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凉”是指十六国时期以“凉”为国号的五个政权,即由汉族人张轨所建的前凉、由氏人吕氏所建的后凉、由鲜卑秃发氏所建的南凉,以及由汉族李氏所建的西凉和匈奴沮渠氏所建立的北凉。这五个政权的存在,不仅对本地的经济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对当时西北和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正由于此,五凉历史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可是,长期以来,学术界还没有一部系统研究五凉史的专著,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缺憾。最近,甘肃人民  相似文献   

2.
十六国时期,河西是五凉政权的主要所在地(南凉还包括今永登和青海湟水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相对较为安定。这种安定的环境,吸引了大批战乱之地的人民前来避难。在这些避难者之中,包括着大量的文人墨客和硕儒大家,他们把中原发达的儒学文化带到了河西,在在凉统治者的提倡之下,河西地区在100多年里,成为北中国名副其实的儒学文化中心。具体说来,五个凉国中,有两个汉族政权和三个少数民族政权。考之实际,按历史顺序来分,先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就奚族族源及奚族与契丹族“异种同类”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似求教于同志们。 关于奚族族源 奚族又称库莫奚。史书记载奚族族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东胡或鲜卑宇文部,一说源于匈奴。 主张源于东胡鲜卑宇文部说者,如《魏书·库莫奚传》:“库莫奚国之先,东部字文  相似文献   

4.
两宋之际孟后垂帘听政与民族矛盾靳华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积贫积弱的朝代。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及蒙古族建立的蒙古(元)政权与之对立,民族矛盾贯穿始终。两宋立国320年,除了宋初统治者奠定了比较稳...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我们曾写过《关于张鲁政权性质的再探索》一文。今年,《浙江学刊》第一期发表梁赞英同志的论文《也谈张鲁政权的性质》,针对我们的观点,他认为张鲁政权不是封建割据政权,而是农民革命政权。细读梁文,我们认为有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必要。张鲁政权是前期封建割据活动的继续与发展张鲁政权的建立分为两个阶段。汉献帝初平元年到建安五年(公元一九○——二○○年),这是第一阶段。张鲁奉军阀刘焉之命经营并控制汉中,为后期的割据称雄打下了基  相似文献   

6.
东晋十六国时代,北中国的文化中心由中原移到了五凉治下的河西地区。这个时期河西地区文化事业持续发展,不断进步,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就。不仅如此,河西文化对当时和后世中国文化还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对江南的影响。 五凉时期河西继承、保存了一部分中原的文物典章,借鉴、吸收了西域文明,这对江南王朝的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今内蒙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嘎仙洞内,发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的刻石后,才确凿无疑地证实了此洞就是我国鲜卑族祖先居住过的石室,系建立北魏王朝的拓跋鲜卑的、发祥地①。这一发现是我国近代北方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之一,其在民族学、考古学、历史学、金石学、历史地理学上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它的发现势必引起国内外学者对鲜卑学、蒙古学研究的热潮。本文拟利用这一发现对历史上乌洛候族的位置、族属、变迁及其周围的历史地理学上的诸问题做一初步的探讨,以纠正、补充前人的研究成果。 近代学者…  相似文献   

8.
代北是北魏政权的基石.田余庆先生<拓跋史探>、李凭先生<北魏平城时代>都对代北地区的历史作了深入的研究,属开创性成果.尤其是田先生关于拓跋、乌桓共生关系的认识,鲜卑拓跋族一"胡"一"国"的历史定位,为我们对十六国各民族的进退、势力的消长、政权兴衰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受两位先生的启发,本文想以拓跋氏早期北部经略为主要视点,对几个重要时期代北的史实作一些缀合性的梳理,试图提供一个长时段代北历史的轮廓.  相似文献   

9.
渤海国作为唐中央政府的一个地方政权,在我国东北地区统治了229年。这期间,唐政府为了加强对渤海地区的管辖,于公元713年在渤海辖区忽汗州设忽汗州都督府。并派员任命其首领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从大祚荣所授郡王、都督等官职来看,大祚荣显然是唐王朝派遣到这里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该地区的一切政务,但是,由于该政权是由当时的少数民族——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的,加上它地处祖国边陲等种种原因,造成了该政权在统治机构上有某种独特性,这  相似文献   

10.
魏俊杰 《唐都学刊》2013,29(5):105-109
十六国时期,河东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长安、邺城分别是当时东西政权的首选都城,居于长安的政权唯有保有河东,才能稳居关中,维持其统治,否则会有亡国之患;长安政权若击破居于邺城的政权,必须取道河东。在十六国时期河东争夺战中,河东地区的大族的向背对河东的归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渤海国是我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靺鞨人建立的地方政权。公元698年,粟末靺鞨大祚荣自立为震国王,建立起靺鞨人的第一个政权。公元705年,唐中宗“遣侍御史张行岌往招慰之”①,大祚荣应招,明确了与唐朝的隶属关系,并于公元711年第一次派人到唐朝贡献方物。公元713年,唐玄宗派崔忻为宣劳靺鞨使到震国,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大祚荣接受了唐朝的册封,改国号为渤海,与唐朝正式建  相似文献   

12.
北朝的舞乐,与南朝截然不同之点,即混杂着我国的匈奴族、鲜卑族,西藏族等北部与西部的民族好尚,自呈面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疆域广大,把各民族的不同文化艺术,融合为一,在南北朝隋唐时,进行着勇敢的革新与创造,其间吸收了不少新传来的东西。如北朝的拔头舞,即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13.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出现在辽东的后金政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女真奴隶主贵族,从掌握管辖建州卫女真的权力,扩大为割据辽东的地方政权;第二,这个政权出现后仅仅经过二十年,又演变成为以满族贵族为主体的,满、汉、蒙古等族封建统治阶级联合割据东北的地方政权。后金政权之所以具有这两个特点,是因为它割据辽东之前,女真族各部一直处在明朝的有效管辖之下,并同汉和蒙古等民族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但是,苏联的所谓汉学家齐赫文斯基等人,却把后金政权说成独立的“满洲国家”①。故意回避女真族与汉族和蒙…  相似文献   

14.
1616年2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宾永陵)建立的后金政权,20余年后的1636年5月,被皇太极改为“大清”。在这过程中,后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显地勾画出满族社会进步的轨迹和新旧势力的复杂斗争过程,并且展示了国家政体必与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相适应,否则落后的国家政体便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而终将被克服、被淘汰的必然规律。本文仅就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国家政体的形成和演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 后金建立前的满族,在周边汉族、朝鲜、蒙古的影响下,到万历初年,氏 族社会那种平等和睦气氛已成为过去,各部族内部发生了程度不…  相似文献   

15.
六朝故都     
六朝故都指的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因为历史上先后曾有六个封建王朝将南京作为都城,所以叫六朝故都。南京,战国时叫金陵,属于楚国的领地。秦统一六国后改名为秣陵,那时候只不过是一个小县而已。到了三国时期,吴主孙权最早在这里建立都城,号称建业,取建功立业之意,从公元229年到公元280年,50年间,建业遂成为江南最大的都市。公元280年,20万晋军一举攻下建业,吴末帝孙皓投降,吴国灭亡,西晋统一了中国。公元316年,匈奴人刘曜率军攻入了长安,俘虏了晋愍帝司马邺,西晋亡国。从公元280年到公元316年,南京失去了都城称号。到了公元317年,  相似文献   

16.
东汉时期东北汉族人口的发展变化,以永寿三年(157年)为界,在前后两个时期里,各种类型的机械增长占有重要地位;大量汉族人口通过不同形式,基于各种目的进入乌桓、鲜卑邑落中,突破了郡县管理汉族人口的传统模式;在人口数量上,扭转了辽西多于辽东的局面,并且文化素质发生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南燕是慕容氏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慕容氏属鲜卑族,3世纪末在今河北与辽宁交界处建立了前燕,4世纪末向南迁徙到今华北平原。370年,前秦灭前燕。383年,前秦败于东晋,慕容氏又建后燕。十多年后,后燕被北魏所灭。慕容德率余部退入今山东  相似文献   

18.
公元三世纪江南经济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三世纪的江南,是泛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公元195年(汉献帝兴平二年),孙策就在江东建立孙吴政权。公元242年以后,江南扬、荆、交、广、郢等五州五十一郡之地,全郎在孙吴政权的统一管辖之下。于是,在经济上出现了繁荣局面。一、水利的兴修和屯田的普及马克思在研究东方各国的历史时指出:“我们在亚洲各国经常可以看到,农业在某一个政府统治下衰落下去,而在另一个政府统治下又复兴起来。收成的好坏在那里决定于政府的好坏。”在我国历史上情况确是如此。公元三世纪江南地区的孙吴政权,采取重农政策,孙权一再告诫群臣:“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君非民不立,民非谷不生”。为了  相似文献   

19.
<正> 顾炎武生于公元1613年(明万历四十年)死于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享年七十岁。江苏省崑山县人,字宁人,原名绎,居亭林镇,号亭林。顾炎武生的时候(明万历四十一年),满族已经崛起于东北。十六岁时(崇祯元年,1628年),陕北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三十二岁时,(1644年),李自成的大军摧毁了明朝政权,接着清兵入关,顾炎武的一生处在我国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的时代。顾眼见明末社会危机,政权腐朽。他觉得应该研究实  相似文献   

20.
本稿试以中国元末明初的“禅文化”1 对日本同时期的中期“五山文化时代”2 的汉文学即“五山汉文学”的影响为主线 ,以明初渡海至中国的日本禅僧绝海中津 (公元 1 3 3 6— 1 40 5年 )为主要分析对象。日本的中期“五山文化时代”按照一般的历史划分方式的话 ,相当于室町时代 (公元 1 3 3 6— 1 573年 )前期 ,即由武士阶段的足利氏将军家执政的幕府政治时期。当时日本文化所处的现状是 :渡海来日的中国禅僧及去中国的日本禅僧所引入的中国文化占据了日本文化中的重要位置。随着元代中日文化交流活动的兴盛 ,日本汉文学也渐渐圆熟 ,其中 ,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