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语境角度研究小说文本,会凸现其话语交流的性质,使其得到始源性的动态观照.“五四”至“文革”期间现实革命语境中的农民叙事,偏重于革命意识形态的表达,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大叙事,农民生存主要做了这种大叙事的媒介.改革语境中的农民叙事则不同,农民生存成为叙事的主体和目的本身,这引起了叙述立场的根本变化:作家潜入农民生活的内部,通过日常生活化叙述,以体恤性的对话姿态对改革时代的农民命运进行了全方位的立体呈现,从而完成了对现实革命语境中农民叙事的全面反拨.  相似文献   

2.
田先红 《人文杂志》2012,(4):163-171
农民行动单位的不同,导致不同地区农村公共性程度和农民组织能力的差异,进而形塑出不同的农民上访行为逻辑。由于现代性的长期浸润和国家权力的渗透,全国各地农村家族和地方性规范都在不同程度地发生解体,再加上压力型信访维稳体制的影响,极大地改变着既有的政治机会结构,将导致各地农村再生产出越来越多以个体利益诉求为目标的上访行为。从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探讨农民上访行为逻辑的区域差异,有利于拓展农民上访研究视域,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民工经济与农民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现代化是个大课题。实现农民现代化需要各种现代性因素的综合作用。本文的主旨即是探讨当代中国的民工经济发展对农民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民工经济是以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获得城乡差别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经济形态。笔者认为,我国当代民工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在促进农村社会结构变迁、为农民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直接促进了农民现代性的成长,加速了农民角色的现代分化。  相似文献   

4.
杨震 《理论界》2013,(3):69-71
中部传统农区农民,在为"自己和自己人"提供食品时,采取了一种生产方式,否则采取另一种方式。文章从农民的职业压力、职业动力和职业价值观方面,探讨农民职业行为中两种方式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础:小农意识与市场化农业、特殊主义与现代职业精神、愚昧落后与积极进取。而后阐述了农民现代性与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关系,并从农民教育、农民组织和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提出了增强农民现代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朱丽丽 《江汉论坛》2001,(11):84-89
本文从现代性与叙事的关系出发来论述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对现代性的不同时期的接受所带来的叙事姿态的变迁、叙事时间意识的裂变以及叙事主体的断裂等具体现象,并着重阐明这种叙事范式的断裂与当下文化空间意识形态的混杂图景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宏英  王辉 《兰州学刊》2012,(3):188-192
关注西北地区农民职业分化的速度和水平就是关注西北地区农民的现代性,关注西北地区农民的职业道德就是关注西北地区农民职业分化过程中的道德性。而现代性的内在逻辑是要么增强道德性,要么减弱道德性,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在加速农民职业分化,增强农民现代性的同时,不可忽视其职业道德的养成。这也是农民过渡为一个现代公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语境中“农民”一词隐含着的愚昧、落后等具有文化贬抑性的观念,在中国这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西方现代性理论参照系下,基于传统与现代的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推论所形成的。这个被现代性话语权制造出来的观念所带有的对农民的歧视和批判,忽略了农民的真实现状和利益。对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关于“农民”一词的观念进行话语分析有助于我们对现代化的反思,并使对于中国农民问题的思考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中部传统农区农民,一般采取“好吃”和“健康”方式,为“自己和自己人”生产农产品;否则,为了“多赚钱”,通常不择手段!文章从农民的职业压力、职业动力和职业价值观方面,探讨农民职业行为中两种方式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础:小农意识与市场化农业、特殊主义与现代职业精神、愚昧保守与积极进取.而后阐述了农民现代性与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市民化的关系,并从农民教育、农民组织和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提出增强农民现代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在当前新农村建设持续深入、农民进城务工和大量返乡并存的社会背景下,要着力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育,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使广大农民担当起新农村建设主力军的重任,走向再就业或自主创业的道路,就必须重新回到农民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充分认识农民职业教育在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的"重写文学史"运动将50至70年代的乡土叙事归入前现代的农民文化;90年代以来新左派文学史观以"现代性反思"的名义重新将极左思潮影响下的乡土叙事理想化、合理化,并将其"再解读"为"反现代的现代文学"。通过对"反现代的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品格及内在症候的剖析,新左派文学史观先驱唐小兵、李杨等制造的现代性迷思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11.
语境意识与中国美学现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中西 ,作为现代性叙事的美学研究都是现代规划的产物。但是 ,中国美学现代性有着与西方不同的语境 ,美学视野中的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社会现代性的关系也由此而有其不同的语义关联。同时 ,中国文学的审美现代性和美学研究的现代性也始终难以摆脱与民族性问题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空间建设”是“现代性”概念中最重要的内容,以栏目为架构的叙事空间建设更是时尚期刊的现代性的表征。《紫罗兰》空间经营最明显的特点,在于运用充满张力的栏目设置将花样迭出的时尚专号、不断演进的新文学作品进行巧妙组合,构成了时尚叙事空间。在这一叙事空间中,多元时代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内容自然地融为一体,并借助于读者对叙事空间的日常阅读,一方面,理所当然地发挥了编辑内容在现代性价值观念上的意识形态作用,另一方面,作为一份流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都市时尚期刊佼佼者,杂志还通过这一空间,叙述并展示了以现代性为特征的上海主体文化。  相似文献   

13.
农民权益保护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权益保护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当前 ,农民合法权益难以维护 ,侵农、坑农、骗农事件屡屡发生。农民权益问题事关大局 ,必须探求新的保护机制和方式 ,提出新的办法和措施 ,以期实现社会的实质性公平。从根本上讲 ,农民权益保护要靠政策、靠制度、靠法律  相似文献   

14.
当代欧美文学对现代性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文学叙事与现代性展开的关系上。因为现代性的展开既是一个历史事件、一种现实进程,也是一个文本事件、一种话语建构。在现代性展开过程中,文学叙事既发挥了建构新现实的功能,又在其参与建构的现实的挤压、制约和影响下,改变了自己的存在形态和整体格局。换言之,现代性进程和文学叙事之间有着一种平行展开、互为因果、互相纠结、互相影响的共生关系。其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的话:作为宏大叙事,现代性可谓无所不包。举凡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均可收入其内加以辨析审视。作为小叙事,审美现代性则专指与现代艺术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编排在这里的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以现代性的大叙事为背景,又把焦点集中于审美现代性的小叙事,分别讨论三个有趣的问题。《合理化与审美“救赎”》以现代性最重要的社会学家韦伯为题,围绕着他著名的“合理化”命题展开,着重分析了在现代合理化进程中审美所承担的独特功能,进而深入剖析了审美现代性的文化政治意义,以及作为审美现代性表征的艺术自主性的复杂意义。《先锋派的两…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文学的叙事中,政治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成为审视文学现代性的重要视角.而当代文学对宝塔山、天安门、长安街、武汉长江大桥等一系列景观的书写也暗合着当时政治意识形态的主体叙事.文学叙事景观的现代性迁移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表达了不同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审美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7.
“后乡土社会”是一个存续乡土性特征的社会,又是一个结构与内容正向现代性变迁的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农民权利呈现出贫弱、破裂、救济迟滞等样态。法理意义上,市场经济发展能促使农民产生新的权利要求,只有法律人格独立才能保障农民主体地位,只有倚重平等价值才能激发农民交往理性。因此,农民权利的有效保障不仅要理论上的应然权利向法律上的现有权利转化,还要继续促使现有权利转化为现实中的实有权利,并在法治维度以立法、执法、守法和司法等过程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现代性工程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制度建设、文化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欧美等现代化"先行者"相比还存在某些差距和不足;另外,作为社会状况的"后现代性"也在悄悄出现并与现代性共存.这是中国社会"客观现代性"的特征.与此同时,诸如"发展"、"和谐"、"民族复兴"、"和平崛起"等话语又塑造了中国社会"表达现代性"的形象.在城乡对比的意义上,城市代表着现代性的国家形象,而农民、农民工往往被看做"表达现代性"的"他者".这种"问题化农村-梦想化城市"的叙事体现了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多重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9.
利奥塔的后现代叙事不仅在反对整体性、统一性和宏大叙事等现代性原则上表现了态度的坚决性,更在现代性的批判手法上独树一帜.然而,不难发现,由于其判断逻辑的内在矛盾,导致对现代性批判的无能为力,最终只有设置重重迷雾,把后现代性描述成一种神秘的解释过程和为"只可意会"的事物创造可以想象的暗示,并把马克思所主张的社会制度的变革定义为所谓"重写现代性圈套".而事实上,他"超越"马克思的整个现代性批判只能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迷雾.  相似文献   

20.
广大农民对现代性的全面认知和真切认同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而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农民观念世界的现代化。对于被挟裹进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农民来说,这一过程则是一个被动的、无奈的过程,充满了彷徨、碰撞和冲突。在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不同年龄层的农民,由于历史背景、传统思想和个体因素的影响,在生育观、教育观、经营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农民观念世界的差异也影响着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