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岐堃 《社科纵横》2007,22(6):100-101
现行户籍制度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将我国分为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应当看到,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环境中,传统户籍制度已暴露出强烈的不适应性,对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户籍制度改革的困境及其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的说来,大部分人认为现行户籍制度是要改革的。而事实上,户籍制度改革已经酝酿了好几年,但进程缓慢。本文分析了现行户籍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今天的改革之所以止步不前是因为改革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现行制度既得利益阶层的阻碍。最后分析了改革困难重重的深层次理论原因。  相似文献   

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必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选择的必然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综观改革十几年来走过的路程,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改革总是以市场为取向向前逐步推进的。改革的实践不断开辟者认识真理的道路,理论的不断深化又把人们的认识和实践逐步推向新的高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性原则董嵩斌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涉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  相似文献   

5.
现有各种户籍制度改革理论大多基于对户籍制度内涵与外延的扩大化理解,把本来只具有行政法属性的户籍制度泛化为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从而给户籍制度改革带来思想障碍。科学定位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从法理学层面探讨户籍立法的价值取向。平等、自由、秩序、效率,是户籍立法价值取向的多个取舍目标。如果把平等作为目标,会使户籍制度偏离其应有的功能定位。实现迁徙自由、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这两个价值目标,现阶段还不具备可行性。提高户籍管理的效率,维护社会秩序,应该成为现阶段户籍立法的价值追求。构建户籍制度改革的法律框架,需要我们根据国情,以秩序、效率作为户籍立法的价值取向,调整户籍制度的内部结构,理顺户籍制度的外部关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最终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成败从国内环境看,我们面临着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考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但是,市场的一般原则自身也会产生消极作用,特别是市场经济发育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在我国是理论上的巨大飞跃,更是实践上的大胆创新,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过程中搞好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就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一、市场经济的特征与由观调控的必要性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计划经济主要依靠的是国家计划,通过行政命令贯彻实施,市场经济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从实践上来看,市场经济在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方面有着计…  相似文献   

8.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从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目标体制。我国的财务会计也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并努力向国际惯例靠拢。西方发达国家财务管理工作已趋于成熟,因此在继承我国传统财务工作优秀成果基础上,保留传统财务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个人占有劳动力为基础的,由此产生的矛盾,既可以用计划经济的模式解决,也可以用市场经济的模式解决。决定模式选择的,带根本性的因素是社会的基础结构。随着基础结构的变化,社会主义经济的模式也相应发生变化。现在,我国正处于管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现代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因此,应当有步骤地、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使现行的经济技术标准、企业制度、市场制度以及经济法规和司法制度都向国际规范靠拢。  相似文献   

10.
加强金融监管是市场化改革的现实选择杨忠海赵景乐市场化改革是我国“九·五”和2010年远景规划确定的目标。市场化改革就是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这一前提下,探讨金融监管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一、加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一转变,将对我国旅游业今后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旅游界应加强哪些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观念?它将使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哪些可能的变化?本文试图对这三个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我国旅游的影响众所周知,现代旅游业产生于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均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旅游业从一开始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出现就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现代旅游业在我国的诞生始于本世纪70年代末,虽然从时间上看比发达国家的现代旅游业要落后30年左右,而且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因而不具备现代旅游业产生的体制条件。1978年开始的市场取向的改革开放逐步为我国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渊源、变迁与现状的分析,当前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障碍性因素主要在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现行的教育经费制度以及城乡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差异.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央和各级政府承担起责任,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全国统筹的义务教育规划;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建立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筹措...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党的“十四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这一论述,笔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经济伦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烈呼唤着也正孕育、催生着新经济伦理的成长;而新经济伦理的出现和成长又必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充足的...  相似文献   

15.
现行户籍制度与城乡平等化进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户籍制度与城乡平等化进程俞德鹏平等,尤其是事实上的平等,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在本质上就是人类真正平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历程实质上也就是人类为实现平等的目标而不断进取的历程。然而,正如社会主义事业是一...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对此,本文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我国对计划与市场问题的探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不仅是中国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世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林纳新党的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认识上的一次大飞跃,是探讨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的转折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从理论上澄清,本文将从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原来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必须深入改革。改革的目标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到本世纪末,应当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标准有别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与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相配套、相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进行改革时,总结我国历史经验,借鉴外国经验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9.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再造煤炭城市的经济优势王贵忠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系统地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设计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框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设计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这是对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众目标的系统化、具体化,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相应配套改革的行动纲领.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规模管理运行机制,已成为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者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