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类有目的地从事认识与改造自然与社会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两个基本原则,即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因此,价值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课题。“价值”这个词无论在西方或东方,在远古的时候就存在了。但在人类文明史上真正对价值进行系统研究而形成哲学价值论,却仅有100年左右的时间。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方学术界才开始使用“价值学”这个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获得了迅速的进展。我国学者对价值问题的研究,则是80年代以后的事。实际上目前所谓的价值学研究基本上是价值哲学的研究。黄锦奎同志的专著《现代点石成金术——价值转化工程》综合吸取了前人与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给人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价值学的学科体系。他认为真正意义的价值学,不仅要研究价值哲学问题,而且更重要的要研究人类各个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等价值发展  相似文献   

2.
整个完整的价值学体系是由价值哲学、价值学、价值转化学、价值转化工程组成的庞大学科体系。价值哲学主要研究价值观,价值学主要研究价值的本质特点与运动变化规律,而价值转化学属于技术科学,主要研究价值转化规律与方法,价值转化工程是研究价值转化的软技术。鉴于国内外对价值学的研究主要是价值哲学,对真正意义的价值学研究甚少,而对研究价值转化规律与方法的价值转化学则几乎空白。  相似文献   

3.
文艺民俗学是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的文艺新学科.20多年来,文艺民俗学取得了喜人的研究成果.文艺民俗学学科的提出和确立本身有不同的学科立足点;文艺民俗学通过高校教育、师资培训和科研切磋等多种途径培养和壮大学术研究队伍;通过构建学术理论、开展批评实践,投身文化保护等行动,使学术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提升,学科应用色彩越来越强.文艺民俗学的前景广阔,但学科理论尚待进一步完善,如学科归属问题尚需进一步研讨、文艺民俗批评理论急需进行系统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文艺美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的学科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炎 《文史哲》2001,1(6):36-44
我国文艺学领域的学术发展,有赖于自觉的学科意识和内部的合理分工。这其间,文艺美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三大学科不仅在内容上要实现互补,而且在方法上要实现分工。只有真正明确了这一学科分野,才可能打破长期以来名异而实同、混沌而未分的研究模式,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文艺美学、文艺社会学和文艺心理学。  相似文献   

5.
价值范畴属于什么学科的范畴的问题,实际是涉及到价值理论——价值学研究的范围问题。对这个问题,苏联学者的看法很不一致。不仅在同意从马克思主义立场研究价值问题,但不主张有马克思主义价值学的人中间有分歧,而且就是坚决主张建立马克思主义价值学的研究者中间也有不同的看法。他们的看法归结起来,大体有八种观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艺美学学科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文艺美学学科诞生所需要的两个必备条件,即文艺整体观念的形成与现代美学体系的建立均完成于这一时期;二是朱光潜、宗白华等在这一时期已开始了文艺美学研究实践,李长之并于三四十年代尝试进行了文艺美学学科理论的建构.港台地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文艺美学研究,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是内地20世纪上半叶文艺美学研究传统的继承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学者对于建立文艺美学学科的倡导与研究实践,只是中国文艺美学学科走上学科自觉与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周平远 《湖南社会科学》2008,(5):139-142,159
中国文论30年所经历的从“去政治化”到“泛政治化”过程,也是一个从“泛学科化”到“去学科化”的过程。在1980年代具有整体性的“向内转”所引发的“新学科”运动与“泛学科化”思潮中,文艺社会学学科重建工作尽管相对滞后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与进展;而世纪之交的具有“向外突”性质的“文化转向”所导致的“去学科化”取向,却造成了文艺社会学重建工作的中断或“悬置”。作为文艺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学科交叉,既可以有偏重于文艺一社会之学的“文艺社会学”,也可以有偏重于社会一文艺之学的“社会文艺学”;既可以有文艺学学科定位,也可以有社会学学科定位。无论是“文学研究”还是“文化研究”,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和发展空间。因此,对于当下中国文艺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来说,建设具有“多维论”性质的文艺社会学现代形态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文艺社会学是80年代才受到国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门新兴学科,十多年来已经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如李泽厚的《美学的对象和范围》,吴慧、李平的《文艺社会学》;刘崇顺等人的《文艺社会学概说》、司马云杰的《文艺社会学论稿》、滕守尧的《艺术社会学描述》、花建、于沛的《文艺社会学》等。从1988年以来,这门年轻的学科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专题的研究,如《小说社会学初探》(徐启华)、《电影社会学初探》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论30年所经历的从"去政治化"到"泛政治化"过程,也是一个从"泛学科化"到"去学科化"的过程.在1980年代具有整体性的"向内转"所引发的"新学科"运动与"泛学科化"思潮中,文艺社会学学科重建工作尽管相对滞后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与进展;而世纪之交的具有"向外突"性质的"文化转向"所导致的"去学科化"取向,却造成了文艺社会学重建工作的中断或"悬置".作为文艺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学科交叉,既可以有偏重于文艺一社会之学的"文艺社会学",也可以有偏重于社会-文艺之学的"社会文艺学";既可以有文艺学学科定位,也可以有社会学学科定位.无论是"文学研究"还是"文化研究",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和发展空间.因此,对于当下中国文艺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来说,建设具有"多维论"性质的文艺社会学现代形态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新兴的交叉学科——文艺传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传播学,是文艺学与传播学两大类科学互相交叉地带生长出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或曰“边缘学科”。它是一门前途广大的当代新学科。当代新学科的建立主要是科学研究的高度综合化(应该指出,同时也进行着分化)的产物。从学科发展的内在因素看,这不仅是因为随着各门学科向广延发展,使它们之间的界限模糊而溶合了,也是由于各门学科向纵深发展,需要相互借助彼此的知识和方法。于是各门新兴学科便应运而生了。(1)以文艺学为例。今天来研究文艺,如果就文艺研究文艺,即用文艺学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积累的经验成果,来研究文艺在当前的综合发展过程,已显得捉肘见襟,收获甚微。而文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却迭见新论。比如文艺与心理学、  相似文献   

11.
知荣明耻是古今社会共有的价值追求,学术界有关荣辱观的研究持续不断。特别自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以来,荣辱观的研究成了学术界热点。近年来,学术界对儒家荣辱观及现代价值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研究的视野仍较窄,研究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拓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整体性的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揭示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方式——社会生产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内在机制和基本规律,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最重要的思想基础,也是当代中国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的称谓问题、马克思视域中"人的生产"概念及其特性、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和当代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提出尚需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 ,朝鲜 /韩国语日益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都设立了韩国语学校或韩国语专业 ,韩国语研究也比较活跃 ;世界各国学者力求阐明朝鲜语的系属问题 ,即朝鲜语与阿尔泰诸语的比较研究 ;朝鲜和韩国学者也对朝鲜语与阿尔泰语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观点有分歧 ;然而 ,朝鲜 /韩国语中确实存在与阿尔泰诸语言共同的成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留学生研究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喜所 《文史哲》2005,(4):109-115
中国留学生的研究从清末露出端倪,至“五四”之后的20年代逐步向前发展,初步奠定了根基;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时期则基本停滞,20世纪80年代重新崛起,发展势头强劲;90年代之后持续升温,研究队伍和研究领域都有大的拓展,成果斐然。台湾和香港的研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比较活跃,国外的研究则主要放在曾留学他们国家的中国留学生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外国旅行家、传教士、学者,纷纷进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少数民族古朴神奇的宗教文化.新时期国外学者的西南少数民族宗教调查研究,更显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是成果频出的国际显学.本文评述近代以来国外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认为外国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值得中国民族宗教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外倾社会心态制约着近代以来的中国戏剧变革最终走向了移植西方话剧的道路。人们对话剧的热情有时并不在话剧本身 ,而在于赋予话剧之外的那层心理色彩 ,在于人们对话剧的热情中把自己的社会心理倾向表达出来了。早期中国话剧研究的成果 ,对认识当代中国文艺的诸种现实多有裨益。话剧传入中国的文化史价值 ,主要不在于它传达了近代中国的意识形态 ,而在于它改变了传统中国戏剧的格局。早期话剧在文化史上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恰恰在于它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广大党员干部以及人民群众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和探究而形成的制度体系,凝结了全党上下的汗水和付出,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在该制度系统地统领下,全党全国万众一心,从而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显著的优势。在我国,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工作都需要依据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而进行。通过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制度自信的科学内涵、影响因素及时代价值,最终提出当前我国的制度自信的实践路径。这对新环境下贯彻和落实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未来发展的自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宋代开始,截至目前,对宋祁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初始阶段和发展阶段.前一阶段注重文献研究,在文集编撰和辑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后一阶段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并重而以文学研究成就突出,表现为研究论文增多,范围扩大,角度多元化、评判态度客观.同时,也存在文献整理不充分,创新性不够,研究范围和角度狭窄等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运用中的重大课题。艾思奇是这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之一。围绕"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主题,紧扣我们党理论创新发展的主线,在云南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会举办的首次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对艾思奇的思想理论、学术成果、历史贡献,以及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方面的当代启示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研究会的成立和相关学术研讨活动的持续开展,将有助于推动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20.
电子证据性质的澄清是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中急需跨越的法律障碍。虽然当下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在司法实务中对电子证据性质的;位确认定依然紧迫。而为实现传统商务与电子商务的自然磨合和无缝接轨,则应该在传统证据法律框架下谋求电子证据性质的界定,电子证据应是传统证据形式的电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