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酷爱古典传统文学艺术,贾平凹在创作中有意识地继承古典文学文备众体的表现传统,形成了《秦腔》文备众体的文体特点。以穿插在文本中的诸文体为研究对象,条分缕析出这些文学艺术碎片在文本中所承担的叙事、审美、立意功能,立体呈现作品独特的文体形态,发掘其在贾平凹写作中的美学价值与文体意义。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具有如下三种鲜明的特征:通常为一种如诗的意境所笼罩;缺乏完整的、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语言运用上主张“文备众体”,并着意于语言的省净、简洁与平淡。  相似文献   

3.
李百川的《绿野仙踪》体现了明清小说“文备众体”的特色。但相较分布于这部小说文本的固定位置且发挥固定作用的诗、词、曲等其他韵文体裁,其中辞赋的呈现相对更为形态多样、手段灵活。藉由引用、改写、自创的途径,出现在十个章回中的逾三十条有关赋作、赋论、赋选资料,共同形成了一套显示俗中见雅、寓庄于谐的鲜明审美特征的辞赋话语。《绿野仙踪》的辞赋融入在文学史上颇具典型意义,当时的尊赋观念、考赋制度和赋学状况是前提和背景,而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安排、叙事技法运用的需要则是内部驱动力。通过此小说文本中的辞赋形态、艺术效果与成因的发掘,不仅折射出其时的辞赋接受和创作的历史文化语境,更能有助于深化小说的文本解读,从而为明清小说中文体互参的理论总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赵卫彦在《云麓漫钞》中说,唐人小说“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足见前人对唐代小说的认识已十分全面。但“五四”以来,唐人小说的研究更多地注意了其“诗笔”的一面,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文采与意想”(《中国小说史略》)的一面,而往往忽视了“史才”与“议论”,也就是隐藏在唐人小说背后的“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同前)的一面。单纯从文学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固然无可厚非,但离开了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作者的写作心态等其他能够揭示作品更深层内涵的方面进行研究,难免有时会忽略中国古典文学中“诗言志”或“兴寄…  相似文献   

5.
“小说观念”的价值意向性结构即“小说文体”。构成文学文体的美学原则是人类对语言的结构与形式的审美价值直观。依此原则 ,最基本的文学文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意象类、情节类、逻辑类。按惯例 ,小说归入情节类。“小说观念”的嬗递与演变就文体学意义而言只具有形态学特征而不具本质意义。小说文体的演化只具有文体确立与文体否定两种逻辑可能。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 ,从某种意义上可视作失去文体之后重返文体“伊甸园”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六朝杂传与传奇体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人传奇体制承继六朝杂传而来,这体现在唐人传奇对六朝杂传外在形式的沿袭、对实录的有意标榜、对六朝杂传行文模式的承继等几个方面,而且,历来被认为是唐人传奇重要特征的“文备众体”,实际上也源于六朝杂传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冰心是初登文坛就获得巨大影响的作家,回到历史现场,会发现其世纪初的影响,主要来自人生问题小说的创作,然而,评论界和文学史对于冰心人生问题小说的评价,历来都不算高。这一世纪的隔膜,来自文化观念与文学观念的隔膜。冰心人生问题小说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问,切入到了转型时代最深层的意义虚空,呈现了小说是展示存在的文体文化本质,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欧阳修诗词创作不协调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史上,欧阳修是个“文备众体”的大家,他尊崇儒家道统,反对卑弱浮艳的文风,写出了不少揭露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文。但在他的词里,却一反庄重的儒家面目,多写恋情相思的题材,写得深  相似文献   

9.
文体是文学翻译评估,尤其是文体内涵丰富的小说翻译评估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小说语言的文体意义有两种文体表征形式,一为显性文体表征,以英语小说语言为典型;二为隐性文体表征,以汉语小说语言为典型。当评估从“显”到“隐”的小说翻译时,适合主要采用原文文体导向型评估方式;而当评估从“隐”到“显”的小说翻译时,适合主要采用译文文体导向型评估方式。前者重在考察原文显性文体表征在译文中的忠实传递,而后者重视译文直接面对原文文体意义而作的创造性再现。当前学界在评估小说翻译时,主要采用原文文体导向型方法,对隐性文体的考察还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10.
徐訏小说打破了各种文体之间的壁垒,扩大了文体的张力,真正实现了不同文体之间的互渗互融,互利互惠。从这个意义上说,徐訏小说的文体渗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意义重大。它不但继承了“五四”以来已有的文体渗透传统和经验,而且将文体渗透向纵深方向发展。其成功的文体渗透经验,必将成为后世小说发展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模糊的创作方法--论冰心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冰心具有"三合一体"的特点个性气质上的浪漫主义、文学信条上的现实主义、基本观点的人道主义,所以,她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模糊性--表象写实背后涌动着浓郁的抒情、理想和哲学色彩.一方面,现实主义的深刻性被削弱,浪漫主义的激情淡化,因而,她的小说不能视为现实主义小说或浪漫抒情小说;另一方面,却由此创建了独特的"冰心体"小说文体模式,形成冰心小说清浅、单纯的风格,并以此表明了白话文在与传统的文言文相抗衡中取得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伏漫戈 《南都学坛》2004,24(3):37-42
"实录"精神、典型化原则、春秋笔法、史传手法显示了曹雪芹的良史之才;渗透在意境营造、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环节中浓郁的诗意,使《红楼梦》堪称诗化小说;精辟、独到的议论反映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展现了人物个性,揭示了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可见史才、诗笔、议论构成了《红楼梦》文备众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冰心小说以其意象化、散文化、作者角色化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貌,为小说“形式革命”的建设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促成冰心小说叙事方式转变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基督教文化的熏染,使冰心青睐于第一人称叙事、增加了小说的叙事元素、影响了其小说的话语形式;传统文化的浸润,使冰心以诗的笔法改造小说;“向内转”文学潮流的影响,使冰心小说趋向心理化、情绪化,情节淡化。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潮流迭起、流派纷呈的景象。后新潮小说是一个讲究“文体实验”的特殊流派。本文从创作流程上考察了其文体的特点及意义 ,是对新时期小说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唐传奇无疑是来自于前代的文体,该文体获得娱乐精神从而性质发生转变显然有深厚的原因:一是唐代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二是前代“小说”之精神。先秦以来民间就存在着“小说”(说故事以求娱乐)传统,这类故事形成文字后就被收录在“小说”名录之下。唐传奇的产生过程,证明其确实继承了“小说”传统。正是“小说”娱乐精神融入叙事性的杂史、杂传以及宗教宣传,才改变了后者的文体性质,使得它们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小说---“传奇”。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小说起源的探析应该首先弄清楚近代作为文体意义的“小说”概念的界定。根据小说的现代界定去探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小说的概念,从而判断现代文体意义上的中国小说的起源。现代小说是反映市民意识形态的、作者有意识地进行创作虚构的书面作品。根据这个界定,结合中国市民文学的产生时间,就可以断定中国小说起源于宋代话本。  相似文献   

17.
冰心与胡适 1919年,中国文坛上突然冒出了一位“冰心女士”。这年9月18日至12日的《晨报》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了一篇署名为冰心的“问题小说”——《两个家庭》,“冰心”这个名字最先出现在中国文坛上。接着,短短四年间,冰心创作了短篇小说30多篇,散文近50篇,诗380余首,还出版了诗集《繁星》与《春水》。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六朝之前,中国典籍中“小说”一词所指并非现代文体意义上的小说;而当时含有现代小说文体因素的作品并不具有小说的名称。直到唐代,这两条线才逐渐合拢,形成一个“Y”走势。而六朝正是这个“Y”字形的两条端线分别形成却还没有合拢的时期。鉴于此,对“六朝小说”这一概念的使用,就应两者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著作中的佳作,是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它内容博大精深,文备众体,是震撼世界文学之林的“百科全书”。翻开这部罕世佳作,我们不但可以欣赏到婀娜多姿的服装世界、风光迤逦的大观园的奇特园林、美味的“红楼”佳肴,而且可以闻到“红楼”里里外外都飘溢着的、芳气袭人的酒香。小说开卷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境,警幻仙姑以“自来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相迎接,赞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乃是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麸酿成,故名为“万艳同杯”。好一个“万艳同杯…  相似文献   

20.
寻根小说在中国当代小说文体演进中具有浓厚的过渡意义,是新时期小说“文体革命”的先声。这种“过渡”表现在它同其以前小说叙事相比,在叙事性质、对传统小说构成要素的处理、叙事方法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寻根小说叙事主旨的含混与矛盾,也使其叙事形态显现出与传统的深在牵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