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言的诗,无行的毵;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这是对书法的美誉。但能创作出好的书法作品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练字可修心养性,陶冶情操,对调解浮躁的心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用陈旦生的话来说,书法创作是难事、雅事、亦是乐事。  相似文献   

2.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经过数千年的洗礼,已是灿烂辉煌。中国古代诗文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中国书法创作则追求志气平和、不激不厉,强调“书为心画”、“达其性情”,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渗透,使二者的审美精神和理念呈“同源”之势。  相似文献   

3.
刘艺先生是一位集书法组织、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于一身的中国书坛风云人物。他的书法精于今草及章草,并擅行、楷、隶诸体。法度严谨、风格清健秀逸,洒脱自然。他的作品先后入选历届全国书法展览,又曾参加香港“中日书法交流展”、东京“中日代表书法家展”、台湾“当代中国书法精英展”、温哥华“当代中国画名家展”等国内外大型书法展览。  相似文献   

4.
书法名家冯学智先生,当年曾为剪纸名家康战杰友题款:“纸剪心中画,刀刻天下景”。今吾读康先生之剪纸艺术亦有“雕龙嵌凤乾坤远,满纸风流绽芳华”之获。  相似文献   

5.
张济海,字迅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幼承庭训,因书画特长十五岁被特招从戎,凡四十余年,痴情于翰墨。恪守“德、识、技”三位一体之书法观念;创建“能量书法”之书法理论;倡导“以意赋形”之创作方法;形成“刀劈斧凿”之书法风格。代表作“厚德载物”永久性镌刻于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部分作品连续高价成交于瀚海、保利、太平洋等各大拍卖会。著有《书法教程》、《教师板书入门》、《书法大道》、《张济海书法作品集》、《张济海书法作品选》,主编《封龙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作品集》、《燕赵风——书画名家系列作品集》等。  相似文献   

6.
书法与做人,一提到这个问题,人们常这样说:“字如其人。”甚至有人说:“学字先学做人。”由此,不难看出。书法与做人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书法和做人都讲规矩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字的规矩就是基本点画。点画学好了,字就有样子有看头。点画学不好,字就不美,人们就不想看。而做人的规矩,就是堂堂正正、诚实守信、义薄云天。  相似文献   

7.
李世文 《老人世界》2013,(10):25-26
“追梦之旅”是我书法作品展的名称,也是我书法作品集的名称。“追梦之旅”这个名字是我起的,“追梦之旅”的内容是我选择的。但追的梦不光是我的,大梦是国家的民族的,小梦有我的,也有书法同道的。因此她既属于我又不属于我,故谓之我与“追梦之旅”。  相似文献   

8.
孙过庭的《书谱》是罕见的书法史上书文并茂的作品,在书法的理论与创作上都为后世立下了标杆,文章恣肆宏美,议论精辟入理,可以说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奠基之作.但是《书谱》不易理解,文章结构枝蔓较多,采用的是骈体文形式.本文通过书法的本体论、发展观等方面对《书谱》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够对《书谱》博大精深的书法理论体系以及特征做出正确、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字如其人”“字是人的脸面”。不少老年朋友退休后,喜欢学习书法,但又苦于写不好。究竟如何才能写好字呢?临摹是其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徐渭的狂草作品与凡·高的后期油画作品在给人的艺术感受上是相似的,而他们对一些形式因素的运用,比如书法的线条和与之类似的油画笔触,也有着相似的地方。通过对徐渭的书法线条和凡·高的油画笔触的比较,可以看到他们相似的激情释放与痛苦扭曲以及率直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1.
也许是因为我们把“理解万岁”喊得太多太滥的缘故.“理解”二字反变得不易理解了。这话似乎说得有点儿耸人听闻,其实并不算过分。仔细翻检一下我们的生活,便不难发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如此之多;如此之深。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父子母女之间、婆媳之间、甚至夫妻之间……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喊着要多一些理解。“理解”是什么?姑且不谈,先举个例子:教师给学生讲一个公式,他在备课时,首先想的是他教授的对象是不懂这个公式的学生,于是他以学生之心揣摸这个公式,设法把它变得通俗易懂,然后传授。讲授之后便问学生:“你们懂了吗?(换…  相似文献   

12.
道家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学派,其核心思想“道法自然”自古便深刻影响到了书法审美理念中,并孕育出与《绮丽》相对立的书法品评范畴——《冲淡》。宗白华在其《美学散步》中提出了两种审美理想:“华丽繁复的美”和“平淡素净的美”。这里的“平淡”并不是平易浅俗,而是以老庄“道法自然”、“虚静”、“无为”的思想为内蕴,崇尚以清静空明的胸怀体现万物,创造出符合道家最高艺术理想的“自然平淡”的意境。在现代社会充斥了浮躁贪念和奢华物欲的背景下,书家创作更需要一颗平静淡定的无欲无为之心。  相似文献   

13.
翟杰 《老人世界》2013,(5):29-29
在国家博物馆小莽苍苍斋收藏的清代名人书法展厅里,第一次看到林则徐的书法,心中满怀敬意。作品是一幅行书:“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从善如缘无枝之木,才住脚,便下坠。”落款为:辛阶五兄先生印可,少穆弟林则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是一种诗书画印全面修养的艺术,“书画同源”并不仅仅是指画面笔墨结构的“骨法用笔”。而且也包括了题款。“画上题款与跋,书佳而行款得宜,则画亦增色。” 古人对于行款题识颇为考究,书法风格多种多样.或诗或文,或跋或记丰富多彩。有机的把书法、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元素融为一体,共同服务于画面上的同一主题,题款提升了画意,  相似文献   

15.
刘俊坡     
《公关世界》2009,(4):69-69
刘俊坡1967年10月生,河北沧州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硬笔书协理事。曾任《中国硬笔书法常用百科全书》编委主任、《中国硬笔书法自学指南》主编、《中国硬笔隶书实用教程》主编。多年研习古文字及秦篆、汉隶等书法艺术,从竹简、木渎、帛书中广采博取,逐渐形成自己隽永飘逸的书法风格。作品多次获奖,并在加拿大、新加坡、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展出,曾获“1998中国书法百杰”之誉。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刻字展”、“第八届国际刻字交流展”。  相似文献   

16.
《老年世界》2013,(13):45-45
学书者不仅要有很强字内功的“精”与“博”,而且还须具备字外功的修养,即书外求书。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其它姊妹艺术,方能使人心胸开阔,思维敏捷,书艺自会大进,相反学识浅薄,眼高手低其书法必然俗气,浅鄙。晚清著名书法家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谈道:“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象,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所以作为学书者,不仅仅要注重书法实践,更主要的还须加强书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高道德艺术的修养,完备艺术气质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齐杭 《老人世界》2020,(1):52-52
近日,一个朋友问我:“你每天花时间练习书法,从中能得到什么呢?你难道想成为书法家吗?”前些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老友习书法,顿时为其过程之静美而动心。如今,我习惯用毛笔写字已四五年,从中得到不少益处,但我当然不会这么功利。  相似文献   

18.
赵海燕 《老年人》2011,(1):40-40
去年起,我就四处叫嚷着要练软笔书法,美其名日“弘扬国粹”。诗友伍哥听了立即送来一盒闲置在家中的斑竹笔。打开一看,三支竹制毛笔的笔身布满点点滴滴的褐色“泪”痕,将娥皇、女英的款款深情执于指间,写起字来人的心也会沉静下来吧。  相似文献   

19.
《老年世界》2013,(7):41-41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和“瑰宝”,这是毫无争议的。联合国已经正式认定中国书法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中国的专利。书法艺术的健康和创新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和重视的问题,在书法界尤其是更为敏感和极易引起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杨牧青介绍     
《公关世界》2009,(3):66-67
杨牧青,号草坪先生,七十年代生于黄土陇原。研究员、书法教授、一级美术师、资深易学策划人,著名书画理论家,书法评论家,“新诗词”倡导与实践者,“金城六友”之一,“敦煌风艺术沙龙”发起人之一,率真派书法与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创始人,曾担任多家社团、艺术机构、文化公司职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