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修散文有纡徐含蓄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他在散文创作时成功运用转折法有关,这种转折法又可分为明转法和暗转法两类。这种散文创作方法是他主张"熟"的创作理念作用的结果,也是欧阳修散文风格学韩而不类韩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对建立宋代散文审美风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风格,前人虽已作过探讨,但多半是对单篇名作的赏析,更少专文探讨他的小品杂记.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试图从欧公的小品杂记类作品入手,探讨领略欧阳修的散文创作风格,即前人所谓"六一风神".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简易流畅的行文风格不但自具特色,而且还引导了有宋一代散文美学风范的确立。欧阳修求简的散文创作理论是在宗经复古的大的学术背景下,向圣人经典简易风格学习的结果,他对中国传统的文章求简理论有系统而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善于镕裁是欧阳修文备众体、各极其工的重要原因。立言不朽的创作思想使欧阳修在创作时始终保持审慎的态度,这种态度又使其特别强调镕裁,包括主旨大意的选炼、篇章结构的安排、字词句段的斟酌和内容详略的把握,欧阳修的散文也因此具有丰约中度、简著自然的审美风格,获得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北宋仁宗庆历前后是中国学术史上重要的转型期,"以人为本"是这一时期学术思想的亮点。在众多庆历学人中,学坛盟主欧阳修"以人为本"的学术思想颇具典型性,而这种思想又直接影响到了他的散文理论及散文创作,对宋代散文审美风范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散文具有明显"缓"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章法安排、句法安排以及用字等方面,"缓"的风格对欧文形成摇曳多情的审美效果、摆脱韩愈文风、自立门户以及引导元明散文风尚都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强调欧文"缓"的风格对深入研究欧阳修散文,甚至是宋代散文都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北宋以前,期许成为圣贤的人不在少数,但就整个社会而论,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的风气,以圣贤自居的做法也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北宋的欧阳修扭转了这一局面,欧阳修具有浓重的"圣贤情结":第一,他热衷于对"圣贤"之道的体认和阐释;第二,他有着浓重的自觉比拟圣贤的文化心态;第三,尤其重要的是这种"圣贤情结"表现在他一生的实践中,他在"立德"、"立言"和"立功"等方面都堪称典范。欧阳修所具备的这种"圣贤情结"有着深刻的认识价值:它充分表明了宋初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再次高扬;在欧阳修"圣贤情结"的影响下,众多知识分子坚定地认为成为"圣贤"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认定自己通过努力完全有成为"圣贤"的可能;另外,欧阳修散文简约明白风格的形成也与他有意识地追摹圣贤经典风格有相当大的关联,甚至影响到了宋代众多"拟圣派"作家的出现,这可以看作是欧阳修"圣贤情结"对其散文创作,乃至于宋代散文风貌的形成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是明代中叶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力矫秦汉派的拟古流弊,标榜唐宋散文,尤以欧阳修和曾巩的散文作为其推崇对象。其中,曾巩对唐宋派代表人物王慎中的影响最深。王慎中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对曾巩散文的创作理论及创作手法都有所继承。本文通过考究王慎中对曾巩散文的文道观的认可,以及他推崇曾巩散文的原因,以期从总体上把握唐宋派对唐宋散文的文学接受。  相似文献   

9.
2007年8月7日至9日,由中国古代散文学会主办,中共永丰县委、县人民政府与井冈山大学具体承办的纪念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欧阳修故里永丰县城隆重召开。79位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就欧阳修的生平思想、散文及诗词创作等,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讨。会上成立欧阳修研究中心,欧阳修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既是文坛领袖,又是著名的史学家,其深刻的史学思想以及历史编纂实践对他的散文创作,尤其是碑志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在碑志创作中自觉地运用修史的精神和具体的创作方法,体现出了以史笔为碑志的创作特色,并为后代的碑志创作开辟了新的境界,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1.
"庆历学术"是指北宋仁宗庆历前后流行的包括了宗经复古、以人为本和求新求奇的学术理念与学术风气。这种理念与风气也与当时散文创作息息相关。因为学风的丕变与文风的变革紧密相联,庆历学术理念与散文创作观念有着明显的共通性,而且庆历学人是当时学术变古与文风转变的共同担当者,这些都为庆历学术影响到当时的散文创作提供了可能,而这种可能性在欧阳修身上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由于其散文的平正温雅而别具一格。曾巩在散文中表现出温厚平和、含蓄深沉的情感特征,既不同于欧阳修的深情绵邈、感慨淋漓,也不同于王安石的果敢斩截、刚直峭激。这种散文风格的形成与他在散文中表现的感情有很大关系。曾巩散文的情感主流是温和含蓄,很少激情洋溢,这是形成其散文平正温雅风格的重要物质前提。淡化情感、注重平衡式抒情或说理是他化解不平情感的具体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于苏轼的超迈放逸,不同于王安石的简劲果敢,也不同于欧阳修的温婉多情,平正温雅是曾巩文风最鲜明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曾巩散文的特色,与其说是语言艺术的成功,毋宁说是人生态度上的特点.可以看到,曾巩平正温雅的文章风格并不是孤立形成的,文章是其生命的有机构成,其创作风格必然与人生的整体态度相关联.因此只有将其文学创作的理念置于全部人生思考的背景中去考察,才能真正把握其文章风格.曾巩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对儒学作出了合于自己人生态势的解读,也就是说,他的人生思考和行动轨迹基本对应着他对儒学的思考,他的文章则是他的思考轨迹在语言上的对象化,也是他生命形式的忠实展现.  相似文献   

14.
北宋庆历前后是中国学术转型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表现出来的经世致用、以人为本等学术思想以及求新求变的学术风气也自具特色。厘清“庆历学术”的时限、代表人物以及主要学术观点,不只对研究北宋学术发展史很有意义,尤其重要的是,深刻把握“庆历学术”的丰富内涵对研究当时的文学,特别是散文创作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雪 《东方论坛》2011,(6):53-56,64
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转变以及纯文学意义上散文概念的出现,使写作主体的身份特征由以往的多重社会身份向文学层面转变,这种特点在现代主要散文家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钱钟书、梁实秋等的文学身份中集中体现出来。由中国现代散文创作成就可见,散文创作的风格和成就是和主体的文学身份质素密切相关的,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主体身份向文学层面的转变,是现代散文文学性增强、白话文语体魅力充分呈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北宋著名散文家欧阳修在《与黄校书论文章书》中提出“文章系乎治乱之说”,认为能“见其弊而识其所以革之者”才是好作家;“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他的散文,是很好地贯彻了这一创作主张的。 当然,欧阳修的散文内容涉及面很广。  相似文献   

17.
评论界对余秋雨散文的研究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在文化意蕴上,余氏散文从一而终都灌注着文化这一鲜明的主题:主要表现为历史文化反思,文人隐忧,精英意识,文化人格的重建等;在创作风格上,余氏散文突破了传统小品散文的文体约束,在表现手法上有自己的独到的运用,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美学风格.这可以从对传统散文的突破、语言特色、结构模式以及表现手法上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8.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由于他的宗教意识与宗教观念,形成了他不同于任何作家的极富个性的艺术风格.这种独特的风格不仅表现在他的小说中,同时也反映在他的散文创作中空灵玄奥,透过佛光审视社会,解剖人生.正是这独具个性的散文奠定了他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并不反对早期西昆体诗文风格,尤其肯定其善“用事”的创作特点。后世评论者之所以有欧阳修反对西昆体的误解,主要是与后期西昆作家创作风格蜕变有关,即由善“用事”、求雅正到艰涩怪异的转变。论者未能洞晓前、后西昆作家诗文风格的变化,将西昆体看作是一个风格不变的整体笼统论述,这是造成欧阳修反对“西昆体”误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简朴奇崛而又任情爽洒的风格是徐渭才情、真情与傲情在其散文创作中的显现,也是他对本色化的艺术追求。而这种风格的形成是他师古、师今、师心的必然结果,师古而成奇崛之势,师今而成简朴之气,师心而任情啸傲,从而奠定了他在散文创作中独特卓绝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