大的行业中,坚持走产品引进创新道路;在高技术产品进口同时促进技术转移,提高技术溢出作用;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和补贴,协助企业克服高额研发成本困扰;在部分自力更生创新投资强度较低且产品引进创新技术溢出作用有限的行业中,采用自力更生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对后发展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在你追我赶的县域竞争中赢得优势,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突出"好字优先",科学谋划,激活后发优势,力促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跟不上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做支撑,大学生无疑是这股支撑力量的主体.大学生的知识优势、科学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