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崔广宇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5-26
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身上蕴含着沉郁浓重的悲剧色调:忍受着巨大生活折磨和精神重负的主人公,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信念的支撑,与苦难进行着顽强不懈的抗争。更为重要的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也汇入了这种悲剧情怀的合奏,于爱情中显示出主人公独具魅力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2.
孟颖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0-32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的爱情,包罗万象,各具特色。正是这些色彩纷呈的爱情为作品增添了不朽的艺术魅力。本文把《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分为最让人动心的爱、最苦涩的爱、令人震撼的爱、懦弱的爱等。这些爱情看似平淡,却演绎着大美。 相似文献
3.
4.
从《平凡的世界》结尾看路遥精神世界的深层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俏梅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9):72-76
结尾是最能考验一个长篇小说作家思想和艺术功力的关键环节,极重视结尾的路遥却为《平凡的世界》写出了一个不合情理的结尾。这不是因为作家技巧的贫弱,它显示了路遥人生观、世界观中由来已久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深刻矛盾。正是这深刻矛盾导致了《平凡的世界》两个主人公两条人生道路的“双构性”结构以及它的矛盾重重的结尾。 相似文献
5.
关注人性,是文学永远的主题,好的文学作品理应给人"美"的情感体验。路遥的作品字里行间始终闪烁着一种"人性美",本文从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入手,通过对作品审美主题的分析,以期使读者能从更深层次理解作品的审美取向和作者在作品中所透露出的伟大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8-72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它全景式地描写了当代中国从1957年至1985年间纷繁复杂的城乡生活,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的人物形象,在结构的营造、情节的推进、艺术风格等方面都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内在特质,也是路遥有意识创作具有史诗性风范作品的积极探索。《平凡的世界》在读者市场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但在学院派编写的文学史中却遭到了冷遇。它的成功与缺憾也折射出新时期现实主义史诗性创作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郭德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7,17(5)
从非文学视角论述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普通读者群中受欢迎的原因.路遥以城乡二元结构为整体叙述背景,敏锐地抓住了其中一些问题,并从文学角度给予了深度解析,他对巨大社会变迁过程中农村贫困地区人的生存状态及一些人在改变命运过程中奋斗历程的揭示可从哲学层面进行解读.路遥将自己深刻的生命体验融入作品中,对生活世界中一些最基本感情的深入描写很容易打动普通读者. 相似文献
8.
王俊虎范婷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5):69-73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代表作品之一,其经典意义不言而喻。基于经典作品内涵的再阐释性,存在主义为读者解读路遥及其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路遥无论是在创作个性上还是在具体文本创作中,都不难发现其与存在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精神契合。《平凡的世界》虽展现出了存在主义元素,但并不意味路遥就是存在主义者。路遥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意蕴是无意识的,它更多的是与中国本土结合后生成的独特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9.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在20世纪80年代那个物质匮乏的时期,村里高中生都是凤毛麟角.更别说找到一些能看的书籍了。到我上初中的时候,虽然可以去县城里买书了,有了见到更多的书的机会,也读了不少的散文、杂文或者微型小说,但是在记忆里只有一本书对我影响很大。这就是已故文学大师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孙佃鑫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55-57
分析指出,爱情作为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叙述主题之一,作者在书中展现了爱情的多种形式和可能。小说中,年轻一代对爱情的追求执著而坚定,寻求爱情对传统的突围。但是传统的力量毕竟真实而强大地存在着,在这种追求中,面临着难以摆脱的困境。对具体事例产生的文化与社会背景进行逐一剖析,有助于客观地把握爱情与传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华杰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1):124-128
本文在对《孙子兵法》形成前后历史时期的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水平进行梳理,尤其是对当时盛行的“鬼神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孙子兵法》与同侪先贤相比确实表现出了超前的唯物世界观的结论.并论述了《孙子兵法》在相对先进的唯物世界观的指导下,基于对国防和战争领域的思考与研究所表现出的成熟的辩证思维和理性的实证思维、成型的系统思维、敏锐的直觉思维以及超常的破规思维等独特思维方式在认识和实践层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曹操《孙子略解》的兵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中国的兵学领域也影响深远。他的兵学著述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对其他兵书的集抄,二是基于个人军事思想的创作,三是对诸兵家经典的注解。除《孙子略解》外,其他各书皆已亡佚。曹操单独将"十三篇"注解流传,恢复了孙武"兵经"原貌,纠正了人们对《孙子》认知的混乱。曹操《孙子略解》的特点,一是主旨鲜明,行文简练而切要;二是立足人事,贯彻理性精神。可以说,在对一些关键篇章和字句涵义的把握上,曹操最能得《孙子》之真谛。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化滞后"的真正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建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2):85-87
我国的城市化滞后,不是与其它国家相比较而言的人口城市化滞后,而是市场化的城市化机制未能建立与有效发挥作用,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分布未达到均衡状态时,流动受阻引起的非农产业城市化滞后与人口城市化滞后的双重滞后。 相似文献
15.
黄明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0(2):59-63
“均平”与“协调”观承认“均平”与“协调”是事物自身属性和发展趋势,它集中表面于孙中山思想的六个方面,是孔子的“正名”、“均无贫”与董仲舒的“三纲”、“均贫富”思想的承传与弘扬。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海德格尔分处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语境,但是,他们都是沿着克尔凯郭尔开凿的精神隧道不断前行的生活勘探者.在他们之间虽然不存在直接的影响关系,但是,由于他们拥有共同的影响源而相遇在"思"的"林中路"上."个一群"的对立性并置是鲁迅"思想原点"和"精神本体"的支点,他对"庸众"的认知与海德格尔对"常人"的哲思存在着许多可供比较阐发之处,这种比较阐发研究可以加深对鲁迅思想深广度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徐祖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0(2):73-78
路遥在他《平凡的世界》这部代表作中,形象地表述了一种“圆”的思想。作品所描绘的圆,既有结构布局的大开大合,更有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其形态丰富多彩,内涵独特深刻。“圆”是对生活规律的艺术概括。小说中每个人物都生活在自己特有的圆形之中,既有悲痛,更有追求;既有苦涩,更有幸福。路遥笔下的圆,其圆心和内核就是劳动.所以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永无止境地向前运动。 相似文献
18.
杜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2(1):82-86
“势”,是著名潮籍国画大师孙星阁艺术创作的核心理念,在其诗书画艺术尤其是山水画的创作中,他创造性地承接了这一审美传统,体现了对“势”的独特理解和表现。其书画艺术中的“势”之美源于画家“胸有丘壑”的审美体验,呈现出“势”“合”相生的整体和谐之美,也是本于“师法自然”、独有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