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加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工作,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平衡统计司于1986年5月15日至21日在南昌市召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测算座谈会。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纪要如下: 一、关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测算的重要性 大家一致认为,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总量测算,是经济体制改革给经济综合部门提出的一项新的重要工作。过去我们研究综合平衡问题,基本上是在封闭式的产品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反映总供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很少反映货币资金的运动情况。在目前开放型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过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用价值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的形成过程。使用价值(产品)运动形成总供给,价值(货币资金)运动形成总需求。因此,研究综合平衡问题,不仅要研究总供给方面,还要研究总需求方面,这样才能如实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面情况。大家认为,统计部门掌握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资料,有条件也有可能做好测算工作。  相似文献   

2.
游宏炳 《统计研究》1987,4(1):13-18
一、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范围。总需求和总供给区别于单个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而是包括所有单个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的需求总量和供给总量。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及其各个组成部分,通常可用统计方法来测定。总供给就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生产量,它同国民经济总量指标是相联系的。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总量指标有: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国内(民)生产总值。这样,研究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关系,就可有三种不同的范围。它们的区别在于: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集中表现为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社会总供给是指向社会提供的全部使用价值的总量,由生产过程决定;社会总需求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即社会总购买力,由分配过程决定。因此,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实质上是使用价值的生产总额和价值的分配总额的关系。研究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仅要向后看,即了解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规模、构成,更应向前看,即规划总供给,预测总需求,便买方和卖方的计划和意图按现行价格计算获得一致,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坚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是“七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反映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标志的指标有哪些,这两个总量如  相似文献   

5.
要探讨社会物质产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关系,首要的问题是弄清社会物质产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科学含义,以及它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社会物质产品总供求与社会总供求是两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相互联系的一面在于:1.它们都是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的一对具体数量,而不是抽象的数量。2.它们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反映被研究对象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条件下的数量规模的。  相似文献   

6.
总供给与总需求统计不仅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进行宏观监测和调控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内涵及其测算方法目前尚未完全统一,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研究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问题.本文试图利用全社会投入产出扩展表来测算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规模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从1985年开始正式核算国民生产总值的。准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总量指标,对于评价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和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由于这项核算工作起步较晚,涉及面广,加之统计方法制度尚不够完善,因而国民生产总值总量数字的核算尚存在较多问题,难以准确地衡量和反映我国实际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具体表现在国民经济的宏观分析与研究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矛盾现象:1.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差的变动与实际的经济现象相背离。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是形成社会总供给的主体,1984—1988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社会总供给  相似文献   

8.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首要标志就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相对平衡。国家机器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正确运用各种经济、法律工具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尽量使之以相对健康的状态运行在相对平衡的轨  相似文献   

9.
杨缅昆 《统计研究》1990,7(4):29-33
一、对建立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基本认识为了满足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需要,经过统计学界多年的理论研究和论证,社会总供需统计终于作为一种核算模式被纳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1989年修订稿)。这是在国民核算体系改革实践中,立足于我国实际,在博采各国之长的基础上,勇于革新的一个创举。众所周知,无论MPS,还是SNA,都没有开展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先例。虽然社会总供需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渊源于西方宏观经济学,但西方国家在定义总供给和总需求概念时,将它们分别等同于按分配法和按支出法计算的国民收入,由此必然推导出在统计上社会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的结论。事实上,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现象,彼此不存在必然相等的条件。它们总会出现或大或小的数量缺口。显而易见,这种以国民收入统计代替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做法,不仅在理论上难于自圆其说,而且在实践上无益于宏观经济调控。  相似文献   

10.
《统计研究》1987,4(3):78-80
由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统计理论和方法科学讨论会,1986年12月15日至19日在无锡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部分省市统计局和高等院校的代表、国家计委综合局、国家统计局有关司的同志。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岳巍同志在会议开始做了重要讲话。会议就建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统计与分析工作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目的与作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科学范畴,失衡的原因及其表现、测算口径与方法以及是否存在平衡差及其在统计上的表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邱晓华 《统计研究》1989,6(2):12-14
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1985-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0.7%,但国内市场的供求矛盾却日益突出,抢购风迭起,零售物价急剧上涨,1985-1988年平均每年上涨10%,形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在于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随着扩权让利放活,地方、部门、企业利益逐渐强化,而传统的宏观调控手段过早弱化,新的宏观调控手段又尚未建立健全。一些部门、地方和企业,在改革、外放、搞活过程中往往从局部利益出发,急于求富,形成新的需求膨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13.
曾五一 《统计研究》1994,11(3):18-24
社会总供需平衡统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曾五一社会总供需的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集中表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同民经济的管理形式正在由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控制为主转变,对社会总供需的调控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有效地...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测算概念 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作为需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购买能力,二是有购买欲望。概括地说,需求就是一定时期内愿意支付的购买力,有购买力在当期内不愿支付则表现为潜在的需求。作为供给,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供应能力,二是有供应出售的愿望。概括地说,供给就是一定时期愿意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有供应能力而不愿提供,则表现为潜在供给。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积累和消费保持适当比例”,作为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这一基本指导原则的提出,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经济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我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证明: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失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关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多数只考虑如增加值之类的"好"产出,从而忽略了环境污染"坏"产出,故对工业发展效率的评价出现失真。鉴此,通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重新测算考虑环境污染约束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寻找行业"创新者",同时与不考虑环境污染约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实证研究发现:虽然忽略环境约束会低估技术效率水平和技术效率指数,但会高估技术进步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行业"创新者"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尤其是环境污染较低的行业。  相似文献   

17.
陈林等 《统计研究》2015,32(11):26-35
不同于传统的成本函数实证研究,本文关注的是企业间异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成本函数估计的影响。为此,本文首次从CES生产函数推导出一个包含全要素生产率的完整的成本函数模型,并以中国大型重化工企业的2003-2007年样本进行回归,同时使用传统模型与SFA模型回归,以进行方法论上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确实对成本函数估计产生了重要影响,改良前的传统模型可能出现“遗漏变量”问题,使似不相关回归产生内生性问题。三种方法的回归结果表明:非国有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是显著的,但国有企业的规模经济检验结果却不稳健——不同方法的测度结果不一致。因此,政府在制定规制、扶持与补贴等政策前,规模经济的测度应该尽量考虑到企业异质性,并使用多种检验方法,以保证政策干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卫生总费用增长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函数出发,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一个卫生总费用增长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中国1978~2003年数据进行实证。结论为:经济增长是中国卫生总费用增长的最主要因素,1996年以来政府公共预算卫生费用支出的减少也对卫生总费用的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医生诱导需求对卫生总费用增长的影响不大;人口老龄化还没有对医疗费用增长产生显著影响。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武洁  李桂芝 《统计研究》2011,28(2):76-80
 本文以年度人口变动调查为基础,通过调查指标之间的关系、人口变动自身特征与抽查的情况,对我国各地区常住人口的推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各种评估推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比较,根据各地区人口流动特点与人口基数,选择合适的评估推算方法,准确推算出各地常住人口数据。如何加强全国与各地数据衔接问题是今后推算评估数据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