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956年4月,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和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对英国进行首次访问。两位苏联高级领导人同时出访反映了克里姆林宫对这次访问的高度重视。据说,这也是因为:赫鲁晓夫当时尚未成为大权独揽的惟一领导人。两位领导人是乘坐当时苏联海军最现代化的舰艇——“奥尔忠尼启则”号巡洋舰抵达英国的。4月18日,“奥尔忠尼启则”号巡洋舰顺利抵达朴次茅斯港。英国首相、战时作为丘吉尔首相得力助手的安东尼·艾登欢迎苏联客人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书面讲话。丘吉尔此时已经退位。1946年3月,丘吉尔曾发表了著名的富尔顿讲话,首次使用了“铁幕”这一术语。尽管丘吉尔一直对自己的观念抱着不放,  相似文献   

2.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以自己的地位、学识、年龄等优势而表现出一种做气,或者极端地蔑视他人,或者大肆地攻击他人,有的甚至还恣意地侮辱他人。这种人的行为势必给别人带来不愉快或者严重地影响他人的情绪,因此,必须予以抑制而不能让其恶性地发展。那么,怎样对付这种做气的入呢?一、抓住痛处控其傲气1959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赴苏联主持美国展览会。在尼克松赴苏之前不久,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于被奴役国家的决议。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此极端不满。因此,当尼克松与他会晤时,他极端傲慢无礼,表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傲气,他十分气愤…  相似文献   

3.
洪堡 《中外书摘》2010,(11):51-53
斯大林逝世后,继任者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时期的评价成为中情局、美国政府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关注的内容。中情局在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的配合下,成功窃取了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秘密报告,给冷战中的美国增添了一枚重要的外交砝码。  相似文献   

4.
海天  肖炜 《中外书摘》2009,(10):31-32
1964年10月,苏联发表公报,赫鲁晓夫下台。 11月5日上午,应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邀请,周恩来率领南贺龙、伍修权、乔冠华等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离京前往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庆典。6日,周恩来拜会新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等人时,  相似文献   

5.
1969年3月11日,中苏在珍宝岛爆发武装冲突后不久,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被通知去见勃列日涅夫。葛罗米柯犹豫了片刻说:“现在苏联的目标是同美国全面竞争,美国是苏联的敌人,而中国不是,虽然中国与苏联的关系不断恶化,但是,苏联不可能在一个时期内有两个主要敌人。”  相似文献   

6.
正1961年,苏联决定向一些尚未建成的项目补足设备。2月27日,刘少奇接见苏联大使契尔沃年科。契尔沃年科交来当天赫鲁晓夫给毛主席的信。信中表示,苏联愿意借给中国一百万吨粮食和五十万吨蔗糖,帮助中国度过困难时期。结果,我们翻译组在翻译这封信的时候,译错了一个字:“B”,即“借给”,我们理解为“贷款方式”,译成“以贷款方式给中国提供一百万吨粮食  相似文献   

7.
《中外书摘》2014,(4):52-55
一 1983年9月1日,在苏联库页岛上空,发生了一场意外的空战。一架身份不明的飞机闯进苏联远东洲际导弹发射基地的防空识别区上空。在苏联战斗机数次警告无效之后,一架苏军SU-15战机发射导弹将入侵飞机击落。这究竟是一架什么飞机,为什么要闯入苏联禁区?而一场突发的空战在那个紧张的年代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1964年 4月 10日至 17日,是毛泽东第 32次回湖南。此次回湘,有一段历史鲜为人知,就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长沙给赫鲁晓夫“祝寿”,高瞻远瞩地写下了 20世纪 60年代中苏两党大论战中一段别致的插曲。   要知详情,先要作点铺垫说明。   20世纪 60年代初,中苏两党的原则分歧愈演愈烈,到 1964年已趋向公开化、白热化。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主席,原来把主要精力用在国际问题上,特别是同苏联赫鲁晓夫的斗争上,后来逐渐把注意力转到了国内的问题上。因此,他觉得中苏两党的论争应该讲点中庸之道,缓和一下。   1964年 3月,毛泽东离开北…  相似文献   

9.
孙宝根  袁灿兴 《老年人》2011,(10):38-39
抗战胜利前夕,美国试图在战后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亲美的中国,以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据点,同时抵制苏联的影响和渗透。所以美国一方面极力扶植国民党政权,一方面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故而积极调解国共争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与苏联接壤却无法纳入其势力范围的大国。在“二战”期间(特别是1941年以后),盟国对中国的支持和援助主要来自美国,也是罗斯福在开罗给蒋介石戴上了一顶“四强首脑”之一的桂冠,因此,战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是可以想见的。但是,中国又是苏联最大的邻国,两围边境线长达数千公里,因而构成对苏联东部安全的潜在威胁。为了建立东方安全带,斯大林以参加对日战争为诱饵,说服美国与其共同迫使中国签署了一个《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从而达到了把外蒙古从中国分离出去以及在中国东北地区享有独占权益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CPMIEC)赢得了数十亿美元的土耳其防空系统大订单——这一消息在9月26日出现在众多国外媒体的报道之中。外媒报道称,参与此次土耳其竞标的包括美国的“爱国者”、欧洲的“紫苑”、俄罗斯的S-400以及中国的“红旗-9“防空导弹,不过最终“红旗-9”一举中标。(据环球网报道记者仲伟东)环球网的这一消息迅速被国内各大门户网站转载。也使人们开始关注中国防空导弹——红旗导弹家族。中国的红旗导弹家族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红旗1号导弹。从红旗1号到今天的红旗9号及其红旗家族其他的型号导弹,中国防空导弹的发展历经半个多世纪。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仿制、改进和自主创新交织在一起,凝集了—代又—代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心血。陈敬熊院士,中国著名雷达专家,红旗1号研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上海交通大学校友。2013年5月在接受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人员的访谈中,他讲述了亲身参与红旗1号制导站的技术攻关过程,这项技术攻关的成功当时一举突破了苏联制导站原有的设计缺陷,超越了苏联同型号制导天线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1953年3月1日,斯大林准备向国家领导层的同事还有自己的家人宣布一些事情。这一点可以从下面的情况得到证实:受他邀请出席星期日午餐的不仅有常客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还有自己的女儿斯韦特兰娜和儿子瓦西里(也许除了上面提及的这些人以外还有其他的苏联领导人获邀)。据斯韦特兰娜回忆,此前她最近两次到父亲的住处来是在他的生日和新年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史韦 《中外书摘》2010,(3):43-45
丘吉尔曾有一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与苏联及其卫星国对抗多年,不知他们会不会想到,有朝一日,曾经的对头波兰人却帮了美国人一个大忙——在海湾战争中,波兰特工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六名滞留在巴格达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人员。  相似文献   

14.
陈明杰 《现代交际》2003,(12):33-33
1921年,美国著名企业家哈默在莫斯科官方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称苏联将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扫盲运动。看过这则新闻后,哈默并没有往心里去。但是,在他准备回国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苏联商店中的铅笔很少,而且价格很贵。 哈默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苏联办一个铅笔生产厂。他很快获得了苏联当地政府的同意。他在  相似文献   

15.
1991年的8月,对于苏联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苏联行将解体的时候,几位试图维护苏联联盟体制、避免苏联解体的政治家于1991年8月19日发动事变,这是在悬崖边上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但仅仅两天就宣告失败。八一九事件的悲剧性在于,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但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表面上,八一九事件是苏联解体的一个导火索,但实际上苏联的经济千疮百孔,民族矛盾积重难返,种种问题都将苏联在八一九事件后导向了最后的分崩离析。  相似文献   

16.
侯涛 《老年世界》2010,(7):10-11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钱学森去世,举国齐哀。而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在65年前,还在美国深造的钱学森曾追随导师冯·卡门前往战火纷飞的欧洲前线,为美国军方搜寻纳粹德国的导弹技术。  相似文献   

17.
1971年9月13日,莫斯科的天空阴云低垂,冷雨蒙蒙。全苏知名的特种退休金领取者、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兼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的葬礼,在市内的新圣母公墓悄悄地举行。9月初,赫鲁晓夫的心肌梗塞第三次发作,住院后病情继续恶化,于11日去世。  相似文献   

18.
我一开始并不明白美国CBS的《60分钟》栏目的组织结构,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我逐渐地明白了。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栏目,  相似文献   

19.
1、隐喻应答法 领导者常常会遇到关于一些政治上重大问题的提问。有时回答问题不便直抒己见,有的领导者巧妙地采取比喻隐含的应答法,曲折地抒发自己的胸意。例如:1957年11月,毛泽东出访苏联,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大会。一次午餐席间,厨师长送来了土豆烧牛肉。赫鲁晓夫兴奋地对毛泽东说:“要是每个劳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家发现,适度的体育锻炼可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挑选了43名经常坐着工作、年龄在50-76岁的男性老人进行分组实验,这些老人都有睡眠障碍,每天最多能睡6小时,每次入睡至少需25分钟。实验中,一个小组的老人每周进行一次两小时的健身活动、两次各40分钟的快走锻炼或骑自行车锻炼;另一个小组的老人则保持原先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不变。16周之后,参加锻炼的二组老人每天至少多睡45分钟,每次入睡时间减少15分钟,而未参加锻炼的老年人则睡眠状况没有改善。适度锻炼提高睡眠质量@连天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