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非子》一书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批判儒学的战斗文集,新兴地主阶级反复辟斗争的经验总结。韩非(约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思想家。他为发展和实现法家理论,呕心沥血,顽强战斗,贡献了一生。韩非系统地总结了  相似文献   

2.
韩非(约公元前二八○至公元前二三三年)出身于韩国贵族,曾和李斯同向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荀子求学。他继承了荀子思想的积极部分,并且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是战国后期法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著作有《韩非子》五十五篇。在这些著作中,他评论时政,对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儒家思想进行了严正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从他的思想、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战国后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反对奴隶主贵族复辟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3.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著名的法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况生活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变革的时代。他坚决站在新兴地主阶级一边,反对没落奴隶主阶级,坚持法家路线,反对儒家路线。他对孔孟儒家的种种谬论及其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他曾在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讲学,影响很大,这些都给予儒家学派以沉重的打击,为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说明]商鞅是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他顺应历史的潮流,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同儒家复古倒退路线的斗争中,提出并推行了一条革新进步的法家路线。在军事上,他反对奴隶主诸侯割据的非正义战争,主张“以战去战”,用新兴地主阶级的正义战争统一中国,用新兴地主阶级的革命暴力消灭奴隶主阶级的反革命暴力。为此,提出了一条“以法治军”lk的军事路线,主张以法为治军之本,反对儒家“以礼治军”和虚伪的仁义道德的反动说教,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法治思想来统一军队的思想,规定严明的赏罚制度和严格的军事纪律,实行“兵农合一”的“耕战”政策,等等。商鞅的这条“以法治  相似文献   

5.
韩非(约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末期,奴隶不断起义,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斗争日益剧烈,封建制全面代替奴隶制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面对这种社会大变革的形势,韩非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系统地总结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经验教训,提出一条建立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思想政治路线,并充分论证了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地主阶级专政,防止奴隶主阴谋复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荀况,战国末期赵国人。约生于公元前三一三年,死于公元前二三八年,是先秦一个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法家的优秀代表。荀况的哲学,是在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两个阶级、两条政治路线斗争中产生,并且直接为这个斗争服务的。荀况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在反对奴隶制和它的政治代表儒家的斗争中,在总结前人思想材料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阐述发展了先秦哲学史上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况哲学,就其内容和深度来说,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在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度,是他们反对奴隶主阶级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7.
《四川大学学报》今年第一期刊登了一篇《屈原是法家吗?》(以下简称《法家吗?》)的讨论文章。该文在经过了一番论证后,得出了“屈原的思想和儒家的思想是大致一致的”这个结论。对于这个结论,我们是不能同意的。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自己的看法提出以与之商榷。一、关于屈原的统一思想我国春秋战国本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由于奴隶的起义和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由于生产关系的变化引起了上层建筑的逐步变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人物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和壮大而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因之,研究  相似文献   

8.
法家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与学术代言人,其代表人物在春秋时有管仲、子产;在战国时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等。战国前期的李悝是法家学派的实际创始者,而战国末期的韩非则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法家的所谓“法”,系指由统治者官府制定并颁布、国家强...  相似文献   

9.
韩非是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代表,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历史经验,创建了以“法治”为核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对反动的儒家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的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韩非的思想,对于深入批林批孔,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遵照“读一点法家的著作”的指示,结合教育革命实践,在工农兵群众的指导下,我们节选评注了荀子的《劝学》篇。荀子(约公元前三一三·一二三八年)名况,赵国人。他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杰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荀子》一书。在当时的儒法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荀子总结了前期法家的历史经验,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坚持法治路线,提出了“隆礼尊贤”的政治口号,要求革新,要求进步,要求统一,从理论上对  相似文献   

11.
战国末期,新的封建制已在各国不同程度地确立起来,但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不甘心灭亡,仍然阴谋复辟,垂死挣扎。全中国还未统一,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是继续前进,建立和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还是复古倒退,复辟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围绕这个根本问题,新兴地主阶级与没落奴隶主贵族之间进行着一场生死搏斗。法家和儒家的激烈斗争,就是当时这两个阶级生死搏斗在政治思想战线上的反映。著名法家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批判了反动的孔学,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以及他的老师荀子的思想,从理论上完整地形成了法家思想体系,成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为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理论、路线和政策,在历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和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儒家,围绕实行“法治”还是“礼治”,即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还是维护和复辟奴隶主阶级专政,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大搏斗。生活在战国末期的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适应着历史发展的要求,以同儒家的“礼治”和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不可调和的斗争精神,“观往者得失之变”,总结了前辈法家的法治主张和法治实践,创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理论体系,奠定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理论基础。他的《定法》和《难势》,在总结前期法家的法  相似文献   

13.
我省《韩非子选注》注释工作已胜利完成,最近将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韩非子》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是批判反动儒学的战斗文集,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反复  相似文献   

14.
韩非(公元前280——前232年)是法家杰出人物荀子的学生。他继承并发展了荀子以及前期法家李悝、吴起和商鞅的思想,成为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者。他的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创立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他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共五十五篇。代表作有《五蠹》、《孤愤》、《显学》、《说难》、《定法》、《有度》、《用人》等。  相似文献   

15.
晁错(前200—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是西汉前期著名的法家政治家,少时跟张恢学申商刑名之学,继承了先秦法家商鞅等的思想。汉文帝时为太常掌故,后为太子舍人,又任为博士,拜太子家令。以后景帝即位,以为内史,后迁为御史大夫等官。晁错所处的时代,是西汉新兴地主阶级在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基础上,巩固和发展新兴地主政权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家在千百万奴隶大起义的推动之下,代表着新兴的地主阶级向腐朽的奴隶主阶级作斗争,要求用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去代替奴隶制的生产关系,这时法家的阶级基础及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是十分清楚的。到了封建社会的中后期(指西汉中期到明代中期以及明代中期以后到鸦片战争以前),由于奴隶主阶级已经被打垮,奴隶制全面复辟的危险已经过去,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却不断激化起来,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斗争越来越厉害,这就使得地主阶级的历史地位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革命的阶级变成了一个保守的以至于反动的阶级。这时的法家和封建社会的前期的法家不同,它已经不再是新兴的革命阶级的代表。但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仍然在继续  相似文献   

17.
秦始皇这个厚今薄古的专家、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法家政治路线的坚决实践者,在其三十七年的政治生活中,适应着当时劳动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凭借着已经具备的历史条件,在劳动人民反抗奴隶制的伟大斗争的基础上,铲除了奴隶制的分裂割据,统一和改  相似文献   

18.
从秦皇到汉武,是新兴地主阶级在全国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时期,也是新生的封建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和巩固时期。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除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这一基本矛盾外,始终存在着没落奴隶主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奴隶制复辟的危险性。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前179年—前141年),坚持刘邦和吕后既定的法家路线,为地主阶级争得了将近四十年的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巩  相似文献   

19.
“重农抑商”政策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登台而由法家提出并实行的重要经济政策,至秦汉时更有很大发展,并得到广泛采用。它是新兴地主阶级用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向没落奴隶主贵族展开斗争的强有力的措施。它是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产物,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在当前不断深入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正确评价这一政策,对于批判林彪攻击法家的反动谬论,批判“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十一年)召开的盐铁会议,是西汉中期儒法两条路线的全面斗争。会上以汉武帝时开始实行的盐铁官营等政策是否应该罢除为论争议题,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代表桑弘羊等,与以霍光为后台的代表工商奴隶主和地主阶级保守派利益的贤良、文学等儒家门徒,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斗争的实质是巩固还是颠覆新兴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