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感念父亲     
感念父亲,是因为父亲的忠厚、善良、勤劳和慈爱。父亲于我们兄妹,除了有报答不完的养育恩,还因为父亲用他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塑造了我们直面人生不屈不挠的心灵。我们的健康成长,每一步都凝结了父亲付出的心血。父亲是个孤儿,从小受尽磨难,41岁与我母亲结婚,才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也许正因为如此,家的份量在他的心里特别重。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就从来没有打过我,连骂都很少。他宠爱我们兄妹俩,是想把自己小时候未得到的爱全部加到我们身上。记得我满10岁那年,个子比同龄人都小,第一次出远门上学,父亲很不放心。他帮我收拾行…  相似文献   

2.
郎慧智 《金色年华》2011,(12):15-15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3.
朱成玉 《现代妇女》2010,(11):19-19
从小到大,男孩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他崇拜佐罗,喜欢看一切和佐罗有关的电影和画报,买佐罗的面具,像佐罗一样击剑,他想长大以后能像佐罗一样行侠仗义走天下。男孩总嘲笑他那个矮得有些离谱,走路还略微有些踮脚,像得了侏儒症的父亲。从上幼儿园开始,他就不喜欢父亲送他上学,总是让母亲送。偶尔父亲送他上学,也是刚到了校门口便远远地躲开。有时候被眼尖的同学看见,问他那个矮子是谁,他就有些脸红,支吾着说是他家的远房亲戚。  相似文献   

4.
《伴侣(A版)》2013,(10):48-48
父亲去世后,11岁的彼得·林奇不得不在上学之余去打工,以贴补家里的开销。他在高尔夫球场谋得了一份捡球的差事。其他球童看到林奇长得瘦弱,都有意欺负他,让他专为那些球技差的球手服务,但林奇总是毫无怨言地接受,大汗淋漓地满场奔跑去拾球。  相似文献   

5.
他的父亲开着一家规模不大但能保证一家人衣食无忧的公司,他考上大学那年,父亲为他交纳了所有的学习费用,然后对他说:“这笔钱是我为你垫付的,将来你得想办法还给我。你可以利用节假日到我的工厂里打工,然后用打工的工资偿还这笔钱。”父亲的冷漠虽然让他难过,但他也没说什么,从那以后,他每逢节假日就到父亲的工厂里打工,和工人干同样的脏活累活,和他们一起排队打卡上下班,  相似文献   

6.
网瘾少年郭江余有着悲凉的身世,他还未出生,父亲就因车祸去世。迷恋网络游戏的他,与妈妈、继父经历热战、冷战后放弃学业离家出去。就在他执迷不悟的人生危急时刻,父亲生前的29位大学同学联手展开了拯救行动——  相似文献   

7.
一场车祸将我送进医院后,是乡下的父亲始终陪伴在我的身旁。 小时候,母亲因病去世,是父亲一手将我抚养成人。为了我的成长,父亲吃尽了苦头。他靠给人织篾货,供我念完大学,又拿出多年的积蓄,帮助我在城里买房,娶妻。婚后,我曾多次让父亲搬来城里与我们同住,但他却说乡下住惯了,宁愿一个人清清静静过日子。其实,我明白,他是怕城里的儿媳嫌他,所以宁愿选择乡下。  相似文献   

8.
急于结婚, 他以一纸《裸捐协议》赢得美人归 刘洪刚是一家通讯公司的维修人员,父亲在他大学刚毕业时去世了,照顾残疾母亲的担子落在了他肩上。  相似文献   

9.
《金色年华》2007,(10):53-53
他出生在美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开小旅馆的,没赚到什么钱,勉强可以供他念到大学。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奋斗的第三年,我们按揭买了一套自己的房子。首付是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供我们兄弟姊妹几个上学、结婚,再也拿不出一分钱帮我。住进新房的那天,父亲从十几里外的老家赶来祝贺。来的时候。他带了一只杀好的鸡、母亲腌的一坛咸菜和3000元钱。父亲高兴地说:“这下好了,  相似文献   

11.
一向天真淘气,不爱学习的9岁娃娃,在父亲突然去世后,一下子变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把父亲扔下的藏獒买卖捡了起来,扶着有残疾的姐姐,一边上学,一边学着做生意。  相似文献   

12.
崇高的隐瞒     
在女儿上高三的那年冬天,父亲病了。医生把诊断报告交给父亲时,他立刻惊呆了:癌症……父亲沉默了好一会儿,对医生说:医生,我有一事相求你们,我女儿正上高三,眼看就要高考了,她是个聪明懂事、成绩优秀的孩子,一定能考上好大学的。  相似文献   

13.
燕子低飞     
江非 《现代交际》2008,(10):40-40
帕帕·敦特一向非常喜欢花,他经营花店已经很多年了,花店坐落在一个十字路口旁。他工作非常勤奋,并且生活得也很美满,他甚至有足够的钱供他的儿子约翰上大学。约翰也像他父亲一样喜欢花。虽然他想上大学,但他的理想是毕业后帮助父亲经营这个花店。  相似文献   

14.
三年前的一天,我考高中,分数不够,要交八千元。正在发愁时,父亲回家笑着对母亲说:“我下岗了”。母亲听后就哭了。父亲傻乎平地笑个不停。我气愤地说,你还能笑得出来,高中我不上了!母亲哭得更凶了,说,怎么能不上学,你爸就是没有文化才下岗的。我说,没有文化的人多的是,怎么就他下岗,无能!  相似文献   

15.
父亲     
张胜友  李虹 《老年世界》2006,(19):17-17
父亲安详地走了,在他老人家85岁高龄时节。 父亲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英文也颇有造诣。他毕生执教语文课,且在当地学界小有名气。更让父亲自鸣得意的是,据说曾偶然猜中过中考或高考作文试题(也许是瞎猫撞上死老鼠吧)。父亲执教几十年.手腕上永远戴着一块二针半的手表(两根计时计分长针和一根计秒短针),走走停停,停时父亲会抬起手腕摇一摇.同事们嘲笑他:“您戴的是摇表呀?”父亲当即反击:“我是老教师了,上课从不用看表.讲完教案最后一句话刚好下课钟声敲响呢!”直至我大学毕业领了第一个月的薪水,父亲才戴上了儿子孝敬他老人家的一块售价120元的上海牌新表。  相似文献   

16.
阿红 《女性天地》2011,(3):12-14
为供女儿读大学,父亲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2000年5月对于陈光来说,是异常难熬的一个月。就在这个月,他从吉林磁性材料厂下岗了。他的妻子没有正式工作,  相似文献   

17.
尧树 《女性天地》2010,(3):11-13
一 我的二哥梁晓声与共和国同龄,比大哥梁绍先小6岁。1957年,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大哥一边读书,一边帮母亲操持家务。1964年夏,大哥考上唐山铁道学院,父亲却来信叫他不要再念书了,早点找工作帮家里维持生活。大哥无奈之下想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二哥却说:“大哥,你考上大学不容易,去报到吧,家里有我呢。”因为二哥的支持,大哥这才圆了大学梦。  相似文献   

18.
张珠容 《女性天地》2014,(10):19-19
考上大学那年,他怀揣着父亲给的2000元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求学。他梦想当一名导演,但这仅有的2000元根本不够过日子,更别说交下个学期的的学费了。怎样才能够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9.
那是我考上高中,到县城上学的第一个冬天。那天我冒着刺骨的寒风走三十余里山路回家,给父亲送学校的一个关于学生自带口粮的通知。学校要求,学生们要自带口粮到学校才能吃饭。这样一来,我一个人每月最少要从三十多里外往学校扛去近五十斤粮食。这几十斤粮食,对于那时身子骨很弱小的我来说,简直就成了天方夜谭。父亲看了学校的通知后,又回头看看我,没有说一句话。接着,父亲就回到自己屋里,叫母亲过去。我不知道他和母亲说了什么,母亲出来后,  相似文献   

20.
一位朋友的孩子养成了乱花钱的坏毛病,刚16岁的他就很自然地想拥有自己的汽车,理由是:他所有的朋友都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汽车。儿子想动用他上大学的储蓄作为首付买辆汽车,于是他父亲就从办公室给我打来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