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晨风 《老年人》2004,(9):34-35
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许多热血青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和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向往,纷纷赴俄勤工俭学。刘少奇就是其中的一位。1920年冬,他由长沙船山学校校长贺民范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直奔上海,到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和革命理论,为到苏俄留学作准备。1921年5月,刘少奇与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等登上一艘开往海参崴的邮轮,开始了他们的旅俄生涯。留学的艰苦生活1921年7月9日,刘少奇一行备尝艰险,历时3个月,行程几千公里,辗转到达苏联首都莫斯科。莫斯科的夏天风和日丽,绿树成荫,气候宜人。古老的城市在典雅的欧式建筑和未加雕饰的自然…  相似文献   

2.
<正>在由江青、康生、谢富治控制的专案组所炮制的材料中,有一个耸人听闻的罪名,即刘少奇"杀人灭口"。捏造的事实是:1925年五卅运动后,阶级斗争激化,时任上海总工会负责人的刘少奇害怕了,丢下工作不顾,私自从上海逃往长沙。12月16日,被长沙戒严司令  相似文献   

3.
怀念心元     
我今年100岁,我的爱人潘心元烈士,离开我已有67年了。心元1903年出生,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创阳县委书记、湖南省委委员,红3、4、6、13军政委.总前委常委等职。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离汗优裕的家庭,不怕抛头颅洒热血,直至献出28岁年轻的生命。心元与我结婚14年,而我们共同生活的日子加起来不过年把,但他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每当回忆起和他在一起的日日夜夜,我就热泪盈眶,激动不已。1920年,心元在长沙岳云中学读书,接受进步思想,认清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决心投身革命。他经常在校刊《卿云))h以“斯人”为笔…  相似文献   

4.
仁悟 《老年世界》2013,(13):4-6
创建中国共产党 1937年,董必武会见英国记者尼姆韦尔斯谈到创立中国共产党时说:1920年,李汉俊这个从日本归国的学生、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计划在上海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并到武汉来同我商量。我决定参加,并负责筹组党的湖北支部。这个组织于1920年9月组成.  相似文献   

5.
何立波 《老年人》2011,(11):36-37
在中华女英烈的行列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这就是我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缪伯英。1920年初,缪伯英参加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1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由于她1929年英年早逝,过早地被历史淹没,因而后来人对她知之不多。  相似文献   

6.
康濯的乡情     
万是侬 《老年人》2003,(3):34-35
1987年4月8日,老作家康濯应邀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汨罗市。那时,我在汨罗市人大常委会工作,陪同他参观访问了几天。几年过去了,康老给我留下的回忆还是那样深刻难忘。康濯原名毛继常,出生于1920年,汨罗市红花乡毛家河人。他很小离开故里,住在湘阴县城常泰街,年岁稍长便到省会长沙读书,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1938年,康濯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写过《我的两家房东》、《春种秋收》等30多部小说,同时创作少儿文学作品,共计300多万字。他的作品,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新中国…  相似文献   

7.
佚名 《当代老年》2007,(7):23-23
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在这个组织的发起过程中,曾经使用过“社会党”的名称。1920年9月1目,陈独秀在出版发行的《新青年》上发表的《对于时局的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使用的也是“社会党”。  相似文献   

8.
新鲜事     
《中外书摘》2011,(8):93-94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共产党宣言》首版中译本仿真影印本和《可爱的中国》手稿仿真影印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于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现全国仅存11本。  相似文献   

9.
1951年末,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离开北京南下视察与休养,1952年元月中旬到达长沙,住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文年生寓所(今五一路省政府大院附近)。在长沙期间,少奇同志听取了中共湖南省委的工作汇报,接见了省党政军负责同志,向省委负责人阐述了正在展开的“三反”、“五反”斗争的方针政策,还视察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游览了岳麓山,走访了几位师友。少奇同志视察湖南大学那天,风和日丽,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他在长沙市委书记曹瑛和省公安厅厅长徐启文的陪同下,首先抵达岳麓书院。湖南大学校长李达站在书院大门口热情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导刊》2008,(17):51-52
1920年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宁夏海原县(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4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它是中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地有感,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世界》2011,(7):I0002-I0002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共15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同志的故居坐落在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炭子冲。故居是一半盖茅草、一半盖青瓦的土砖屋。屋子坐东朝西,屋后青山,屋前水塘。1961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把故居分给三户生活贫困的农民住。“文化大革命”开始,刘少奇被打倒,故居也遭受厄运。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刘少奇家乡的人民自发地对刘少奇故居进行修复。这里记载的是修复刘少奇故居过程中几段感人的故事。一块门匾刘少奇故居里屋大门上挂着一块门匾,上面写着“刘少奇同志旧居”。这七个字非名家手迹,只是普通的仿宋体。字是立体涂金粉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石海 《老年人》2011,(9):40-41
二十世纪初,中国一批热血青年为探求真理.寻找振兴中华之路,纷纷走出国门,前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苏俄留学。新中国开国五大书记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都曾留学海外,他们在国外或勤奋学习马列理论,或悉心钻研军事技术,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段经历翻开了他们革命生涯的重要一页,也成为他们走上为共产主义奋斗征程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2014,(1)
正湘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特殊贡献,而且在党的建设,特别是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也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堪称全党的表率。刘少奇:送侄孙女回老家务农1957年,党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年3月,刘少奇在长沙有关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的长篇讲话,号召中小学生克服世俗偏见,积极投身农业生产。此后,他率先垂范,把自己的侄孙女从北京送回老家参加农业生产,以后也没有为她上大学开任何方便之门。他侄孙女在农村一边劳动一边自学,两年后凭自己的能力考上了湖南农学院。刘少奇在家乡有很多晚辈,他没有安排任何一个亲戚出外工作。  相似文献   

15.
陈少敏是中共女杰,颇具传奇色彩,她曾以“扮贤妻掩护徐老赴湘”等经历而闻名。“文革”中,她受到冲击和迫害,被说成“在中原工作时期执行过刘少奇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可她去世时,悼词却又说她“自觉抵制刘少奇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云云。1983年清明节,刘少奇夫人...  相似文献   

16.
林贤 《老年人》2006,(2):36-37
毛泽东感情丰富、细腻,他乐当“红娘”,在革命队伍中留下许多佳话。巧为刘少奇和何宝珍牵线1921年10月,毛泽东在夏明翰的陪同下到衡阳,以女三师为重点,开展建立党组织的工作。何宝珍就是在衡阳认识毛泽东的。后来何宝珍到长沙,便住在毛泽东家里。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她常和杨开慧  相似文献   

17.
一 谢飞是在何葆贞牺牲一年以后,1935年冬在陕北与刘少奇结婚的。如果算上由家里包办婚姻的周氏,谢飞就是刘少奇的第三任妻子了。  相似文献   

18.
何立波 《老年人》2005,(6):40-41
周佛海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臭名昭著的政客,以势利多变而著称。早年,他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后来,他投入国民党的怀抱,成为蒋介石的座上客。1938年,他追随汪精卫投日,成为汪伪政权的主要头目之一。抗战胜利后,他又背汪投蒋,成为国民党的接收大员。周佛海1897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县。父亲去世后,他随母亲回湖南沅陵老家居住。1917年,他东渡日本留学,阅读和研究了社会主义方面的书籍,思想受到感染,开始信仰共产主义。1920年暑假,他从日本回家乡探亲,滞留上海,拜访了《解放与改造》的主编张东荪。周佛海在张东荪主编…  相似文献   

19.
谢乐夫 《老年人》2006,(2):18-18
65岁的刘汉勋身材魁梧,国字形脸,高高的鼻梁十分突出,一看就让人想到他的叔公刘少奇。1991年,他从肉食水产站下岗后,为了生计一直在外面打工。忠厚老实的刘汉勋,做事勤奋,为人正直。长沙一家中外合资公司看中了他,聘请他为下属企业的会计兼仓库保管员,先在沅江分厂干了3年,后又  相似文献   

20.
徐彬 《中外书摘》2000,(5):57-59
刘少奇和何葆贞烈士育有三个子女:刘允斌、刘爱琴、刘允若。刘爱琴是刘少奇的长女,早年在苏联生活。读者可以从书中看到,刘爱琴及其兄和弟弟,作为刘少奇的儿女,是怎样在个人幸福与国家利益之间作出取舍;刘少奇又是怎样以独特的方式爱着儿女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