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逻辑与形而上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路 《文史哲》2004,1(1):87-92
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核心是"S是P"这种句式,他的形而上学的核心是"是本身",因此,逻辑和形而上学是相通的。其间,"是"与"真"的联系至关重要。现代逻辑语义学的核心概念是"真",语言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真,因此,现在逻辑语义学与语言哲学也是相通的。运用不同的逻辑方法得出不同的结果,但都显示了逻辑与形而上学的密切关系。逻辑与形而上学的关系,或者说,逻辑与哲学的关系,是理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为民众谋求幸福与尊严,实现社会公正与和谐,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不懈追求;幸福是当代中国民生思想与实践的需求目标满足状况的晴雨表;尊严是当代中国民生思想与实践的主体意识觉醒;公正是当代中国民生思想与实践的制度安排诉求;和谐是当代中国民生思想与实践的社会秩序的理想状态;幸福与尊严、公正与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是当代中国民生思想与实践的内在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从革命与斗争哲学,到改革与建设哲学,再到发展与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逻辑。从哲学的角度来解读,社会和谐的本质包含九个方面的涵义:和谐是一种社会趋势;和谐是一种社会理念;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是一种社会理想;和谐是一场社会建设;和谐是一种科学方法;和谐是一种人生境界;和谐是一种理想人格;和谐是一种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4.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昭示着思想政治教育生成和变迁的真正原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基本特征。具体来说,一是个人视角与社会视角统一;二是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协调;三是人文精神与政治诉求和谐;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  相似文献   

5.
论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权力与私权利是法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近年来法律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私权利是公权力的基础,具体表现为赋权与控权;公权力是私权利的保障,具体表现为确权与保权;实现两者的平衡与和谐,是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为五部分:一是对纲要性质与特点的认识;二是收获与启示;三是以史为鉴,关注国计民生;四是质疑与建议;五是下一步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7.
认为幸福社会的概念具有六个分析维度:它观照的既是个人幸福,也是普遍幸福;它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是道德的,也是制度的;它是个人的,也是社会与政府的;它是主观感觉的,也是客观标识的;它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结合的。分析了其构成的六个具体内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道德观;"善良和生"的思维与伦理规范;民主法治的政治制度;公民参与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公共服务;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指出只有真正明确这些概念,做实这些具体内容,才能使以主观性很强的幸福所标称的社会实体具有实在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8.
王斌  李康平 《东岳论丛》2006,27(6):125-128
从政治学的理论视角,阐述构建和谐社会是政治指导思想与政治目标的高度统一和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与政治建设本质要求的有机统一;坚持“五个统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立场、政治原则的有机统一;提高执政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与政治建设能力的有机统一;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与政府管理与建设新任务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形成思想阶段;抗日战争时期是思想成熟阶段;解放战争时期是思想进一步发展阶段。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基本内容: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合作中的领导权问题;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合作实现领导权的策略;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合作的具体方针;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合作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反对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内部的错误倾向坚持长期合作。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重大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结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创新与思维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与思维是认知的主体 ,信息是认识的客体 ,主体与客体的作用 ,是思维创新的过程 ,也是知识创新的过程。思维创新对知识总量的增殖和知识结构的优化起重要的功能作用。敢于质疑 ;多阅读、与人交谈 ;科学用脑 ;宏观思考是思维创新对于知识创新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奖关注的文学母题:流亡与回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怡 《文史哲》2005,(1):117-122
流亡与回乡是近年来诺贝尔奖关注的一个文学母题 ,除去文学的内部因素之外 ,它与 2 0世纪中前期世界性的战争灾难和中后期的政治局势有着密切的关系。流亡是一种与个体或群体现存处境相分离的生活形式、话语形式和精神状态。首先是与生存地域相隔离 ;随之是与精神地域相隔离。流亡的形式可以概括为个人的流亡 ,如高行健 ;民族的流亡 ,如凯尔泰斯 ;殖民主义历史背景下被奴役者的流亡 ,如奈保尔 ;殖民者的流亡 ,如J·M·库切  相似文献   

12.
国家应对全球化挑战,需要加强对爱国主体的民族情感的培养,把国家情感与民族情感结合起来;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把国家意识与全球意识统一起来;需要处理好与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把国内建设与国际合作统一起来。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情感,是国家情感与民族情感的统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是国家意识与全球意识的统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行为,是国内建设与国际合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契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伟 《天府新论》2007,3(4):20-22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宗教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产生重要影响。宗教教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也有一致性。建立理想社会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以人为本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的理念;公平公正,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的社会基石;诚信友爱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信条;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认真研究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对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解释宗教与迷信到底有无本质区别,是宗教与迷信关系理论教育的难点;宗教与迷信关系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科学精神;科学的教育手段是提升宗教与迷信关系理论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坚持文理知识并重,建构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质量,做到学以致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普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知识和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相似文献   

15.
新的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的概念讲,是坚持经济增长基础上的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的统一;从发展的本质讲,是坚持生产力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从发展的社会角度讲,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协调;从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讲,是坚持人与社会、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发展;从发展动力讲,是坚持理论、体制、科技、管理创新的发展;从发展效果讲,是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从发展的趋势讲,是上述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社会学、哲学等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管理广泛存在的社会根源, 指出:管理是群体理性的表现, 是对非理性的制约; 管理是对社会制度的补充; 管理是自由与民主的实现形式; 管理是社会有序与稳定的链条; 管理是一种欲望; 管理是利益共同体的契约和意志表现; 管理是使社会完备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正确理解《形势与政策》课程定位和设计,是增强其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程价值目标,是增强其教学实效性的基础;科学规范《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是增强其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着力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是增强其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关键是要用新的思维,深化对国有经济的认识。其中有四个关系必须予以深刻认识和认真把握:一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关系;二是国有资产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三是国有经济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四是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与竞争力的关系。深化对国有经济的认识,对于实现国有经济改革的突破,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与无——对本体的形而上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顺福 《东岳论丛》2006,27(5):157-162
道是本体存在的根本与主体,存在者存在的保证。这个最基本的保证,我们把它叫做纯粹本体。它具体为一、性、命、形、德、无。本体是整体;本体是性存在的可能性、出发点;本体是生命与命运;本体是形生生不息、动是存在的根本状态;本体是德道的实现,具体为道德实践,在德性与实践中主体实现了自己的自由;本体是无对于本体,我们不能说,因为我们只能够陈述现象。对本体的言说是一种悖论。本体必然表现为现象,现象因此具有合法性。纯粹本体与现象共同构成事实本体。二者不仅仅是合,而且是分,是一三三一的圆融。这便是存在的综合本体。  相似文献   

20.
艺术创作是一种话语现象,是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来进行创作,欣赏者运用约定俗成的艺术语言进行接受和再创造的对话现象。艺术创作的过程是艺术家与多重对象不断进行对话与潜对话的复杂过程。这种对话分为四个方面:艺术家与世界对话;艺术家自我的内省与驳诘,即多重自我的对话;艺术家与作品的对话;艺术家与接受者的潜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