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技术在音乐美的创造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娴熟、高超的音乐技术与充实、深刻的思想内容相结合,是音乐美创造的重要基石。然而,在人类的音乐实践中,常出现音乐技术脱离内容、单纯为炫技而表演等音乐技术异化现象。为此,本文对音乐技术异化的典型表现形式——“炫技”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对现代音乐中的技术异化问题进行了较深...  相似文献   

2.
董博超 《东方论坛》2014,(4):120-124
"炫技性"在拉威尔的钢琴协奏曲中屡有体现,也是构成其作品风格的重要元素。在宏观层面上,炫技性体现为拉威尔对高难演奏技术的总体规划与设想,在思想上、体能上或观念上对演奏者提出新的挑战;微观层面上,其特定的演奏技巧,如颤音、刮奏、不对称节奏等也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三年八月,“金雪莲国际手风琴艺术节”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举办.来自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的国际大师们的演奏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高深广博的艺术修养、精堪纯熟的演奏技巧、丰富细腻的音乐表现,征服了所有在场的观众.成功的演奏是技能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完美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纯正的音色、流畅的旋律,要靠技术获得,而各种技巧的组合与体现,不是机械的,是有感情、有生命、有内容的.澳大利亚杰出演奏家塔特佳娜·露吉克女士曾指出:“如果一位演奏家在他音乐会结束时,人们只评论他手指的速度、技巧的运用如何,那他的演奏就失败了.”优秀的演奏家不仅仅向观众展示出卓越、高超的技艺,而同样重要的是他对音乐的理解和注释,并以音乐独具的魅力来吸引和感染观众,使之产生共鸣,与之融为一体.演奏的最终目的,不是炫耀技巧,而是为了表现音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声乐的角度出发,以演唱风格为主要思路,主要研究昌吉地区回族“花儿”的音乐特点、演唱风格及演唱技巧。重点研究昌吉地区回族“花儿”的演唱风格,通过研究新疆“花儿王”韩生元的表演风格特色及声乐演唱技巧,力图挖掘昌吉地区回族“花儿”不同于其它地区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中,既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又有许多苍白混乱的糟粕。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中的某些创作观念更是让人难以琢磨,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无声音乐”到底是不是音乐、“无序”与“混乱”是打破传统还是一种无奈之举、“标新立异”是为了创新还是为了成名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冷静客观地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钢琴课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必修课程。虽然高师的培养目标不是钢琴专业人才,也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掌握演奏的知识与技巧,对于师范生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绝大多数学生对于钢琴曲的弹奏,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饰表现为音符的弹奏,而没有注意到弹奏完整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音乐理论知识,引导他们加强从乐曲的“物质”和“精神”方面去学习。“弹奏音符”只是“物质”这一方面,必须按照乐谱上的指示正确地弹奏。诸如“连音、跳音、非连音”的奏法以及音符的时值、保留畜的时值,休止符、指…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音乐分析的方法,对福克纳小说中的复调结构和对位法技巧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重点分析了小说“四个声部”中的“旋律”、“节奏”和“时间起讫”的特征,阐述了它们与小说题材、句型结构、时间及表现手法之间既互相独立、又彼此呼应的关系,揭示了福克纳寓恢宏的主题于精美的形式之中的高超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8.
象征主义对诗歌“暗示”的要求 ,使新文学象征派诗人自觉追求诗歌的音乐性 :一方面 ,他们注重挖掘文学的音乐质地 ,在诗歌中使用叠字叠句、反复咏叹等技巧 ;另一方面 ,他们追求诗歌的整体韵律 ,努力使诗歌成为音乐 ,使音乐上升到诗歌本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冯振琦 《南都学坛》2000,20(2):113-114
钢琴即兴伴奏是即兴创作与即兴表演相结合 ,音乐思维与音乐感觉相结合的一种音乐表演活动。如何掌握好这一表现技巧 ,首先应从歌曲的分析入手 ,并在实际伴奏中要做到手法力求简练 ,伴奏为演唱者着想及重视演奏手法与技巧 ,使钢琴即兴伴奏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刘文金先生在运用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时 ,结合调性思维的方式 ,将民族音乐中的“声”的润饰技巧 ,扩大地运用在音乐的陈述、展开及结构形成过程中 ,从而使作品的整体风格及音乐形象带有了“诗韵”的气质。在西方音乐中 ,音乐的展开是在主题及其动机通过和声、调性、织体等作曲技法的运用来进行的。而在作品《秋韵》中 ,刘文金以中国传统音乐的线型思维方式 ,将调性发展手法巧妙地运用在以乐句和乐段为结构单位的展开中 ,产生出类似中国画“大写意”的艺术效果 ,很好地体现出作品标题《秋韵》所要表达的内涵。整个作品的“意韵” ,在音乐内在结构力的不断形成过程中被逐渐体现出来 ,较好地实现了作品整体结构上对“大写意”———“神韵”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阿利路亚”(Alleluia),原是希伯来文感叹词“Hallelujah”的拉丁文形式,其基本意思为“主啊,赞美您”,后来用来指宗教活动中对上帝欢呼赞美的一种歌曲。歌曲《阿利路亚》的器乐化音乐特征,为演唱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演唱技巧和方法。全面演绎歌曲《阿利路亚》,不仅要分析其音乐总体特征和总体风格,而且要把握其演唱艺术表现及演唱技术等。只有把高超的演唱技巧完全融入深刻的艺术表现之中,才能使作品实现其审美价值,才能动人心弦、启人心智。”  相似文献   

12.
“线条美”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特征。钢琴艺术作为西方文化的产物来到中国,在其本土化进程中融注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风格特质。表演艺术讲究程式与方法,用什么样的方式(演奏技巧)来表现中国风格钢琴曲演奏中的“线条美”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音乐表情与技巧在音乐表现中是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二者的产生与形成均来自于人体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在音乐实践中,表情是内容,技巧是形式,表情支配着技巧,技巧支持着表情;二者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离开了表情,技巧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离开了技巧,表情也无法完满实现。因此,深刻地认识表情与技巧的相互关系,准确地把握表情与技巧的相互作用,将会有利于音乐表情的尽情发挥及音乐技巧的完美实施。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原创交响性电影音乐的创作,在借鉴经典好莱坞电影音乐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起步,在如何融入民族性内核,以民族化的音乐元素激发共同体情感认同的思考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音乐发展之路。中国原创交响性电影音乐在“摇篮时期”表现出对经典好莱坞电影音乐在形式与技巧方面的回应。进入“十七年”时期,民族性表达的创作手法以融入民族音乐元素为特点,并发展出具有中国艺术精神的音画关系。到“新时期”,民族性表达展现出丰富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性,展示出多元化的趋势。这三个时期共同揭示了中国原创交响性电影音乐在审美取向、创作手法和音乐功能定位等艺术理念中,民族性观念的发展与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二胡演奏的“表现音色”是指演奏者为了表现音乐作品,通过各种演奏技巧和手法而取得的再创造的音色。 在教学中,练习和掌握二胡演奏各种技巧的过程,就是为完美表现作品的训练过程。而音色的处理则是表现音乐作品内容和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音色,是指由于振动波型、幅度的不同,而形成的声音的属性,对于二胡演奏者来说,是通过声音色彩,来追求完美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6.
豫剧新歌是采用豫剧音乐或唱腔音乐素材 ,运用歌曲创作的旋法技巧创作的艺术新品。其产生的前源是“散曲” ,内因是音乐文化的多元化 ,外因缘于豫剧的衰落 ;其发展阶段可以分为萌芽、奠定基础、逐渐形成和较快发展四个阶段。符合一门艺术形式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7.
德国浪漫派作曲家门德尔松的音乐曲式严谨明晰,旋律流利、典雅,感情流露有所节制,在浪漫主义乐派中独树一帜.本文主要对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作品分析与实际演奏中的技巧运用进行阐述,全面揭示了门德尔松的浪漫主义音乐特性,帮助演奏者更深入地了解作曲家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现,在实际演奏中提高音乐表现力,升华音乐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试析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钢琴家因其自身的技术、智力因素、音乐知识、演奏创造潜力、气质、精神涵养等因素使这一作品出现了不同的诠释风格,如阿图尔·鲁宾斯坦的不动声色但扣心人弦;霍洛维茨的个性张扬和毫不掩饰的炫技;波利尼温暖亲切的抒情,敏感的分句,丰富的音色与浓郁的诗意等.肖邦以他天才般的创作再次证明了音乐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印象主义音乐兴起于欧洲19世纪末是一种新的艺术文化。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创造者,他的音乐作品偏爱复调性和多声部线条,运用新颖的和声,将浪漫音乐的伤感融入到法国独特的“情感反应”当中。它的技巧在于改变了传统的和声体系的韵律化,营造出独特、微妙的氛围。本文主要介绍了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和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曲式思维以及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高师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专业院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在要求,这就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讨高师声乐教学的路子。笔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发现高师声乐教学除了要重视歌唱技能技巧训练外,还必须注重“声、情、理、心”的训练,即重视发声练习,处理好技巧与情感的平衡,加强学生对歌唱原理的认识和把握,培养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等方面的训练,经过近一年的教学运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