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间简易房是临时建筑,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拆了,门窗不严不说,屋子还极破,也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我每次回家,都要经过这间简易房,促使我多看两眼的原因,是我想知道什么人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储槐植教授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同事——我1998年调回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与储槐植教授至今恰好有十年同事之谊。在储槐植教授集一生学术之精华的《刑事一体化论要》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之际,积极促成本书出版的蒋浩先生热情邀请我为本书写一篇导读,盛情难却。储槐植教授是一位老而弥新的学者,这里的“老”是指年龄,这里的“新”是指思想,这是我对储槐植教授的总体印象。储槐植教授的思想非常丰富,在没有深入钻研的情况下,我无法对储槐植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全面的述评。在此,只能依我个人的视界之所见,力图描述我对储槐植教授的学术印象。  相似文献   

3.
顾骏 《社区》2014,(12):19-19
前两天早上,经过一个摊贩云集的路边菜场,听见有嚷嚷声,一位上海老阿姨正同小贩讲道理,起因是小贩缺斤短两,多收了几块钱。大妈不依不饶,找到鱼贩一定要找补回来。鱼贩还想狡辩,可挡不住老阿姨义正词严:“侬(你)开价,我没还价,侬就勿(不)可以少分量,叠(这)个是规矩,懂伐?”众目睽睽之下,小贩乖乖掏钱,老阿姨得胜而去。  相似文献   

4.
我家养了一只大黄猫,长得又肥又壮,我赐它一外号—老馋。它到底有多肥?有多壮?这么给你说吧:我抱着它照了张相给大家看,都以为我和小虎仔合的影呢!它之所以这么肥壮,全是吃出来的成就—它的“怪”,也全在一个“吃”字上。在下这里给你献上它一天的用餐记录,也让你见识见识。  相似文献   

5.
“拆词”种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了《修辞》、《辞格辨异》、《辞格比较》等论著中“拆词”的部分,有赞同的,也有未便苟同的。这里谈谈我的浅见,请同志们指正。 什么叫拆词?《辞格辨异》解释为:“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词或成语内部固定的结合关系。”《修辞》中则说:“有时由于表达的需要,可以临时把有些多音词拆开来用。”  相似文献   

6.
我在去菲律宾之前,就听说其首都马尼拉有一座闻名于世的“华侨义山”,因此决心去拜访一下。 在马尼拉街头,我向人们打听“华侨义山”时,找了一位操福建话的老华侨,当他听明白我是来自墨尔本的一个老华侨后,他就热情地陪我走到市区北面的“华侨义山”。  相似文献   

7.
余平 《社区》2009,(3):60-61
前几天我和妻去菜场买菜,菜场里新开了一家粗粮铺子,高梁、玉米、养麦、燕麦、粟米、芸豆、小豆、黑豆装满了米缸,摆放得整整齐齐。妻子看着新鲜却叫不出粗粮的名字,这也难怪,妻从小在城市长大,自然五谷不分。  相似文献   

8.
郭盖 《北京纪事》2018,(4):58-59
那是2003年刚过,有着40余年历史的老居民区——车公庄拆了. 一个人有造物派定他的寿命,一个城有人事安排它的庚年,一个街区也是有它身不由己的春夏秋冬.1958年车公庄那片乱坟岗子上开始建筑楼房的时候,它们被设计的寿命是30年,我这里说的被人设计寿命30年的楼房是指那些平民百姓居住的半简易式的红砖楼.车公庄另外一些有来历的房子,比方说像市委党校、五机部那种为干部设计建造的楼房不在此列.经过40余载浸风沐雨,车公庄这些半简易式老红砖楼早已超过了它们被设计的寿数,它们的皮囊颜色快要潲尽,又经过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余波的影响,不该裂的地方裂缝了,该畅通的地方堵上了,不该弯的地方扭歪了,无情的岁月让车公庄沦为了一个摇摇欲坠的街区.  相似文献   

9.
陈浩 《社区》2012,(6):57-57
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是一座新老混搭的海港城市,整座城市四面环水,是一座真正的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故此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这里不仅环境优美,建筑高雅,而且美女也多,那些穿着时尚服饰、化着精致妆容的女子,还有那些不事张扬、悠闲自得的休闲美女,总会让你的眼睛应接不暇。有朋友告诉我,斯德哥尔摩是全球美女最多的城市之一,来此“养眼”确实是个不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墉 《可乐》2010,(5):76-77
遇到一个师大的老同学。 “教了二十多年书,有什么感想?”我问她。 “有,也没有。我教初一和初三,年年毕业班的学生对着我哭,我也陪他们哭。一转身,我又迎接新生入学。他们对着我笑,我也陪他们笑。在同一个学校里,甚至同一栋大楼里,我哭哭笑笑了二十多年,哭老了,也笑老了。可是,而今他们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可乐》2006,(9)
我的工作环境那可不是一般的好,可以说是万花丛中过——车间里,清一色全是女工。而我是厂里的技术员,需要常常下车间。不过,我毕竟是个毛头小伙,特害羞,每次去车间,都需要鼓足勇气。先是收发室的老女人,伸出头发花白的脑袋,上下打量我,好像我是贼,要把她这里的美女都抢光一样。她毫不客气地对我说:"这里是女人的世界,你办事速度快点,办完了就撤,听到没有?"我连连点头,仿佛鸡啄米。老女人看我半天,依然不放心。不过也没办法,想了半晌,总算无可  相似文献   

12.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鞋匠,四十多年来一直在进入城镇必经的道路上修补鞋子。有一天,一位年轻人路过,正要进入这个城镇,看到老鞋匠正低着头修鞋,就问道:“老先生,请问你是不是住在这个城里?”老鞋匠缓缓抬起头,看了年轻人一眼,回答说:“是的。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了。”  相似文献   

13.
周静 《21世纪》2010,(12):65-65
每年10月以后,是南半球的人们野外踏青的季节。如果你也想让季节来个反串的话,就不妨去南半球的旅游胜地——澳洲。墨尔本生气勃勃的农庄,西澳洲烂漫的野花,证明你此行不虚。  相似文献   

14.
孙丽郦 《社区》2013,(28):54-55
一位老总开了多处分公司,在谈到自己能承担如此重任的心得时说:“我有时也很累,也有很大的压力,好在我办公室后面有一个小花园,遇到问题时,我喜欢去那里莳弄花草,这个过程中,心渐渐平静下来。许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也有不少构想在这里浮现,花园是我安顿心灵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09,(34):8-13
麦子店街道位于北京东三环外,南距CBD商务建筑群2公里。在辖区6.8平方公里范围内,放眼望去楼房林立,既有20世纪80年代建的老居民住宅,也有价格不菲的现代公寓式楼盘。16万户、5万多人在这里生活。辖区内商圈密布,驻街社会单位高达4300余家,其中包括美、韩等国大使馆。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这里小小的不同——路牌是中英文双语的。  相似文献   

16.
每次去菜场买菜,我都会绕路去买一个女人的黄瓜。那女人看上去像—个四十多岁的农家主妇,可别人告诉我,她才二十几岁而已。她的摊位最远,生意不好,我觉得她挺可怜,便经常照顾她的生意,价钱也任由她说。  相似文献   

17.
天涯渺渺雨 《新少年》2009,(1):67-67,35
春节就要到了,我先给读者们拜个早年!说到拜年,那可是中国民间的老习俗。辞旧迎新,谁不盼着新的一年里一顺百顺呢?春节的习俗有好多,也非常有趣,不信你看——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同学聚会上,有位漂亮女孩在喋喋不休地抱怨她东家的不是。女孩说,那东家是个死板的法国老夫人,经常指责她这里做得不对,那里做得不对。我跟她聊天,她又说我的法语发音不准。  相似文献   

19.
书累     
余斌 《社区》2008,(20):4-5
老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还应补一条——“书到搬时只嫌多”。都是说书,这里“多”与“少”却有有形无形之分。“恨少”是恨肚里少,“嫌多”是嫌架上多。读书是要读进肚里才算数的。当然不是太容易。替代的法子是充以满架图书。朝夕晤对,虽不能将满架图书化为满腹诗书,至少向往之诚是有了。所以平日并不嫌其多,坐拥书城,关起门来,反有顾盼自雄之慨。  相似文献   

20.
我是格雷古瓦,小名叫“多多”。三岁之前,我是无忧无虑的。三岁零五个月的时候,我上幼儿园了,翻开了我成长史上新的一页。从此,人生对我而言,有欢乐,也有忧愁。现在我13岁了,上初一。我知道,你可能已经感觉到了这里头有点儿不对劲儿。是的,说实话吧,我留了两次级——三年级和初一(法国儿童六岁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