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 本文所运用的现代主义这一概念不仅包括现代主义文学前后两个发展阶段中的各种文学流派,也包括现代主义文学赖以产生的思想基础——现代主义哲学及其前奏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伴随着西方文学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以影响的是西方的社会思想与哲学思想。而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小说最初的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是现代哲学思潮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思想,并不是现代主义文学文本。虽然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初期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我们这里借用已有的对1917年-1927年文坛小说译、著状况的调查,及其结论:“‘新小说’家的译作比创作更偏离传统小说叙事模式,五四小说家则反之。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哲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之间的渊源关系,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现代主义作家接受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的原因,研究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对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其意义.--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在西方非理性哲学的影响下已全方位地实现了文学本体的突破,它不仅有理论主张,而且有使之成为现实的广泛的艺术实践.这一文学本体的转型具有革命性的先锋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经萌芽,美国的爱伦·坡和法国的波特莱尔是其远祖,但作为一个流派的确立,是在本世纪的20年代初。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是舶来品,是由西方传进来的。传进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由留学法、德、日的留学...  相似文献   

4.
唐金海  张喜田 《学术研究》2005,12(11):122-125
20世纪中国文学社团、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作家吸收中外文化营养与公共关怀分不开的。传统的载道观使作家关注现实,随时代而变;抒情写志传统使文学社团、流派沿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道路齐头并进;而西方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思潮也成为这些社团产生与发展的精神酵素,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也使这些文学社团流派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派文学曾被认为是一种与传统文学通然不同的文学流派,“所谓现代主义是指现代西方文学中反传统的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动动,是对在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学遇然不同的许多思想流派的总称”。①其实我们仔细分析研究现代派文学就会发现,“反传统”不过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因外在形式的变化而造成的一种视觉假象。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虽有其标新立异之处,但其内在精神,或者说潜藏在现代派文学外在形态之下的题旨意蕴,却是对传统的深化和升华。所以有人称现代派文学是“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现代形式”,或“基于现实主义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6.
发端于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时称新文学),几乎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同时起步。中国现代文学从其发生之时起,就摄取、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显现出鲜明的现代特征。现代主义文学观念和表现形态作用于中国作家,丝丝缕缕,或隐或显,贯穿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始终,形成中国化的现代主义文学,呈现出复杂性、异质性和本土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在普通男女描写中,揭示人的迷失或扭曲;现实主义其表,现代主义其里;表现手法上吸纳融合,中西合璧。因此,中国现代文学借鉴、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观念和技巧,融合中国文学文化的优秀传统,比之世界文学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在现代主义小说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20世纪的俄罗斯现代主义小说表现出一种"多元文化立体融合"的文学特质,即它以现代主义思想和现代主义艺术特征为主要内涵,同时又包容着现实主义主题和现实主义艺术特色,不管是在文学内容方面还是在创作艺术上,它都追随着西方现代文学的大胆创新,同时又继承着俄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传统性与现代性、俄国性与西方性的完美融合,构成了20世纪俄罗斯现代主义小说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8.
赵小琪 《河北学刊》2003,23(1):125-129
本文在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双重格局中论述了台湾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的三种不同的接受方式,试图通过对台湾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异”与“同”的比较,发现台湾文学在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时呈现出的共同规律,并深入论述了这种规律性运动对台湾文学的现代化进程的意义及其存在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新学术》2007,(5)
作为文学经典的《圣经》对后世西方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现代主义文学是继现实主义文学以来各种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思潮及流派的总称,表现异化这一主题,作品中的人物普遍存在异化感、荒诞感、孤独感和失落感这样的现代意识。本文阐述的是现代主义文学对《圣经》这部经典作品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狂人日记》无论是在思想内涵、人物形象方面,还是在文体样式、艺术形式方面,皆已突破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模式,是一部具有鲜明现代主义特征的作品。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鲁迅无庸置疑地成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二是中国现代小说一开始就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处在同一起点上,具有了现代主义文学所具有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国文学运动中的一种思潮,它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形式,又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进而生成了一种貌似西方而神追传统的新潮假象.近百年来中国文学界对于现代主义的理解与诠释,几乎全都是以自己对于现代主义的个人感悟,去随意定论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这种脱离现代主义历史语境的臆说,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质认识.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论尤其是西方现代文论,脱离了文学的主体以后,成为解构和分析文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一把利器。自"五四"以来,西方现代文论进入中国,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更新和再造。西方文论的现代性、流派、思想渊源等问题,是我们了解并准确使用其的重要前提。了解西方文论的现代意义和思想价值,有助于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五四”前后 ,有关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流派的译介在西方文学的输入和译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西方现代主义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现代意识与五四时代精神发生共鸣的结果。然而 ,创作实际情况却跟不上新文学对现代主义的极大热情和期待视野。就诗歌而言 ,对象征主义诗歌的译介在现代主义的译介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且唯独是它在创作上结出果实。本文认为 ,法国象征主义诗在译介中占主导地位 ,并最后在中国的新诗创作中结出果实 ,是因为它满足或遇合了当时“五四”新诗发展的某些内在文化需求和诗美期待视野 ,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因为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感性特征与民族审美传统的某种内在“契合”。  相似文献   

14.
现代西方美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现代西方相应的哲学流派作为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是后者在美学领域中的逻辑延伸和审美衍化。这种非理性主义美学思潮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反理性倾向,对于西方现代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流派的基本思想和总体倾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简要地分析十九世纪后期以来现代西方美学中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形态演变和基本特征,以便推进对文艺美学中理性与非理性关系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5.
姜蕾  陈晓芳 《理论界》2011,(12):92-93
人文主义思想在西方文学领域是一个有意义的文学命题,有其产生的特定的艺术土壤和社会文化背景。人文主义文学强调对人的关注,探讨人的本质和人类生存的意义。人文主义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在古代、近代、现代和后现代不同文学阶段展现了不同的文学风貌,本文旨在整理现代时期人文文学的发展脉络和阶段特色,研究人文主义思想对于该文学发展阶段的各个主要文学流派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流派众多和标新立异。有些思潮流派可独领风骚几十年,而有些则昙花一现,难以维系。那么,作为现实主义文学其命运如何呢?它是怎样在与现代主义文学的交锋中衍变自己的?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就教于方家、同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七十年的进程,揭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三起三落的原因,并比较其中的异同。作者在分析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第三次崛起中出现的“先锋文学”时指出,对西方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特别是与文学关系最为密切的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和一往情深,对西方文化,西方文艺思想和西方文艺作品的不加选择、不作思考、也不作判断的接受,显然为先锋文学的崛起铺架了一张巨大的温床。“先锋文学”之所以沉落,除了自由化思潮在中国注定走入绝路这一原因外,还与不少先锋作家患有“世纪末情绪”的时代病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吕周聚的新作《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1、8)是一部全面研究 1919年——— 194 9年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的研究专著 ,本书集中论述了西方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作家和作品的影响 ,以及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艺术上的主要特征 ,并侧重从思想、文化变迁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新感觉派小说指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人为代表的小说流派。其作品以现代都市人的生态与心态的描摹为重心,在感觉印象的捕捉与深层心理的发掘方面见出特色,标志着新文学中现代主义思潮从诗歌领域向小说园地的延伸,与当时以茅盾为代表的左翼都市小说一起促成了中国城市文学的崛起。  相似文献   

20.
新感觉派小说代表作家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人的创作手法 ,反映了这个文学流派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 ,由此可解析创作者精神上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