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17世纪下半叶拉达克王国在来自喀什噶尔的突厥人和来自卫藏的蒙古-西藏军队的双重打击下,逐步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从而结束了拉达克王国作为喜马拉雅地区重要力量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有关10世纪拉达克王国诞生之前的资料很少。本文试图挖掘一些与拉达克有关的现有资料,而不是花时间以驳斥那些早已被推翻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17世纪下半叶拉达克王国在来自喀什噶尔的突厥人和来自卫藏的蒙古一西藏军队的双重打击下,逐步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从而结束了拉达克王国作为喜马拉雅地区重要力量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9世纪中期吐蕃王朝灭亡,拉达克王朝建立,至15世纪中期拉达克第一个王朝灭亡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17-18世纪上半叶,拉达克与中国、卫藏地区以及不丹、莫卧尔、巴尔蒂斯坦、克什米尔等周边地区交往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梳理了藏传佛教各教派在拉达克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7.
拉达克地区历史上属于藏传佛教文化圈,其境内现存的藏传佛教建筑有藏式宫殿、寺院和簌堵坡等。除了鲜明的藏传佛教建筑特征,拉达克藏传佛教建筑艺术因为受印度文化和中亚文化的双重影响,显示出一定的国际化特征。其寺院平面布局、建筑装饰以及塑像和壁画,对世界建筑史和艺术史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拉达克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与装饰的中亚元素、印度元素与西藏元素的比较,从建筑史和文化史角度说明拉达克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有限的资料,从国家体制、行政机构、财政、税收、商贸、邮政等方面论述了拉达克王国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17世纪拉达克国王森格南杰在西部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拉达克王朝历代国王的事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依据来自英国印度事务部的贸易档案资料,对1919~1929年拉达克与中国新疆和西藏的贸易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归纳出这一时期它们之间在贸易额、主要贸易品种类和数量等方面呈现的特点,揭示出影响这一贸易的复杂的国际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2.
达仓热巴,原名才旺伦竹,法名阿旺嘉措,是藏传佛教后宏期与大译师仁钦桑布齐名的著名僧人,一生曾五次到西藏及西藏以外的地方朝圣,后来做了拉达克国王的首席国师,是一位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国外一些著名藏学家很早就对达仓热巴的生平,尤其是他做了拉达克国王的国师之后的事迹做了深入的研究。史卫国教授的这篇文章对他成为拉达克国师以前的历史,进行了精心的梳理和研究,使达仓热巴的形象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  相似文献   

13.
达仓热巴,原名才旺伦竹,法名阿旺嘉措,是藏传佛教后宏期与大译师仁钦桑布齐名的著名僧人,一生曾五次到西藏及西藏以外的地方朝圣,后来做了拉达克国王的首席国师,是一位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国外一些著名藏学家很早就对达仓热巴的生平,尤其是他做了拉达克国王的国师之后的事迹做了深入的研究。史卫国教授的这篇文章对他成为拉达克国师以前的历史,进行了精心的梳理和研究,使达仓热巴的形象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  相似文献   

14.
一、概况 从《朵宫目录》()中我们知道大臣索朗伦珠,从不丹——藏南珠巴()迎请了《甘珠尔》的一种版本,并令人手抄了一个副本,这是为拉达克(统治期1691——1729)国王尼玛囊杰作的一次功德。经部(见第167页)最后新增底页中说,在尼玛囊杰统治时期,上面提到的那位大臣从不丹取得《甘珠尔》的一种版本,并以这一版本为蓝本产生了一百零九卷新的准确的抄本。拉达克的口头传说称抄  相似文献   

15.
随着黑水城出土资料的逐渐公布和国内外专家学者不断的探索,近十多年来,在黑水城造像和唐卡等方面形成了研究和争论的焦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黑水城和安西东千佛洞、榆林窟三地中,西夏绘画在形式方面如背景中的山峰、曼茶罗中的界框等,存在着密切联系的关键点进行对照和比较,力求从早期拉达克的克什米尔风格和卫藏的波罗风格中,寻求西夏绘画艺术发展的承启和流变。  相似文献   

16.
张皓 《人文杂志》2022,(5):117-128
在晚清至民国时期,英国分阶段有步骤侵占中印边界西段中国领土。第一步,英国在19世纪30至40年代分裂本属中国领土的拉达克。第二步,英国在19世纪90年代染指坎巨提。在这期间,英国先后提出“1846—1847年英国边界委员会线”“约翰逊线”“阿尔达线”“马继业—窦讷乐线”,企图改变中印边界西段传统边界线。第三步,英国在20世纪20年代企图侵占位于中、印、尼三国交界之处中国领土葱沙地区。第四步,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企图侵占大尔瓦沙地区。清政府无力阻止英国分裂拉达克,坎巨提变成中英两属之地。国民政府虽然认识到拉达克同中国具有传统政治关系,却无力恢复;虽然指出坎巨提为中国领土并设法解决,却不了了之。西藏地方政府反对英国侵占葱沙地区,以事实指出普兰与特赫里邦的传统界线。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喀什区行政长蒋有芬据实反驳英国对大尔瓦沙的侵占。英国侵占葱沙、大尔瓦沙的企图虽未得逞,却留下中印两国边界西段争端的祸根。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中国西藏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布鲁克巴(不丹)、哲孟雄(锡金)、尼泊尔(巴勒布、廓尔喀)、拉达克等政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区域性关系网络.这些关系对西藏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理应成为西藏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藏自治区之外的喜马拉雅地区是藏传佛教建筑分布最广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不丹、锡金、印度大吉岭和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这些地区传统属于藏传佛教文化圈,很大一部分居民信仰藏传佛教。本文试图通过对喜马拉雅地区藏佛教建筑的分布以及其建筑特征研究,从建筑史角度说明藏传佛教建筑与该区域各种类型建筑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1959年开始,有十多万藏人出走喜马拉雅山南的印度、尼尔泊、不丹、锡金四国,其中有不少藏传佛教四大派的活佛及喇嘛,从此,藏传佛教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领域,到目前为止,它不但为印度(主要是拉达克及达赖集团所在地达兰萨拉)、尼泊尔、不丹及锡金地区原有的藏传佛教输入了新的元气,而且远涉欧美,在白种人中扎下了深深的根基。对于藏传佛教的这种新的发展动向,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20.
藏族地区是歌舞的海洋,藏族人民喜歌善舞,因此藏族民歌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根据藏文史书《拉达克王系》记载:远在雅隆部落首领德学勤时期,约公元二世纪后半期,“歌舞已发展起来”。其民歌体裁,按现在藏族分法,一般可分为“鲁”体和“谐”体两大类。“鲁”体民歌产生较早,“谐”体民歌产生较晚。但是“谐”体民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