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艳情小说结局模式的宗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艳情小说结局模式的宗教分析潘建国“结构模式化”是大部分明清艳情小说①的艺术通病,因此,不少专业研究者面对一部新读到或者新发现的作品时,每每会发出“似曾相识”的感叹,这无疑大大降低了艳情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过,所谓“模式”,本质上乃某种文化(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明清艳情小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随着更多资料的发现和出版及研究者观念的变化,这一在中国文学史、小说史及文化史上有独特价值而少有人涉足的特殊小说领域将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3.
明清艳情小说与道教房中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者为前者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前者为后者作形象化的诠释。这就决定了艳情小说的创作心态是对房中之乐的鼓吹 ;表现手法是对房中术的图解 ;说教内容是对“于男有补”的张扬 ;性择标准是对性能力的看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的“艳歌”、“艳诗”、“艳词”,都是描写有关男女私情的作品.清代末年石印本《株林野史》特标为“艳情小说”,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值行注意的.“艳情小说”又被称为“猥亵小说”、“淫秽小说”或“性欲小说”.这类小说以表现性欲为主旨,所描写的男女私情有较多的淫秽猥亵的细节,因其通俗的表达方式与具体粗俗的性描写而得以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它属于性文学,在某些方面违背了社会共同的准则,其作者、印售者和读者便构成越轨社会行为.艳诗和艳词大都以比喻的、隐喻的、象征的方式暗示性爱内容,因而颇为费解,仅流传于狭小的文化圈里,难以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历代的统治阶级与社会舆论对它们采取宽容态度,不作为禁毁的对象.艳情小说的性质与命运却完全与之相异了.中国艳情小说突然兴盛于明代中期以后,延续于清初,即公元十六世纪中至十八世纪初叶的两百余年内;其粗俗、淫秽与猥亵的程度,在中外文学中均可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5.
艳情小说的大量出现是明清时代社会思潮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群像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投影。“淫书”的泛滥与性观念的解放密不可分,艳情小说对性欲泛滥和病态性遐想的种种描述,既是对旧道德和旧秩序的一种扬弃和反叛,更是一个腐朽时代渐行渐远的艺术折射。明清涉性小说在叙事模式以及细节描写上所展示的艺术特点是值得关注的,其与春宫画之间彼此依存、互为补充的内在联系,更为后人准确解读性爱描写的文学价值提供了直观的艺术参照。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哲学理解范式,文化哲学显然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独特的学术价值。文化哲学理解范式既有哲学史根据,也具有独特的方法论价值,与以思辨哲学、理论哲学、意识哲学等为表现形式的传统形而上学极为不同,也与带有上述哲学特点的苏联教科书哲学极为不同。区分和厘清文化哲学与传统形而上学的差异成为进一步理解和深入研究文化哲学的重要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7.
明代艳情传奇小说《如意君传》等,在封建时代一直遭禁毁。这些作品反映了传统文化的某些特点,为研究传统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明代艳情小说是早期启蒙思潮的产物,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但它在写情欲、批判封建禁欲主义时也展示了情欲的放纵,不能作为大众读物传播。  相似文献   

8.
理解的语言性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创建.他将理解与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对文字的反本质主义思考出发引发了理解是一个现时的对话事件,理解的语言是活生生的、当下在场的话语,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9.
明清艳情小说性描写的文化心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琳 《船山学刊》2004,(3):119-124
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审视 ,明清艳情小说之所以一度繁荣与畅销 ,是因为它满足了作者与读者共同的释放被压抑的性能量的心理需求。其叙事模式存在着以阳具为中心的男性性别取向 ,尽管也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女性的性心理特点 ,但从整体上无疑体现出对男性性心理的扩张。小说作者摆脱传统的国家伦理的束缚 ,运用个人伦理的法则 ,书写个人的性体验与性欢乐 ,他们的描写在显示历史的某种进步的同时 ,也暴露出其批判武器的先天性缺陷。  相似文献   

10.
高松 《学术月刊》2023,(11):15-27
从现象学的视角看,动物、人类以及以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在意义理解方面存在区别。动物通过形成类型来理解其环境,这是前语言的意义形态。语言的出现让人类拥有了概念和语境等高级意义形态,通过概念和语境的相互成就,创造了意义更为丰富的世界。GPT拥有建基于数学模型的独特意义理解机制。但由于无法直接连接到作为意义之源的外部世界,目前GPT只能与人类现有的说话方式对齐,尚不能凭借其独特的意义机制独自进行意义的创造与更新。  相似文献   

11.
社会历史领域的歌德巴赫猜想之一,是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这一理论不仅几度在中国引起激烈争论,而且始终是世界级的研究课题.因为正是在这里凝聚着马克思观察和研究历史的根本方法论.积极地继承这一宝贵的思想遗产,对于完整地把握马克恩的历史观,尤其是理解历史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东方民族独特的历史道路、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关系,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葛鑫 《齐鲁学刊》2005,(6):87-89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性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家庭琐事出发,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去建构小说;再次,曹雪芹从读者需求出发去创作文本,并预见了他的创作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3.
董云冬  王丽雅 《理论界》2009,(10):22-23
马克思以独特的视角阐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在对人的地位的理解上,他们把人视为世界的核心和主宰;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他们把人视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理解上,他诉诸实践,在他那里,消除了一切具有绝对真理的见解,而将人的存在与发展表述为运动、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工作场所学习在美国教育发展历程中有着独特的历史轨迹,通过展现其历史发展面貌,探寻其历史变迁情况,从而加深对工作场所学习的理解与认知。  相似文献   

15.
孙益龙 《南方论刊》2004,(11):50-52
本文通过对档案本质属性及其对文化的独特贡献的论述,旨在加深人们对档案与文化的理解和共识,更好发挥档案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历史意识的兴起,现代哲学实现了自身的生活世界转向并把哲学主题定位于人的自我理解。在探讨这一哲学主题的过程中,现代哲学逐渐超越了传统哲学的科学思维方式,建构起了一种关于人的自我理解的历史思维方式。作为关于人的自我理解的思维方式,历史思维方式有着独特的内涵:它以人的现实存在的历史性为基点,以自我反思性为基本原则,并具体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历史理解过程。历史思维方式不能脱离人的自我理解这一哲学主题而独立为抽象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美关系的"必读之书"--评蓝普顿力作《同床异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床异梦》多角度、全方位地考察了冷战后十余年间中美之间的互动,并就如何在新世纪更有成效地处理中美关系提出了政策建议。该书以其丰富的资料、独特的取材、客观的立场为中美两国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理解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被誉为理解中美关系的“必读之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经历和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的介绍,揭示了西扎对于场所精神的独特理解和诠释,从中总结出西扎独特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9.
艾翔 《理论界》2015,(1):140-143
通过对劳马较早时期创作的《抹布》、《伯婆魔佛》、《傻笑》、《烦》、《抓周》等五部中篇小说的文本细读,考察作家独特的艺术品质,并从中析离出作家独特的历史和哲学思辨,更透彻地理解当代中国乡村与城市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20.
谢文郁 《东岳论丛》2007,28(2):30-35
关于理解的问题,多元主义与排他主义虽以对立面的形式出现,但其中心关注是共同的,即理解的扩展问题。在理解的扩展力趋于衰竭时,由于人受一定信念体系的支持,而不能不走向排他主义。基督教排他主义,是一种独特的排他主义,因为拯救概念的参与,使其拥有了接受性,而不是一种封闭的排他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