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言于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马克思主义,理性与非理性人文主义,基督教,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等都对徐言于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言于文化反思的中心,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徐言于小说受到中西文化两方面的影响,传统与现代性交织并向现代性倾斜是其小说明显的文化反思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徐訏作家,小说的异域色彩和浪漫情调为学界所熟知并广泛论及.在徐訏小说中,西方女性形象多为风姿绰约,西方男性则或是对东方充满神往热爱之情,或是在与异国女性、中国男性的三角情爱关系中,败下阵来的受挫者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作者对构建强大东方的一种美好理想.同时,文本充满具有西方文化气息的物质细节的描述,表征一种潜在真实与文化反思,说明作者一方面对西方现代文明有向往之情,另一方面,对东方文化在西方文化强势入侵下的割裂零碎,充满焦虑.这种文化焦虑及关怀,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应有品格,对于当今我们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反思观照之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作家,徐訏小说的异域色彩和浪漫情调早已为学界所熟知并广泛论及,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徐訏小说,会发现其所蕴藏的浓厚生态内蕴。徐訏笔下的审美性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意境、富于生态意蕴的生命形象以及对人精神生态的关注,都寄寓着他浓厚的生态关怀,从而赋予文本深刻的生态审美内蕴,彰显出徐訏小说的丰富魅力,而这对于反思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徐訏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善于在小说创作中运用暗示艺术,在其部分小说中的标题设置、人物命名、意象选择、景物描写、细节设置上都有明显的体现。暗示艺术的运用,一方面能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促进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让徐訏小说呈现出简约含蓄的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用叙事学文本分析理论,对徐訏的诸多小说,从叙述体式和结构模式两个层面进行探讨,总结和归纳出徐訏小说叙述的设置类型、确立程式,以及这种叙述人在小说中的自由变化对小说文体的影响;不同于一般的文本技术研究,本文从“叙述接受人”角度分析徐訏小说的魅力和文学史意义。在此基础上,又从小说的构思和文本建构角度剖析徐訏小说结构的“倒叙模式”,对此模式的设计方式及其对小说时空的影响等进行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6.
徐訏小说对异性之爱有较高的探讨热情,并将其上升到形而上的情爱本质的追问。文章通过多个选角、多种文本来分析徐訏小说中寡欲的“审美距离说”与灵肉交融的爱情美学理想的矛盾统一,并通过解决矛盾,将徐訏的情爱理想及其对世俗婚恋的认识的轮廓勾勒出来。此外,还讨论到徐訏小说性爱描写的尺度。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文学史上,1943年曾被称为"徐訏年".徐訏小说的意义在于他以"俗本"的故事为凭借,以"雅本"的生命哲学思考为寄寓,最终所指是青年知识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自我价值的找寻和肯认.从他的小说可以寻绎那个时代知识者的人文理想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学作品是由语码符号组成的,但并非是一个平面的图式,而是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最深层面的符码往往规范着学作品的意蕴和美学风格。徐訏小说最深层面的符码即为徐针立足于宗教化对人生与世界的独特理解,它极大程度上抟塑了小说中追寻救赎的生命意蕴和史诗美学。本试图从这个途径来把握徐訏小说,力图还之以更深入、本真的徐訏。使人们重新认识徐訏小说的思想、美学价值,为重写学史做点扎实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念和创作分析徐(訏)小说唯美主义特色的三个方面:1、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的根本目的是"撒谎",徐(訏)小说远离现实,着意编造虚空的"谎语".2、唯美主义者认为"谎语"比再现性作品更能揭示生活的本相,徐(訏)编造谎语有着揭示生活本相的明确目的.3、"谎语"因现实缺憾而生,徐(訏)和浪漫主义者一样追求艺术意境和精神家园,但他对其虚幻性有着清醒认识,不仅不掩饰,甚至予以明确提示.  相似文献   

10.
徐訏详尽解读了林语堂的矛盾个性,剖析林矛盾的文化内涵,并以个性上的矛盾为视角看林语堂的为人处世。徐訏认为林语堂是一个主观的人,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林的文学创作偏重于表现主观;他看好林的散文不欣赏林的小说,并对此做了深入的探讨。徐訏对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中外文化交流上的作用有着独到认识与极高评价。徐评在林语堂研究方面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学脱胎于语言,是语言的一种艺术化和再创造,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语言是文学的外衣和载体,只有不断创新语言,文学才能恒久弥香。徐訏是个有着多重身份、兼具多重修养的作家。他一生涉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心理学、哲学等多重领域。丰富的诗歌理论修养和诗歌创作实践经验以及哲学、心理学的多重修养为徐訏小说语言的诗性建构提供了可能。徐訏小说语言的诗性建构具体体现在引诗、歌入小说,借鉴诗歌语言的节奏,运用含蓄蕴藉的语言,引哲理入小说等四个方面。徐訏正是用写诗的笔来写小说,以诗人的浪漫、敏感和哲学家的审慎、理智来建构小说语言,使小说语言也像诗歌一样灵动、飘逸,诗意盎然。  相似文献   

12.
试析徐訏小说世界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意识是徐訏小说世界的灵魂和思想内核。他始终关注着个体的生存状态及生存意义, 并且努力在浪漫传奇与现实人生之间寻找哲学意义上的、沟通生死的桥梁。生命哲学、死亡哲学和宗教救赎是徐訏小说世界蕴涵的生命意识的三个基础, 在此基础上, 徐訏用浪漫传奇故事构筑了充满哲学意味的生命大厦。他对生命的执著而严肃的思考, 在不断趋向完善的理性层面, 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徐訏的小说是以故事"著称"的。他的小说通过一系列叙事技巧讲述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而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风萧萧》是徐訏的代表作,《风萧萧》中银、红、白、黄的色彩叙事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多重叙事又使小说更富意蕴。  相似文献   

14.
徐訏创作是“反思文学”与哲理的“艺术直观”,其精神聚焦在于人性自由与存在自由、对必然性的追寻、拓展生命与求索宇宙本体,归根结底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徐訏创作中求索自由的两条路向是由康德指示的,但徐訏以多重自由观打破了康德局限,且有极其先锋的表现。此外,徐訏文学话语空间呈现出“揭批系统—创化系统”的构型,系统中出现复调主题、“我—你”模式、“跨国生存空间”结构与“宇宙空间”,是“有自由意味的宇宙形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孤独的生命体验对徐(訏)心理情绪及文本叙述的影响,这在1950年之前的小说文本中表现为对美与爱的凝望.主流话语之外独自行走与认知的孤独边缘位置在另一层面成就了徐(訏)对爱与美的深刻体察与内省,文章并由此入手,进一步阐释其精神内涵与追求指归.  相似文献   

16.
"怨恨"是张爱玲小说研究的新判断,是张爱玲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张爱玲不但反抗与怨恨中国传统弊端,同时也反抗与怨恨西方现代文化缺陷。在女性人性恶的文化建构中,张爱玲小说具有极大的怨恨体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小说理论对现代性的追索,是在晚清文化启蒙运动的进程中展开的.在这一充满忧患的启蒙语境中,"写实"和"理想"这两种小说观因其价值倾向和观念内涵而显示不同的形态.前者成为中国历史追求启蒙现代性的一种思想表述;后者受西方审美自律论的启示而对启蒙论进行反思,表现为对审美现代性的追求."写实"与"理想"两种小说观的分立,呈现出了现代性在中国现代文学萌端时的多维价值与不同指向.  相似文献   

18.
受西方线性发展史观的影响,新民主主义文学史观将中国文学现代性“五四起源”合法化,缺乏对晚清文学尤其是小说翻译进行多维度分析.基于对线性史观的解构性反思,深入考究晚清小说翻译文学体裁、文学主题、文学语言等方面,进而系统分析晚清小说翻译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发现晚清小说翻译在“前现代”语境中已经具备了诸多现代性特征,对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意义匪浅.  相似文献   

19.
徐訏移港前小说对真善美的探寻,内容上可概括为由真爱出发的探寻,在直陈人生、人性的多面性、复杂性中探寻和理想化探寻三个主要方面;而写实与传奇相融合的虚构方式和知识阶级书写视角则为徐訏该时期小说的基本艺术追求与品格。这种内容和艺术的合一,又显示了其探寻的别样。  相似文献   

20.
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论徐訏小说的理想女性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传达作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徐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作品主体层面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一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徐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正显示出他灵魂的这种特点,有着执着追求爱与美的唯美倾向,呈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