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草皆敬畏     
李冬梅 《老年世界》2011,(24):17-17
儿时,与哥哥游戏的过程中,突然,他腹痛难忍。父亲请来了赤脚医生,他在当地算是一把能手。听诊把脉后,蛮有把握地断定:“是阑尾炎!”阑尾炎是要开刀的,不过,他有不用开刀的秘方。父亲跟随他,在田间地头转了一圈,手里捋着一把野草。父亲说,这是草头方子。 父亲带着一把铲子,去找草药了。夜幕降临,二哥为父亲送去一盏三用灯。村头的塘埂上,一点灯火,或明或暗,那是父亲在挖药草。记不得草药是什么模样了,但那盏寻草药的灯火,一直亮在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2.
吴兴英 《老年人》2006,(5):30-30
我决绝地把父亲给的5000块钱塞回他的口袋,并把他送上了返回老家的汽车。旁边一位大爷见了,问我父亲:“老伙计,这是你儿子吧?”父亲笑着说“:是的,他送我回家。”可我分明看见父亲笑得勉强。长途客车徐徐出站,我对着父亲挥手。父亲坐在窗边,一副倦怠失落的样子,并没有往常的热情。车走远了,也带走了我对父亲的牵挂。回想起这天清晨,我和妻子刚刚起床,父亲就大汗淋漓地敲响了我家的门。正是春耕农忙时节,父亲的突然到来让我有些吃惊。难道家里出事了?因为父亲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时很少进城找我,而且他在老家还种着几亩水田,这时的农…  相似文献   

3.
凌子波 《老年人》2003,(5):23-23
4年前的一个夏夜,父亲在家看电视时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性命虽然保住了,但却留下了后遗症——失忆断语,右半身偏瘫,直到今日还躺在病床上。为了让父亲能早日康复,我们兄妹给他制订了一个身体康复的训练计划,重点是学步,再配合其它治疗。每到假期,我都要急忙赶到父亲身边,替换哥哥姐姐,陪着父亲练习走路。父亲学步,一开始十分艰难。每次,我要先把他僵直的右手搁在我的右肩上,再将我的左肩紧顶着他的右肩,还要在父亲的右脚上套上一根绳子。起步时,我把绳子提一下,父亲的右脚便抬一步,左脚也跟着拖动一步。每迈出一步,父亲沉重的身子都要摆动一…  相似文献   

4.
卿闲 《老年世界》2014,(15):25-25
那时不懂,总觉得时光是一根绵长的绳子,扯不尽。它松松软软堆叠在角落里,生了尘。父亲则不同,他的时光是一把锋利的刀。光芒四射,披荆斩棘。他拿着他的刀,常常是霜露沾衣.带月而归。犹记得那些夏日晚上,父亲拖着疲惫而回,愁容满面。他心心念念的是他的花生地,那时光与杂草可着劲地赛跑。父亲不得不加入这场赛事。吃过饭收拾停当后,他就在小院里放上一张小桌,凉一大杯开水,再搬上一把椅子,拿一把蒲扇,这一刻才真正停下他的忙碌。  相似文献   

5.
猎人之歌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老人。他有个儿子,是个年轻勇敢的猎手。父亲把猎人的一套高超本领部教给了他的儿子,于是,儿子便超过了父亲。  相似文献   

6.
心利 《当代老年》2010,(6):36-37
在他的眼里,父亲就是一座高峰身为著名爱国港商、全国人大常委曾宪梓的二公子,曾智雄对父亲从小就顶礼膜拜。在他的眼中,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政,父亲在他面前就是一座高峰。当年,曾宪梓用叔父给他的6000港元买回一把尺子、一把剪刀和一架“蝴蝶牌”缝纫机,和太太一起动手制作领带。为了养家糊口,曾宪梓规定自己一天必须制作5打领带,然后背上领带搭乘大巴沿街叫卖。由于曾家的领带做工精良,在“时尚之都”的香港很快就打开了销路。  相似文献   

7.
<正>父亲退休后,为了让他享福,我不让他做任何事,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妥妥帖帖之后才去上班。有一次,因为忘了一份文件,我从单位返回家中。推开门,看见父亲独自坐在沙发上对着窗外发呆,我走到父亲身边,他没有察觉,看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卢生福是一位意志坚强的革命老人。父亲离休后志不休,把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他做人、勤政和奋斗不止的第一需要。他每读一篇原著,都把其中阐述的思想观点列出来,一条一条地记在本子上。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麦穗     
李梅 《老年世界》2006,(22):1-1
朋友给我讲起他案头的一束麦穗,满脸的虔诚与肃穆。这是他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种下的,还来不及收获,老人家就走了。而朋友把它当成父亲未竞的事业,把最壮实的穗子剪下,供奉在一日数次能见到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游宇明 《老年人》2014,(4):38-38
正刘邦做了皇帝后,把自己的出生弄得神秘兮兮的。他造谣说,他的母亲刘媪曾在大泽旁边歇息,梦见和神做爱。当时雷电交加,天色幽晦。他父亲去找他母亲,看到一条蛟龙伏在他母亲身上。不久其母怀孕,生下了他。为了神化自己,刘邦不惜给他的父亲强戴了一顶绿帽子,居然说自己是人龙相交的杂种。南齐武帝萧赜也步刘邦后尘。不过,萧赜没有拿父亲  相似文献   

11.
田野 《老年世界》2011,(22):17-17
他出生在山西晋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在他出生之前,他已经有了一位哥哥。因此,父亲蛮希望他是一个姑娘。这样,家里就可以省去给他娶媳妇的彩礼。可是,他是一个男孩。父亲要把刚出生的他送给别人,母亲不肯。  相似文献   

12.
正一天,与一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寡言,饭间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合作过几次,印象还不错。父亲说:"虽然我对他不甚了解,但从吃相看,基本可以估摸出他是个怎样的人。"算起来这是我与朋友第二次在一起吃饭,我对他的吃相没怎么注意。  相似文献   

13.
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与日俱增,为了省钱,他把一支烟分成两次抽,抽到一半就掐灭,下次再接着抽,这样一包烟就变成了两包。母亲走得早,她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参加了抗日战争,打过鬼子,解放战争时期,他又奉命潜入上海,打入了一个国民党特务机构,秘密从事情报工作,直到迎来全国解放。文革开始后,父亲三天两头被人传去问  相似文献   

14.
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  相似文献   

15.
Q[案情简介]:我和丈夫离婚了,孩子归他父亲抚养。现在,孩子18岁了,父亲再婚,就把孩子赶出了家门,觉得他成人了可以不再管他了。我想问的是,他父亲的做法对不对?孩子能不能分到他父亲的房产?(天津王女士)  相似文献   

16.
怒与恕     
正父亲下班后怒气冲冲地回到家,一进门使劲地把公文包摔在沙发上。儿子见父亲回来,兴奋地跑过来扑在他怀里。父亲一把推开儿子说:"一边玩去,别吵我。"儿子委屈地离开了父亲的怀抱,眼泪汪汪地说:"爸爸,今天在学校里老师表扬我了。"父亲听完,脸色缓和了一下,问":哦!说说看老师怎么表扬你的?"儿子这才破涕而笑,凑到爸爸身边说:  相似文献   

17.
我那老去的父亲,他给小美的每一分爱,都是给他最爱的小女儿的补偿。母亲去世后,我怕父亲太孤单,便把他接到城里住一段时间。父亲不喜多话,来城里多时,没有结识到什么朋友,只是每天在家看看书,读读报。我中午在单位吃饭,晚上才回家吃,所以父亲每天的头大事就是为我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每天我一下班,父亲便会为我开出热气腾腾的饭菜,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后,我有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     
父亲是我心中的一首诗。他辞世快3年了,我时时还在怀念他。父亲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只读过4年私塾,但悟性极高,凭一套木刻本《康熙字典》自学,成为方圆几十里数得着的文化人。但他又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一个作田的好把式。他力气大得惊人,一个人背起百把斤重的圆扮桶能穿垅过坳,引得我小时候好生自豪。父亲给我的最深印象是为人乐观,哪怕明天没米下锅,他今晚还会拿起笛子、唢呐吹起来,吹得满垅的人向他靠拢。母亲常说他是“叫化子穷快活”,父亲回她:“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倒也乐。”要不是父亲深谙苦中…  相似文献   

19.
父亲戒烟     
姜贻斌 《老年人》2006,(1):28-28
父亲抽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母亲过去没有逼他戒烟,她知道我父亲因为家庭出身的问题有许多苦恼,烟雾可以让他麻木,也可以引导他思考。前些年,父亲退休了,母亲却逼他戒烟了。母亲这样做自有道理,且不说曾经有过的痛苦现在没有了,单讲父亲的身体就大不如从前,年纪大了还抽烟,将更加损害健康。于是,她经常把父亲的烟藏起来,让父亲急得手忙脚乱地四处寻找。父亲找不到,嘴里就不停地念叨“:我的烟呢?我的烟呢?”每当这时,母亲总是装聋卖傻:“我哪知道你把烟放在哪里了?”甚至调侃道“:莫不是老鼠拖到洞里去了吧?”但是,这难不倒父亲,他翻箱倒…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他当爹了以后,会不会给孩子留缺陷呢李双江自称舍不得打自己孩子,没想到儿子却很舍得打别人。在网上成为"四大名爹"之首的李双江,如果把他看作权贵的符号,他自然是人们泄愤和泼粪的出口。但如果把他看作一位父亲和老人,这个曾经谈到儿子的时候脸上就会洋溢着幸福感动的父亲,这位含泪替儿子道歉却仍然无法改变儿子被劳教一年命运的老人,你就能读懂他的挫败、纠结和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