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碳排放交易系统(ETS)如何影响高碳排放行业,如制造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话题。双重差分法是近年来识别碳排放权交易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常用研究方法。以2014年开始试点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为准自然实验,研究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能够通过筛选外商对内直接投资(IFDI)的质量,进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作用。稳健性检验表明,在考虑双重差分法设定条件、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更改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等后,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对其中36个国家的18个制造业部门2000-2014年的离岸服务外包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考察离岸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岸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离岸服务外包能显著促进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但会抑制其技术进步。进一步研究发现,离岸服务外包的生产率效应存在国别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一方面,离岸服务外包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且当接包国属性不同时,该效应也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离岸服务外包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技术密集型次之,对资本密集型则不存在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离岸服务外包能够通过促进制造业部门人力资本水平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胡日东  曹婧博 《西部论坛》2021,31(5):100-111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不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会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并通过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是多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非线性的,并有异质性表现.以200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的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现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增加R&D投入等路径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应优化和完善人口、教育及劳动政策,积极发掘和创造人口红利,以弱化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结构的消极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依赖人口红利的要素驱动转向利用技术红利的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省分行业的加总数据研究了中国加入WTO之后,不同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发现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制造业经历了高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明显。我们对于外贸依存度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国际贸易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贸依存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地大于东部地区。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区域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8,(3):70-79
资源环境约束下,明确节能减排与环境规制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采用RAM模型对中国2000—2012年36个工业行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科技创新等变量的相互作用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的行业异质性,劳动力冗余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低下的主要源泉;环境规制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倒N型"关系,适宜且严格的环境规制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最明显。同时,严格的环境规制将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门槛,导致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技术差距的视角研究对外开放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文章选取我国2002-2011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半参数估计方法,考察经济开放度和技术差距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对外开放以及合理的技术差距会显著促进我国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后,这种促进作用明显加强;人力资本水平与技术差距存在显著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分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和研发投入比例较大的行业,对外开放和合理的技术差距两者对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EA及其扩展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对文化制造业的科技金融支持效率进行静态、动态的测度,并利用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做回归分析,发现:(1)技术效率所反映的长江经济带文化制造业的科技金融支持效率总体上是DEA无效的,这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无效共同导致;(2)Malmquist指数所反映的长江经济带文化制造业科技金融支持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现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绝大多数省份文化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滞后;(3)长江经济带文化制造业科技金融支持的技术效率尤其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较为显著的地区差异;(4)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需求规模对文化制造业的科技金融支持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而金融发展程度和政府支持力度对其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弹性系数可变生产函数计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出口增长率、出口规模、出口产出比和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28个大类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特征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的考察,并对比这些行业的出口增长率,发现分行业出口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出口增长与规模经济效应值之间都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为实现出口增长由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转变以获出口效率利益,需制定行业出口导向政策,限制生产效率低的行业出口增长率以提高出口效率。  相似文献   

9.
李平  陈星星 《东南学术》2021,(2):97-1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新能源产业前景广阔,“十四五”期间有望加速迈进.新能源资源能否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全要素生产率如何变化,其驱动因素又具有何种特征,都对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企业数增加近40倍,新能源行业规模迅速扩张,技术效率值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M”形趋势.中国新能源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呈现相反趋势,技术进步变化对新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高于技术效率变化,新能源企业技术尚未达到生产前沿面.从新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因素看,工业增加值与开放程度对新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研发投入和政府规模对新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外商直接投资和城镇化水平均对新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探究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三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农业机械化显著影响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但具有滞后效应;第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第三,农业机械化可以直接作用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也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的遮掩效应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产生影响;第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直接作用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也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SBM模型和ML指数测度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2-2017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绿色技术效率缺乏改善,绿色技术进步是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推动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区域差异,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征。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水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机械化水平则阻碍了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指数的增长。据此,为进一步推进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技术创新以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运用投入定位距离函数将16家银行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效应和规模效应,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最大,技术效率和规模效应负相关;贷款市场上,相对市场势力,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存款市场上,相对市场势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存款市场,国有银行市场势力高于股份制银行,贷款市场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
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通过对外贸易等方式促进生产率增长的国际技术外溢渠道被广泛关注.在此理论背景下,通过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我们将R&D资本分为本国本行业R&D资本、本国其他行业R&D资本、外国本行业R&D资本、外国其他行业R&D资本,并实证研究了它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外国其他行业R&D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确定外.本国本行业R&D资本、本国其他行业R&D资本、外国本行业R&D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创新效率是衡量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利用DEA-BCC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制造业2016—2019年的创新效率及其变化情况;随后利用面板Tobit模型考察了影响制造业创新效率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京津冀制造业创新效率主要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效率(TE)、规模效率(SE)总体偏低、多数行业处于无效率状态;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发现,不同行业的创新效率存在明显差距,不平等现象突出,并呈现加剧趋势;进一步计算Malmquist指数发现,2016—2019年京津冀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总体趋于上升;从行业细分来看,相对于低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的效率优势更为明显,行业的技术水平对创新效率具有正向效应;最后,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政府补助、主营业务收入、市场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与制造业创新效率正相关,可以促进效率的提升;而融资约束与创新效率负相关,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企业异质性理论提出后,生产率被认为是决定企业国际化的最重要因素。本文运用2010年中国制造业百强企业微观数据,基于拓展的企业异质性模型,考察了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异质性因素。研究表明:近似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但不是关键性因素;与生产率这一异质性因素相比,企业所有制性质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低碳城市试点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一项重要环境制度,然而这项政策能否兼顾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亟待回答。文章基于2007—2020年沪深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数据,将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看作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旧成立,低碳城市试点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呈边际报酬递减;(2)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能够显著提升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且对重污染型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3)机制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研究是对“波特假说”在中国适用性的一次探讨,并为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的推进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浙江服务业与制造业生产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产率的角度对浙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生产率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是对浙江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浙江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并不低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摈弃“服务业是一个低生产率的部门”的错误观点,服务业也可以是一个创造更多价值的高效率生产部门;其次对浙江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还是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值的贡献率,服务业都远高于制造业。这说明一方面服务业与制造业在生产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别,另一方面也说明,浙江的制造业目前还没有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制造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浙江制造业的发展要从主要依赖资本投入来获得发展转变到主要依赖广义技术进步来获得发展,而这同样离不开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成杰  高兴波 《东岳论丛》2023,(4):116-125+192
基于2011—2019年22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分析了城市经济韧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城市经济韧性发展可以直接提升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城市经济韧性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中介效应,其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有助于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有空间溢出作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城市经济韧性对本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备的时间累积效应在不同城市特征下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颁布了众多产业政策进行资源再配置以促进重点产业的发展。那么,产业政策能否有效提升受扶持产业的生产效率,这是一个受到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汽车产业为例,利用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探究了汽车产业生产率的变动及各子行业间生产率的差异,并进一步利用政策偏度测度产业政策中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补贴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政府资源再配置角度对汽车产业政策绩效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汽车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会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研发补贴却对汽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没有起到明显作用。另外,由于政府对各个子行业的资源扶持力度不同,导致了不同行业之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绿色金融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是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使用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DID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对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与非国有企业相比,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对国有企业的抑制性影响更加显著;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会强化绿色金融政策对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相较于东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对中西部地区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更大;在进行平行趋势、PSM-DID、安慰剂等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