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网络传播的新技术时代,网络游戏成为人们身份认同的一种存在和情境,或者是一种社会建构.在网络游戏中,游戏的参与者是通过数据网相联结,以电子文本化的虚拟身份来展示或想象主体身份的.与传统的游戏不同,网络游戏的游戏者在电脑屏幕上的"窗口"环境中进行着多重身份的生活.这种分散的自我使得游戏者在同一时间里往往处于多个世界,扮演多个角色.这样,现代人的自我体验在网络游戏中更像是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多种探索和实验,游戏者体验到了多样化、异质性、片段化、去中心的自我.本文将从游戏文化研究的角度,围绕对网络游戏中身份认同基本特征的分析,以期对作为大众文化一种的网络游戏文化现象进行理论之反思.  相似文献   

2.
网络游戏以其逼真的虚拟现实性、超强的娱乐性、操作简易性等特点,受到众多青少年追捧。网络游戏在引导青少年体验团队协作、交往乐趣与生命体验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然而,网络游戏的商业推进模式和猎奇竞争机制,极易对青少年产生游戏沉迷、道德失范、暴力行为脱敏、时间意识淡漠等负面影响。发展网络游戏产业,引导游戏价值取向,需要在网络游戏设计开发、运营管理、自律教育等方面加强价值引导,传递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古代侠客文化与现代网络游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侠客文化以其广泛性和丰富性在普通中国人心中占有重要一席。如果说“义”反映的是侠客文化的道德内涵,“武”则是这种道德内涵得以外在实现的必要途径,二者共同构成了侠客文化的主要内容。现代网络游戏的出现,给中国人的侠客情结提供了一个新的展示空间。壮大网络游戏产业需要民族文化,尤其在日本、韩国等网络游戏大举向我国市场扩张之际,要在游戏文化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侠客文化必将成为网络游戏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命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处理生命价值问题所持有的根本观念。随着互联网与社会生活的快速渗透融合,以网络为载体,以竞技参与、虚拟角色和生动体验为特征的网络游戏,将游戏的趣味性、竞技性和互动性发挥到极致,网络游戏日益超越传统游戏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地位而大行其道,由此引出的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也日渐受到关注。客观分析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影响,权衡利弊,因势利导,对正处于生命价值观形塑关键期的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游戏传播包含有五个层次:传播者到游戏者的大众传播,传播者与游戏者之间的类组织传播,游戏者基于游戏平台的组织传播,游戏者之间的类人际传播,游戏者与自身虚拟角色的类自我传播关系。通过建构一个网络游戏复合传播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游戏的传播机制进行分析,可知网络游戏传播具有两个特点:(1)网络游戏传播是一种隐形的大众传播方式,其传播的单向性隐藏于基于游戏平台发生的类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以及类人内传播之中。(2)游戏者通过游戏平台的虚拟实践与媒介体验,自愿"被迫"接受传播者的文化符号、文化内容与文化观念,并在某种程度上内化为真实自我与真实行为。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现对网络游戏播放著作权问题的探讨未区分不同网络游戏的类型,从而导致对该问题的分析过于笼统和不精确,应以网络游戏动态画面为切入视角,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游戏播放的著作权问题加以分析。网络游戏分为竞技策略类和角色扮演类。竞技类动态画面既非表达,也不体现思想,所以不构成作品;画面中包含游戏制作者享有著作权的独创性元素的,对动态画面的使用行为构成对组成元素的转换性使用,不属于对游戏制作者著作权的侵权。角色扮演类动态画面反映出一定的剧情,是制作者思想的体现,可视为作品并适用影视作品的规则;呈现角色扮演类动态画面构成对游戏制作者所享有的动态画面著作权的侵犯,但在个别游戏中要考虑合理使用的适用空间。  相似文献   

7.
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因特网的逐步普及,促进了网络游戏的迅速扩张。伴随着网络游戏的不断升级,它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在补充和完善整体世界观的同时导致拜金主义,充实人生观的同时扭曲社交观念,正确导向现实价值观的同时滋生享乐主义。因此,本文就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探讨,以期从中发掘具有积极意义的层面,并加以引导与拓展,进而利用网络游戏赋予当代大学生以合乎民族发展、时代进步的思想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8.
社会道德的行为方式和行动方向对社会的整体进步与和谐具有基本的指引作用,而在社会的组织行为中,网络游戏对社会道德实践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但是,在这一事实背后,网络游戏侧重于男性群体的角色扮演,使得对社会道德实践产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因此,针对这一事实,以不同性别的视角进一步考证网络游戏对社会道德实践的作用机理,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游戏文化身份的合法性时常受到质疑,根源在于哲学上游戏概念与艺术及自由的关系、社会学上游戏的原罪观、以及大众文化的原罪.因此对网络游戏文化存在的合法性的确立也就建立在对这三方面的剥析上,以及网络游戏文化结构的解析上.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网络游戏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尤其是角色扮演类的网络游戏,更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众多忠实的玩家.目前我国国内经常性的网络游戏玩家已经达到800万人,而网络游戏玩家的总数则已经超过了3000万人.虚拟的网络游戏平台提供给玩家一个与现实世界很相像的虚拟社会.然而,与现实社会一样,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也是不安全的.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也常常可能会遭到黑客的恶意攻击以及游戏中的财物或游戏账号的被骗和被盗.因此,虚拟财产在内的网络纠纷也正在迅速增多.  相似文献   

11.
教育游戏--网络游戏与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游戏虽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娱乐的重要成分,但其一直为人所诟病.教育游戏的提出为网络游戏在教育中的应用找到了可行之路.针对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做了一点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宋湘绮 《云梦学刊》2002,23(4):88-89,98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迎接互联网带来的巨大挑战。面对这些,高校的管理在要调整战略、主动出击,注重加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网上正面思想政治工作特色.提高网上文化品位;还要加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规范网上道德行为,促进校园网络文明建设;增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3.
与现实社区不同,虚拟人际互动场域———网游社区中的人际冲突具有新特点。运用人际冲突的相关理论,结合个案访谈发现:网游社区的人际冲突主要表现为辱骂、“发病毒”、“打下线”等形式,主要发生在个体与个体玩家、个体与群体玩家、群体与群体玩家之间;原因在于玩家虚拟角色间的利益、权力、地位的争夺,游戏过程中双方意见不一致,游戏过程中玩家不遵守游戏规则等方面。未来可以从政府、网游商、学校、网游社区成员等方面采取措施控制玩家间的破坏性人际冲突。  相似文献   

14.
自维特根斯坦提出语言游戏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将博弈论与语言学相结合,提出了语言博弈论的说法。在语言博弈观点的视角下,本文对语言系统的词义博弈进行研究,认为命名新事物后该词必须能参与语言博弈,使之具有意义,人们也必须参与与该词相关联的语言博弈才称得上是掌据了该词的意义;同时一个具有意义的新词才能具备完善的语言系统,经过历史的演练词义会出现扩张、缩减等现象。  相似文献   

15.
游戏教学作为大学德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的一种重要尝试具有积极的德育功能。这种课堂游戏的设计和规则要体现游戏原始道德现象的有效性,游戏越贴近现实其有效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16.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型政治参与方式在我国的兴起,主要是由于目前政治生态条件下公民自发表达的无效,以及渊源于匿名性和平等性的网络参与在规避可能遭遇的实然表达所带来的政治风险方面的优势。但是网络政治参与在推动新型政治输入的情况下,也带来了一些诸如极端自由、网络话语强权等可能冲击社会稳定的新问题。目前,网络方面的技术困境和网民分散化,以及政府自身的网络规范缺失、决策封闭性等,都成为政府应对这些新问题的障碍。所以,政府维稳应着重于完善网络参与规范、推动网民理性化和实现政务公开。  相似文献   

17.
李学斌 《阴山学刊》2012,(2):55-59,118
游戏是人类文化的母体,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隐喻和象征。它以自身的存在为目的,因而具有超功利的特性。对于孩子来说,游戏不仅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满足并释放孩子的情感;而且还促进了儿童认知的发展和思维的建构,极大程度提升了儿童自我探索、自我把握、自我超越的能力。除此之外,儿童游戏与文学审美无论从表现形态、内在结构,还是呈现方式、现实功能上,都具有内在的契合。从这个层面上说,文学审美之于成人作家和儿童读者,就是一种游戏,一种想象的、审美的游戏。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形式,互联网迅速、及时、互动性强等特点使其以迅猛的势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然而,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互联网空间上也伴随着网络暴力游戏风靡、信息垃圾泛滥、色情网站兴盛等诸多问题。青少年人群作为占近一半比例的网民,是网络行为的主体力量,也可能成为网络暴力主要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9.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范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网络投票、网络竞选是西方国家网络民主发展的范式特征,当前,中国网络民主呈现出与其不同的范式.在功能上,中国网络民主更凸显强烈的民意表达功能;在作用上,起到维护权利和进行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在态势上,呈现"官民"良性互动的发展趋势;在形式上,民主参与以讨论和提供建议为主,以协商民主为主要形式;在发展水平上,网络民主的发展依然处于初步阶段,面临着数字鸿沟、分散化与失序化以及非理性化与娱乐化等诸多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伴随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手机游戏产业日益成为数字娱乐文化产业中的主力军。由于国内手机游戏用户数量大、年龄低的特点,以及智能手机使手机游戏呈现出游戏载体智能化、游戏软件多样化、厂商利益链条化、政府监管复杂化等新特点,手机游戏产业存在游戏软件安全性、合法性以及游戏内容健康性等社会负面问题。为使手机游戏产业健康发展,制作商应把效益与文化建设相融合;用户提高安全意识,家长转变对游戏的态度,重视但不过分夸大游戏的负面效应;政府制定游戏分级制度、加大对公益类、教育类游戏软件开发的支持、保护手机游戏软件知识产权,争取把手机游戏产业打造成文化产业链中新的“金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