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习惯在法律实践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哲 《理论界》2008,(2):82-83
在我国法制建设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过程中,民事习惯并没有因为法制的现代化而淡出历史舞台,它与国家的制定法在法律实践的过程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从而成为法的渊源,被谓之“活法”而在实践中发挥着法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加入 WTO对中国的法制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民商事法律方面 ,健全物权制度、编纂统一的民法典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 ,确立公民自由迁移制度是民事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由此 ,应特别关注我国民事司法程序如何适用 WTO原则 ,以及 WTO规则中涉及民事司法的诸项要求。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事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民法通则》的颁布,成为我国民事立法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民事立法还很不完善,民事关系中的许多方面还没有得到法律的调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日渐确立,现行民事立法中的缺陷已逐渐暴露出来,其无论在体例、结构还是基本内容上都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以往民事立法一贯奉行的立法指导思想相关。目前,人们要求完善民事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做到了有法可依;法律的实施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法制建设还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已制定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当代民事立法中民间民事习惯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物权法草案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的制定颁布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中意义深远的一件大事,但其中也存在着忽视民间民事习惯调查、整理和吸收这一隐患。从西方历史法学派民法典理论、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立法实践以及我国近代以来的经验中,可以证明民间民事习惯确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值得对它进行深度挖掘,充分利用。唯其如此,才有可能使我国的民法典更具有现实价值和长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民族立法工作也取得了重大发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为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少数民族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部门法律的制定提供了法律依据,从而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不断巩固和发展。其中,制定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成为当前民族立法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确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十四年改革开放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法制建设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必将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法制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立法机关制定了204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或补充规定,还制定了617个行政法规,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审判、检察和公安、安全、司法行政等执法机关得到了恢复和加强,逐步建立健全了国家的司法体制;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法制建设的长足发展,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深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法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题。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法制建设中的积极因素。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对社会主义法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有过重要论述,并亲自领导制定了十几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毛泽东同志曾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出过若干重要观点和精辟见解,特别是他领导下制定的1954年宪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从总体上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论述较少,使得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在法制建设方面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9.
略论民事习惯在民初司法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生 《人文杂志》2001,(4):20-24
民国初年,是我国民事法律从传统走向近代化的过渡时期.由于民法典尚未颁布,不得不把民间惯行之民事习惯输入司法领域,以济制定法之穷.民事习惯作为重要法律渊塬正式进入司法领域,在中国民事法律现代化初期起到了极为复杂的作用.本文以"民事习惯在民初司法中的作用"为题,从民事习惯成为重要法律渊源的必然、民事习惯发挥作用的机制、民事习惯在司法中的实效等三个方面,对民事习惯的作用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1979年9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先后制定并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然而,与先进的法制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相对滞后,法律制裁和行政处罚规范还不完备,而且现有的环境法律规范又没有与民事、刑事、行政实体法和程序法有机结合。环境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而是现代国家所要克服的共同难题。日本法院在多年的环境案件审理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审判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本世纪末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律引导、规范和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一大批法律,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及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基本上做到有法可依。但是,在经济领域的法律还很不完备,特别是民族地区有关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尤嫌不足。因此,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同步,做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统一,甚至超前,以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导向、规范和保障。全国是这样,民族地区更应加强民族立法、经济立法,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而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规体系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执行的监督工作是民事执行能够有效实施的保障。目前,我国的民事执行监督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完善立法,确立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依法监督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从强化法律监督的职能出发,从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进行监督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如何完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改革与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执行是指人民法院运用国家强制力将生效的法律文书付诸实施以实现债权人权利的诉讼活动。我国现行民事执行存在较多的问题:实体法保障的缺陷,包括诚实信用原则适用范围偏窄,违反该原则时责任追究乏力,债务履行保证手段和措施不完善;程序法保障的缺陷,包括民事执行制度功能把握欠准,没有制定单一的民事执行法;执行制度的结构缺陷,债权确保机制及功能不全。因此,应从制定单独的民事强制执行法和健全民事执行机构两方面着手改革和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制度:包括制定单独的民事强制执行法;完善执行体制,健全执行机构。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的民事保全制度可以追溯到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程序试行通则(草案)》,行为保全制度在当时尚未初创;1992年到2012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法制建设、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的背景下,行为保全制度呈碎片化地在知识产权诉讼和海事诉讼等领域初步创设起来;2013年,以民事诉讼法的新一次修正为标志,行为保全制度正式被纳入到基本法律层面的民事保全制度体系中来。这一历史进程体现了实践变迁与制度规范变迁的双重互动规律以及我国法律制度变迁特有的"稳而慢"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法制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法制建设中,存在着不少困难。其中,法律的非整体化,法律解释的非科学化和正义价值的外生化这三个问题最为突出。这些困难需要我们在法制建设中不断地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区域法制建设已成为迫切需要,而以中央立法型供给模式和以行政区划为地域范围的地方立法型供给模式已不能适应区域法制建设的需要了。要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协作的优势,并创新地方立法协作方式,使之成为区域法制构建中的主要法律规范供给模式。而制定区域共同规章、将示范法引入其中以及赋予一定层次的政府协议以法律效力,是构建区域法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可再生能源法》与其他相关立法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不仅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配套规则和政策,也需要其他法律的协调和配合.我国既有的能源立法、行政立法、环境资源立法、经济立法以及民事立法等,尚没有或未能充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观,对于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问题还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不能够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面发挥激励作用,有些规定甚至成了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对现行的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相关法律进行检讨并完善相关立法,是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中,民事和经济法律关系主要由民间规则进行调整。近代以来,对于这些民间规则的改造成为法律转型的重要任务。就土地制度和地政管理而言,创立新的法律部门、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规则、改革民间陋习是国家制定法逐步取代旧有民间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民事经济法律关系近代转型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论民事习惯在我国民法中的合理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理论界》2009,(10):56-58
民事习惯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是一个分歧很大的问题.从习惯法的通常定义,我们发现习惯是比习惯法更宽泛的概念.民事习惯在各国的立法中的地位是不断变化的.在近代的某些时段,民事习惯曾经遭到漠视,但当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民事习惯在法律中的地位.现在我国由于对民事习惯研究不够,民事习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加强民事习惯研究,使民事习惯在民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法律效益之文化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效益之文化学探讨刘旺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此间,我国制定和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但另一方面,“法律向社会实际生活诸领域的推进和渗透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