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犹使也”说张耘梅《战国策·秦策》:"向欲以齐事王,使攻来也。""向"指冷向,人名。汉人高诱注:"以犹使也。"考诸古籍,"以"训"使"者不乏其例:1、《尚书·君》:"我不以后人迷。"2、《孟子·公孙丑上》:"管子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意即管子使...  相似文献   

2.
汉初无为而治的黄老政策在文景时期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帝四经》的出土不仅证实了当时黄老思想流行,且统治者实施黄老政策的文本依据很可能就是以《黄帝四经》为代表的一批黄老学著作。本文以《管子》为个案,依次从曹参治理齐地与《管子》黄老,《黄帝四经》与《管子》黄老,曹参、陈平为政实践与《管子》黄老等三个方面,论述汉初文景时期对《管子》中黄老思想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紧紧围绕管子与国学这个主题,针对《管子》在国学中的地位、《管子》的礼、法思想、《管子》的孝文化、《管子》有关边疆、资源与环境等的思想、《管子》有关珍惜人力并重视人才的思想等展开论述和研讨。  相似文献   

4.
《管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伟大的经济巨著。在现存的《管子》七十六篇中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涉及经济问题,其中《国蓄》、《乘马》、《山国轨》和《轻重》等十余篇则几乎全部是论述货币、价格、流通和财政等问题。因而《管子》是研究我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一部重要书籍。在价格思想方面,《管子》对物价变动的原因、规律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国家干预物价的必要性及其对策等问题,均有比较深入细致的阐述和分析,在某些方面的见解是很卓越的。本文就这几个问题进行剖视。  相似文献   

5.
《管子》的人生价值观邱文山在中国人生哲学史上,《管子》第一个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管子·霸言》,以下所引,只注篇名)这一思想的提出,使《管子》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思想先驱。《管子》的人本主义思想,集中体...  相似文献   

6.
《管子》法治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杂糅各家学说,内容极为宏富庞杂,全书主要以“道法”为纲要,以“法治”为核心,尤其是“以法治国”思想注重法治而不否定道德教化,倡导礼义廉耻而拒绝人治学说,深邃精湛,独具特色。《管子》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对法的特征、法的作用、法的制定、法的推行、德教与法并重诸方面的论述中  相似文献   

7.
“《管子》四篇”存在着明显的“实化”精神、“虚化”政治的问题,这一问题与中国“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政治思想传统完全契合。本文着重辨析了“《管子》四篇”将老子之“道”往实际政治的方向引领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管子》四篇”中所表现出的君主专制思想因素,也将“《管子》四篇”对政治活动中精神作用的夸大与其他思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各构成要素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即"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尊严、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纲要》所要求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人人成功为目标,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内涵,倡导"人文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管子》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出现的一部宏伟的经济巨著①,在现存《管子》76篇中,大部分内容均涉及到经济问题,其中尤以《轻重篇》对经济问题的论述最为丰富,从管理思想角度看,可以说是一部封建社会国民经济管理学。其中特别是对商品、货币、价格、市场的管理讲得最多,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本文仅就“轻重论”中的宏观调控思想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学习西方富强之本的思想,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思潮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显著标志。他所阐释的西方富强之本,其总纲是"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其内涵则包括以政治为本、以格致为本、以学术为本和以经济为本等极为丰富且不乏深远之见的思想观点。这些观点将民主性的政治制度和近代化指向的大政方针作为国家富强的根本,表明郑观应对西方的认识和理解已达到相当准确而深入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诗歌的"兴"的界说,不同历史阶段有所不同.从大处看,以六朝为界,分野显然.<诗经>兴体诗的"兴"其本质是"起";六朝后的诗歌,"兴"的本质则是"感".<诗经>兴体诗是借物起兴,较单一;六朝以后诗歌则是感物兴情,较复杂.<诗经>兴体诗中情与景大都只是局部交融,六朝以后诗歌的"兴",其情与景渐趋"融彻".但是从总体上说,作为美学范畴的"兴',其本质都是物对心的感发和心与物的相互契合.  相似文献   

12.
《管子》的"名"并不是传统所理解的"概念",而是一种用以标记、指称事物的名称符号。在《管子》中包含了较丰富的语词符号思想,它具体探讨了"名"的生成及其作用、语词符号与指称对象的关系以及规范这种关系的意义等问题。《管子》的语词符号思想,对于当今的符号学理论研究,仍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因"这一范畴在老子以后的先秦道家理论中,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在现实中落实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国语》、《黄帝四经》中多提及"因天"思想,即顺应天道,《管子》中创造性的提出"静因之道"命题,完善了道家的方法论,为此,通过对以上思想的分析探讨了"因"这一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是以实践为价值取向的理论学科和学术事业,自然辩证法界"为国服务"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稳固的社会实践基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特点,在"为国服务"中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根据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构成和发展状况,从"学科"、"学术"和"事业"三个层面,正确处理"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直接为"和"间接为"的关系,努力实现"为国服务"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5.
自汉武帝实行儒术独尊政策至东汉末年三百年的时间里,《管子》的研究成果不多。其间,司马迁、刘向对《管子》的探讨,如《管子》与管仲的关系,《管子》的早期流传,《管子》的思想指向、文辞特征等,在整个《管子》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刘向对《管子》的编校更是意义重大,它标志着《管子》散篇传播时代的结束和其定本传播时代的开始。由于司马迁是在为管仲作的列传中提及《管子》而非专论,刘向写的《管子叙录》又有交待未清之处,因而留给后世学者许多难解的疑团。  相似文献   

16.
管子、韩非的人性论都是其著书立说的前提基础。管、韩同属法家,其人性论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经验主义人性论的代表,都是为其政治立说而服务的。管、韩在法家内部分属不同派别,其人性论也存在着相异点:首先在对待儒家式道德态度上,管子采取的是包容性态度,把道德也看作人性所趋之"利",而韩非则采取的是拒斥道德之术的反儒立场,把人性所趋之"利"仅限定为纯粹的外在之功利;其次二者人性论所服务的执政者类型以及治国理念也存在着相异之处。总体上看,管子的人性论思想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而韩非的人性论思想更具有革命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期,曾痴迷西学的梁启超复归传统开始了管学研究。他考订《管子》真伪及思想流派,以期重新定位不同于商、韩法治的政治大家。梁氏以近代视角和国际主义眼光研究管学,从中梳理出许多珍贵的法治和经济思想。管子的民贵主张、德法并重的观念、卓越的经济理论,都得到梁氏的高度赞赏。他从治国富民的政治角度认识管学的神妙,并借以构建自己改造社会的思想体系。虽然从政失败,但其独到的见解对后世的管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银雀山汉简出土之后,汉简《〈守法〉、〈守令〉等十三篇》纳入研究者的视野,研究者多从中考查汉简反映的战国时齐国土地制度、粮食产量、法律制度,亦有从词语角度进行研究者。《十三篇》中《王兵》篇的内容分别见于《管子》中《参患》、《七法》、《兵法》、《地图》等篇。以《王兵》与《管子》相关篇章作比对,考察《管子》版本的流变和乾嘉以来学者研究《管子》的成就,可以发现汉简《王兵》可以校正《管子》版本流传中的讹误,《管子》传世本亦可以帮助银雀山汉简的释读。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什么”是在确立“某种东西是文学”的观念之后对文学所作的系统解说,但文学观念的确立受到时代与地域的严重制约;而“什么是文学”则意在追问:在任何以语言为工具的言说方式之中,什么样的言说方式可以称之为文学——它要求对文学作一纯粹先天的判断。文学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样具有交流与传达的基本功能。根据交流与传达的基本要素,可以建立关于文学的先天普遍法则:(1)说不可说,必然是譬喻形容,而以警拔脱俗为上。(2)说不易说,必然是铺陈描述,而以尽而不汙为上。(3)说不能说,必然是隐晦含蓄,而以微而能显为上。(4)说不屑说,必然是绚文巧饰,而以夸而中节为上。文学不是非功利的,根据文学的言说动机,可以建立关于文学的先验范畴体系。而文学范畴内部的概念中介性是文学逻辑演变的内在根据。文学本身就是一种“自觉”的言说,所谓“魏晋为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缺乏学理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